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中经研究 >

高压离心泵项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4-22 13:58:09 来源:中经纵横

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离心式水泵简称“离心泵”。它是一种利用水的离心运动的抽水机械。由泵壳、叶轮、泵轴、泵架等组成。起动前应先往泵里灌满水,起动后旋转的叶轮带动泵里的水高速旋转,水作离心运动,向外甩出并被压入出水管。水被甩出后,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在转轴附近就形成一个低压区。这里的压强比大气压低得多,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冲开底阀从进水管进入泵内。冲进来的水在随叶轮高速旋转中又被甩出,并压入出水管。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不断高速旋转,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低处被抽到高处。


压力高于650米水柱的离心泵称为高压离心泵。


高压离心泵主要用于工业给水输送、化工工艺流程、矿山排水、石油化工等。


第二节 发展历程


水的提升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都十分重要。古代就已有各种提水器具,例如埃及的链泵(公元前17世纪),中国的桔槔(公元前17世纪)、辘轳(公元前11世纪)和水车(公元1世纪)。比较著名的还有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杆,可以平稳连续地将水提至几米高处,其原理仍为现代螺杆泵所利用。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工匠克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灭火泵是一种最原始的活塞泵,已具备典型活塞泵的主要元件,但活塞泵只是在出现了蒸汽机之后才得到迅速发展。


1840~1850年,美国沃辛顿发明泵缸和蒸汽缸对置的,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标志着现代活塞泵的形成。19世纪是活塞泵发展的高潮时期,当时已用于水压机等多种机械中。然而随着需水量的剧增,从20世纪20年代起,低速的、流量受到很大限制的活塞泵逐渐被高速的离心泵和回转泵所代替。但是在高压小流量领域往复泵仍占有主要地位,尤其是隔膜泵、柱塞泵独具优点,应用日益增多。


回转泵的出现与工业上对液体输送的要求日益多样化有关。早在1588年就有了关于四叶片滑片泵的记载,以后陆续出现了其他各种回转泵,但直到19世纪回转泵仍存在泄漏大、磨损大和效率低等缺点。20世纪初,人们解决了转子润滑和密封等问题,并采用高速电动机驱动,适合较高压力、中小流量和各种粘性液体的回转泵才得到迅速发展。回转泵的类型和适宜输送的液体种类之多为其他各类泵所不及。


利用离心力输水的想法最早出现在列奥纳多•达芬奇所作的草图中。1689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潘发明了四叶片叶轮的蜗壳离心泵。但更接近于现代离心泵的,则是1818年在美国出现的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所谓马萨诸塞泵。1851~1875年,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相继被发明,使得发展高扬程离心泵成为可能。


尽管早在1754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就提出了叶轮式水力机械的基本方程式,奠定了离心泵设计的理论基础,但直到19世纪末,高速电动机的发明使离心泵获得理想动力源之后,它的优越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在英国的雷诺和德国的普夫莱德雷尔等许多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离心泵的效率大大提高,它的性能范围和使用领域也日益扩大,已成为现代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泵。略……


第三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5-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005-2009年我国GDP增长变化情况

2005-2009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初步测算,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国夏粮产量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3495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4.63亿头,增长6.4%;生猪存栏4.68亿头,增长2.2%。


2、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减缓。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1%,集体企业增长7.9%,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7%,轻工业增长8.7%。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7.5%,中部地区增长8.7%,西部地区增长13.8%。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3%。


2009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比1-5月份降幅缩小12.2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增长或降幅缩小。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880亿元,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8.1%,中部地区增长38.3%,西部地区增长38.9%。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增长52.6%,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87.5%,道路运输业增长50.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2.9%。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4、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013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663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3%,汽车类增长24.5%。


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三涨五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食品下降0.1%,衣着下降2.3%,交通和通信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住下降4.4%。居民消费价格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截至9月份环比连续六个月上涨,其中9月份环比上涨0.6%。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1%。


6、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42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同比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15.7%,经营净收入增长5.0%,财产性收入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9%,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4.0%,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5%,财产性收入增长11.7%,转移性收入增长26.4%。


8、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继续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6788亿元,增长16.0%,加快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


宏观经济政策在第四季度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不排除进行局部的微调,但政策主基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政策目标将从上半年单纯突出“保增长”转向下半年“保增长与调结构并重”,四季度还可能通过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增强经济活力。


短期刺激需求的扩张政策不会在四季度退出。货币政策将真正回归“适度宽松”的轨道,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将保持稳定,均不会被上调。信贷在经历上半年的“井喷”之后,下半年将保持平稳,按全年10万亿预计,月均4400亿元,四季度会略高于三季度。流动性仍然充裕,预计年末M2增速在22%左右。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贯穿全年,财政支出预计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会集中释放。为配合下达的三批中央投资项目,财政支出在上半年安排较多,随着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在三季度代发完毕,财政支出预计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会集中释放。税收政策方面,除继续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之外,资源税改革有望在四季度出台。


在“调结构”方面,除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还可能有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推进包括水、煤、电、燃气等资源和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二是出台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推进民营资本的投资自由化,三是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实现“有就业的增长”。


前瞻地看,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同时,还有必要实行深层次的改革,以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就今年四季度来看,结合扩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保民生,有关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可能会出台。预计,关注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可能会在初次分配环节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二是在再分配领域会强调国企分红、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二)2008-2009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情况分析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先扬后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应由“双防”转变为“保增长”。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为应对外部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预计政府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步伐,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加快改革步伐,以扩大内需为主导,充分发挥投资和外贸的推动作用。


1、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由妥善处理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关系转向以“保增长”为主


针对2008年我国面临的环境,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两易基调,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然后又以“保增长”为主,彰显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1)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间,国内经济面临过热风险,通胀压力加大,宏观调控政策以“双防”为主基调


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11.9%,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2007年我国CPI由1月份的2.2%上涨到11月份的4.6%。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2007年12月3日至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放在首位,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2008年7月至10月间,国内外经济局势不确定性风险增大,物价有所回落,宏观调控政策以保增长和控物价为宏调首要任务


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的势头已见效,但通胀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7月25日会议明确指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显示央行在短期政策目标上,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3)2008年11月5日至今,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主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9.4%,为我国经济增长5年多来首次低于10%。物价已经出现明显回落。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提振经济。


1、2009年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1)全球经济持续放缓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领域的风险有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IMF在最新预测2009年的全球增速为2.2%,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国内经济呈减速态势


受国际经济回落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善,我国出口形势仍然严峻。房地产市场可能继续深度调整,市场投资能力和倾向大幅下降。股市房市带来的财富负效应,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型等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经济的快速回暖。鉴于国内外形势,多个研究机构均下调了2009年我国GDP增长的预期。


3、2009年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1)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赤字。2008年财政收入增速从上半年的33.3%一路下行,至10月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3%,为1996年以来第一次;而2009年国际形势严峻,财政收入更不乐观,要实现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的目标,需要政府大举发债才能完成。


加大财政转移力度。通过财政转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农业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并研究制定在全国实施的方案。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的可能性较大。将适时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预计可能提高到3000元左右。为了体现公平原则,甚至可能会针对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实行差别化的个税起征点。


适时增收资源税。为保证政府获取从资源价格的上涨的收益,且体现成本的差异,预计实行从量、从价结合计征。


加快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预计汽油和柴油价格会在明年与消费税于1月1日同时推出,分别下调1000元/吨和800元/吨左右,并会在2009年适时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投资将大幅扩大,初步估算2009政府投资比2008年多5000亿以上。积极推动投资向自主创新和研发领域等方向转移。积极引导投资偏向于公共领域。将加快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能源安全战略计划。同时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供应,稳定放市场。


2)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时对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实行非对称调整。2009年可能一年期存款利率降息100个基点左右,贷款降息150-20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下降300-400个基点,预计央行会适时下调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推动金融市场稳定,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预计2009年,将采取积极措施稳定资本市场稳定,推动民间融资合法化。启动再担保机构建设。有望推出股市平准基金。


3)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的产业政策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区域产业分工。通过信贷倾斜政策调整商品供应结构,并且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积极推动钢铁、汽车、煤炭、电力、水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积极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化。继续发挥轻工业和纺织业的优势。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预计将适时调整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


4)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


逐步缓解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就业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通过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的补贴以及特定就业政策的补贴等方式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一些政策补贴。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完善高端低抗风险行业中高端人财补贴机制。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


5)实施以扩大内需为抓手的消费政策


加快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积极拓展农村消费。降低购房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低个人买卖住房中间环节税。运用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积极引导汽车消费。


6)中性偏松的国际收支政策


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目前出口企业困难主要原因仍是外部需求减少,单纯的汇率贬值难以刺激外部需求,不能根本改善出口现状,同时为防止股市、房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预计人民币大幅贬值幅度不会超过5%。会在适当时候,通过不断放宽汇率浮动范围,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外需减弱引起的出口下滑,政府预计2009年有可能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调整进出口税率以及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环境。


7)推行以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完善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地政策


预计会适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积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提供土地流转共需双方信息服务以及咨询服务。


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国内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既有可能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猛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上升,也有可能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减弱过快,经济出现二次下滑。三种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预测如下:


1、GDP增长8.5%左右的平稳增长情景


如果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局面逐步改观。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逐步控制到18%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8万亿元以内,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大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较为宽松;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体现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控取向,一方面为民间投资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企业技术升级投资项目增多;另一方面坚决抑制重复建设投资项目的新开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保在建项目,压新铺摊子。在这一情景下,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小于2009年,国内外市场环境好转但不足以刺激企业大规模增加投资,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有所提高但仍未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中国经济在长期潜在增长区间下限运行,总量上供过于求仍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当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5%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2009年新开工项目规模很大,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房地产投资加快的趋势仍将延续;但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大规模铺新的摊子,新增信贷规模减少和对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对投资增长将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31%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低于2009年。


2010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医改新方案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经济型轿车减税、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可能出现政策效应递减。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实际增长15.6%,略低于2009年水平。


外贸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世界经济由大幅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中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中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2010年世界经济如果实现2%以上的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有望达到10.8%左右;内需强劲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进一步加速,预计进口增长13.5%;实现外贸顺差2200亿美元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发达国家居民家庭储蓄率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难以回升到2008年的进出口绝对额水平。


2010年,为防止未来通货膨胀压力过大,不宜进一步加大扩张性政策力度,货币信贷真正回归适度宽松局面,如果确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情景,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扩张性政策的后遗症,这是最值得争取的情景。


2、GDP增长9%以上的强劲复苏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促进经济加速复苏,目前施行的扩张性经济政策2010年全年都不退出,贸易保护主义得到抑制,全球贸易重新活跃,世界经济和贸易全面回升,同时,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前期出台的刺激外贸政策不变,则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可能达到20%以上,进口增速达到21.5%,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15%左右,净出口对我国经济有明显的正拉动作用。


国内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略超过3%;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末控制到20%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10万亿元以内,证券市场活跃,全社会资金十分宽裕。财政和信贷资金有效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重新恢复快速增长,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项目上马,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高于2009年,实际增速与2009年持平。企业设备利用率回升较快,就业状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这一情景下,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复苏态势,GDP增速超过9%。但世界经济加速复苏可能使我国输入性涨价因素增多,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较快,分别上涨3.2%和7.5%左右。国内外流动性过份充裕局面会为未来通货膨胀留下隐患。同时,经济增速回升快,经济结构调整不充分,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GDP增长8%以下的继续调整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实施的扩张性政策较快退出,多数国家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收紧银根,由于各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弱,企业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率回升缓慢,世界产业结构将展开深度调整;同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回升乏力,跨国投资陷入停滞。在这一情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没有大的改善,出口仅增长6%,进口增长11%,外贸顺差比上年下降15%左右,净出口仍为GDP增长的负拉动因素。


如果国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预防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明显小于2009年;货币政策操作逐步加大收紧力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控制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6万亿元左右,证券市场交投不活跃,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小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面比2009年明显收紧;在全力保证4万亿投资已开工项目进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投资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明显小于2009年,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均低于2009年,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就业困难较大,国民经济出现继续调整态势,GDP增速低于8%。由于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明显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总量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几乎没有新涨价因素,CPI和PPI的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3%左右,PPI上涨3%左右。这一情景可借助世界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来淘汰国内一批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也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但就业压力增大。


第四节 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上游行业-钢材


1、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1)生产消费创历史新高,结构发生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后,钢铁企业被迫大幅度减产,2008年10月份,钢的生产水平降至年产4.2亿吨,比年内最高水平下降26%。在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作用下,钢铁生产开始逐步回升,2009年6月份以来,各月始终保持较高生产水平。2009年全年产钢56784万吨,比上年增产6753万吨,增长13.5%。在全球钢产量除中国外减产21.5%的大背景下,国内消费需求强劲,弥补了出口大幅度减少的压力,与上年相比,出口减少回流到国内粗钢4479万吨,国内粗钢表观消费达到56504万吨,增长24.8%,创历史新高。


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全年钢材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以建筑钢材为代表的长材增长幅度高于板材、以生产长材为主的地方企业增幅高于重点大型企业。2009年长材增长23.4%,高于板材9.3个百分点。地方小企业增长25.1%,高于重点大中型13.9个百分点。


2)钢材市场震荡频繁,价格低位运行。2009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逐步回升。但由于产能总体过剩,导致全年钢材价格总体低位运行并出现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2月回升后下滑,至4月中旬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年内最低95点。第二次是在8月初,钢材价格迅速攀升,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一周升上了6.2个百分点,达到116.3点,之后,钢材价格急剧下跌,再次演绎了暴涨暴跌的一幕。在经历了三个月的下跌后,11月下旬开始企稳回升。全年钢材价格综合指数高低落差21.3个百分点,振幅比上年减小40个百分点。年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07.2点,比2009年初上升3.9点,全年呈现钢材价格波动频繁,但幅度缩小的局面。


3)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大幅下降。受国际需求萎缩影响,2009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急剧下滑,而钢材、钢坯进口则在大幅度增加。我国也由近几年的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5月末累计净进口粗钢达228万吨。6月份以后,在国际市场逐步回暖和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作用下,钢材出口形势开始好转,连续月度出口环比增加。将钢材折算成粗钢,2009年,我国累计净出口粗钢286万吨,再次呈净出口局面,但同比减少4479万吨,下降94%。


4)行业扭转亏损局面,企业效益改观。金融危机爆发后,行业连续7个月亏损,从2009年5月起,钢铁企业遏制住亏损局面,实现赢利。至11月末,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812亿元,同比下降42.3%。全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54亿元,同比下降31.4%。尽管下半年企业实现盈利,但全行业仍有28%的企业亏损,亏损总额165亿元,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8家亏损,亏损企业亏损额63亿元。


5)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固定资产投资维持上年水平。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钢铁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目前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初步进展。全年共淘汰落后炼钢能力1691万吨,落后炼铁能力2113万吨。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同时,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上年水平,前11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9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6)提高产业集中度,联合重组继续推进。2009年,钢铁行业重组又迈出了新步伐。宝钢集团入主宁波钢铁公司,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签订重组协议,首钢成功重组长治钢铁公司。已完成联合重组的河北钢铁集团、武钢集团进一步加强了集团内部产供销、投资规划的统一管理,山东钢铁集团一体化运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去年底挂牌的唐山渤海钢铁集团重组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7)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已成为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总能耗在产量增长11.2%的情况下增长5.2%,吨钢综合能耗为619.4千克标煤,同比下降1.7%,吨钢耗新水4.4吨,同比下降12.8%,外排废水总量下降13.7%,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同比减少4.9%和7.9%。


8)推出钢材期货,市场功能初步显现。钢材期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落实国务院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2009年3月在上海期货交易市场挂牌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持仓稳步增长,市场风险可控,参与者日趋广泛,市场功能初步显现。2009年全年,螺纹钢期货成交量为3.23亿手(合32.3亿吨),成交金额为13.3万亿元;线材期货成交量为218.4万手(合2184万吨),成交金额825.7亿元,开市9个月的钢材期货成为国内成交量最大的产品。


2、2010年钢铁行业运行趋势判断


钢铁行业2010年面临的宏观形势: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各种刺激经济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好于今年。


一是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效果显著,投资规模巨大,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增长,对明年钢材的刚性需求仍将起到关键作用。二是目前全球经济已显现企稳回升迹象,国外需求将逐步增强,对我国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将带来积极影响。三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流动性充裕,为钢铁企业提供了比较宽松的金融环境。四是国家正在制定一系列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行业准入等。这些措施出台后将会为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但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外需不足依然严峻,钢铁行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一是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突出。根据最近对2010年各地及钢铁企业生产安排不完全统计,总量比2009年又有较大增长,巨大的产能释放将对市场的供需平衡造成极大的压力。二是国际市场需求很难有大幅度增长。外需不足依然存在,大幅度增加出口仍将比较困难,尽管全年出口形势会好于2009年,但也大大低于前几年的水平,依靠国际市场缓解产能压力的空间有限。三是生产成本面临很大压力。水、电、煤、运的涨价已成定局,进口铁矿石价格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些都将加大钢铁企业生产成本。


2010年一季度,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将延续去年下半年的趋势,产量保持增长,价格低位震荡,出口形势继续向好,企业经济效益好于上年同期。


2010年,钢铁行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全行业要继续贯彻落实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要求,深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提高产业竞争力,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略……


第五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下游行业-石化行业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石化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初步形成具有20多个行业,6万多个产品种类,门类基本齐全,品种基本配套,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完整的工业体系。透露,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大宗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


2009年行业经济形势呈现一个大大的V字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初行业经济走进低谷。受国家宏观政策推动,三月份以后逐步回升,十二月份月度产值创历史最好水平。从2008年1月份到2009年12月份,石化行业产值的增长幅度呈V字型。这说明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走出低谷,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时期。他同时指出,200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体现了6大特点:


1、化工行业实现较快增长


2009年,化工行业总产值3.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较快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总产值7490.3亿元,下降26.6%;炼油行业总产值1.78万亿元,下降4.2%。从增长幅度看,2009年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增长4.8%;炼油行业增长5.2%,化工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能源市场供需基本平稳


2009年,随着新疆独山子、福建、镇海及天津等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相继投产,新增炼油产能近4000万吨,使成品油保障能力空前增强。通过调整布局、增加产能和成品油价格接轨,解决了多年来部分地区的油荒问题。尽管去年入冬以来,受极端气候及部分地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但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采取了全力组织生产、加快新井投产、压缩工业用气、加快引进中亚天然气、优化管道运行等强有力措施,很快缓解了紧张局势。


2009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3.88亿吨,增长6.2%;原油加工量3.75亿吨,增长7.9%;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28亿吨,增长9.4%;天然气表观消费874.5亿立方米,增长11.5%,其中天然气产量830亿立方米,增长7.7%。


3、农用化学品保障有力,价格稳中下降。


2009年国家放开化肥市场价格,并没有影响其价格,其生产完全满足需要,全年化肥产量突破了6千万吨的大关,增长16.3%,其中尿素增长10.5%。全国农药产量226.2万吨,增长12.3%。2009年尿素的平均价格1735元,同比下降了15%,农药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由于化肥农药生产企业的努力,市场供应充足。我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稳产高产,与化肥农药企业的贡献是息息相关的。


4、橡胶制品行业出口比较多,受金融危机冲击比较大。


橡胶制品行业是石化行业内对外依存度最大的,差不多有55%-60%,那么金融危机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就比较大。去年秋天美国轮胎特保案,对该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但是行业企业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改变出口方式,同时国家内需政策又拉动了国内汽车消费的增长,使得橡胶制品行业逐步化解危机,成效十分显著。全行业的产值增加16.1%,是石化行业中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轮胎产量6.55亿条,增长18.1%,出口略有下降。


5、产业结构正在悄然变化


多年来金属化工原料行业,一直在化工子行业里边占据龙头地位。近两年来这种格局被打破,在调整结构中,各个企业在冲出低端产品的牢笼以后,向高端发展。2009年专用化学品行业产量增长16.8%,位居化工行业各子行业之首,合成材料退居第三位。这些现象标志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正朝着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方向去迈进。跟上年同比,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逆势而上,整个化工行业增长9.7%,已经冲出了低谷,走进了增长。


6、新型煤化工取得进展。


2009年,我国在新型煤化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发出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如:甲醇制丙烯(FMTP)的万吨级工业化试验取得成功;世界第一套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业装置投产试车;世界第一套60万吨/年煤制烯烃(DMTO)已进入工程中交,预计2010年下半年投产。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推动我国煤化工向纵深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预计2010年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整体经济形势将好于2009年。并预测整个2010年行业发展形势将会呈现由平稳上升到逐步好转,最后走向复苏的局面。略……

上一篇 : 高压电缆项目市场分析

下一篇 : 高压无缝气瓶项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