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经研究 >
建筑智能化项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4-16 14:26:38 来源:中经纵横
第一节 建筑智能化定义及性质
1、定义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
2、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节 建筑智能化发展历程
1、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智能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Hartford)建立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之后,大厦配有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自动化综合管理,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2、美国诞生智能建筑之后,日本派出专家到美国详尽考察,并且制定了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厦”。
3、西欧发展智能建筑基本与日本同步。1986~1989年间,伦敦的中心商务区进行了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改造。英国是大西洋两岸的交汇点,因此大批金融企业特别是保险业纷纷在伦敦设立机构,带动了智能化办公楼的需求。
4、法、德等国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各有特色的智能建筑。
5、智能化办公楼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当时处于经济衰退中的西欧的失业状况更加严重,进而导致对智能楼宇需求的下降。到1992年,伦敦就有11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空置。
6、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活跃,使新加坡、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汉城、雅加达、吉隆坡和曼谷等大城市里,陆续建起一批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楼。
7、泰国的智能化大楼普及率领先世界,20世纪80年代泰国新建的大楼60%为智能化大楼。
8、印度于1995年下半年起在加尔各答附近的盐湖建立一个方圆40英亩的亚洲第一智能城。略……
第三节 全球建筑智能化市场发展及预测
一、全球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现状
1、智能建筑与节能环保以及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联。建筑物的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智能建筑发展必须考虑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条件。智能建筑功能的采用必须与用户或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决不是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身份。
2、智能建筑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智能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因该是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一栋大厦智能化程度,不能全视其所装设备器材的先进程度,而主要取决于使用人的需求功能。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简单合成,而是采用高科技来实现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环境的品质,更好地为人服务。
全球智能化建筑的范围已从办公楼扩大到公寓、医院、商场、体育馆,特别是住宅。另外,智能建筑也由单体向区域规划发展,像"智能广场"、"智能住宅小区"等新概念。
二、全球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态势预测
智能建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纵观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智能建筑诞生的历史必然。原始社会诞生了人类早期遮风避雨的茅屋,农业社会诞生了城墙和雄伟的宫殿等建筑物,工业社会诞生了钢结构或混凝土的摩天大楼,信息社会则诞生了智能建筑。随着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关键技术的突破,必将进一步促进智能大厦的发展。智能大厦正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发展,实现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重要标志。
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和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智能建筑。如神经网络芯片和模糊芯片用于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应用专家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测、预维护和故障诊断分析,等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智能大厦的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水平。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绿色、信息化与智能化结合。
在智能住宅方面,则表现为网络技术应用和控制方式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住宅小区,使住宅控制与管理技术发生深刻变化。八十年代,住宅控制方式主要为电子型。九十年代初为程序型控制方式,九十年代末发展为网络型控制方式。在二十一世纪,住宅控制方式将演变为智能控制型。各种家电设备都“上网",实现家电接口标准化、设备控制智能化、系统功能集成化。
智能建筑的发展尚有许多理论与技术问题有待于研究和开发,如系统集成、智能材料、网络结构、智能化物业管理技术研究等。
建筑智能设计与施工作为具体实施环节将会随着智能建筑的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第四节 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参与厂商包括少数国际厂商和大量的本土企业。目前市场集中度很低,国内建筑智能化业务收入超过1.3亿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16.58%,今后市场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大型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标大型建筑智能化项目的能力越来越强,比如2006年,同方股份公司中标新的中央电视台建筑智能化项目。
今后类似于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大型建筑工程会越来越多,据世界建筑师协会预计,今后10年内,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大型智能建筑工程都在中国。
对于未来的竞争格局,因为建筑智能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较小不具备核心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会被淘汰。高端市场的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对进入者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都将提出很高的要求。未来本土一些具备较强资本实力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能充分分享行业的成长,获得较快的发展。略……
第五节 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供需分析
一、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1、行业企业数量
据粗略估计,目前从事建筑智能化实施的企业至少3000家左右,产品供应商也将近3000家左右,具备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有1100家左右。
截至目前,同时具备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甲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3甲企业个数只有29家。
2、行业企业产值
2005-2011年中国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产业总产值计同比增长
单位:亿元
二、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供给结构分布
1、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
在中国从事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外资企业主要有西门子、江森自控、IBM、霍尼韦尔等,这些外资企业主要以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将产品销售给国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所以建筑智能化业务并不突出。
2、国内区域供给结构
国内建筑智能市场上,销售额位居前列的企业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但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只占15%市场份额,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的整体现状是企业规模较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不高。大规模、高技术、品牌化智能工程公司是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也是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未来。
三、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2005-2011年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长
单位:亿元
四、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需求结构分布
2011年中国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市场需求结构分布
五、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2005-2011年中国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产值、市场规模对比图
单位:亿元
目前来看,国内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企业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供需基本平衡。
六、重点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截至2010年,在我市从事经营活动的建设工程企业总计8321家,其中建筑业企业7347家,工程监理企业419家,招标代理机构294家,造价咨询企业261家。
建筑业企业中房建总承包企业共643家,市政总承包企业共284家,分别占据工程总承包企业总数的63.04%和27.84%,其中特级房建企业12家占据全市特级企业的80%。施工专业承包企业共4447家,其中建筑装饰装修企业1539家,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企业408家,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企业269家,钢结构专业承包企业151家。
第六节 建筑智能化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了解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作为建筑和机电设备的一部分,以满足对建筑及其机电设备管理的需要;后来建筑智能化系统用来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务、管理及安全功能;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第七节 建筑智能化产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建筑智能化产业投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对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认识会不断得到强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物业管理、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服务系统。
二、中国建筑智能化市场蕴藏的商机
为了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目标,除了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重新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建立起一套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降低智能化设施维护管理成本,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价值。略……
上一篇 : 光学扫描振项目市场分析
下一篇 : 硅酸镓镧晶体项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