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中经研究 >

建筑节能项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4-12 13:42:27 来源:中经纵横

第一节 建筑节能项目界定


所谓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第二节 建筑节能应用领域分析


建筑节能广泛应用于与建筑相关的建造和使用领域。


1、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的生产和运输以及建筑施工和安装中的能耗。


2、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使用期内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电梯和冷热水供应等的能耗。


建筑节能范围的能耗一般占一国总能耗的30%左右。略……


第三节 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历程


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第四节 全球建筑节能项目市场发展及预测


一、全球建筑节能项目产业发展现状


自70年代发生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后,世界各国政府对能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实事求事的分析,诊断建筑能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致认为必须对建筑设计制定节能标准,并提出法规予以执行。于是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节能标准。


国外的建筑节能法规30多年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建筑节能的工作,强制建筑业在新建建筑中执行节能标准,因而已慑得了巨大的成效,整个国家的建筑有耗大幅度下降。如丹麦1985年比1972年采暖面积增加了30%,但采暖能建筑能耗却减少了318万吨标准煤,采暖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也由39%下降为28%。


二、全球建筑节能项目产业发展态势预测


1、绿色建筑的技术集成体系引领未来建筑发展方面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是反映绿色建筑发展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少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还通过建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其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及产品等大量研究成果,引领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形式包括办公楼、住宅、学校、商场等,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的生态环境楼和Integer生态住宅样板房等。这些示范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用加强


发达国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具体的评估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水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价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等指标,从而可以指导设计,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影响较大的如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的GBTool评价工具,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LEED评估体系等。


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各国发展生态建筑评估工具都注重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在各国的不断发展,评估工具也由早期的定性评估转向定量评估;从早期单一的性能指标评定转向综合了环境、经济和技术性能的综合指标评定。略……


第五节 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新建建筑在执行节能标准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0月,中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个和17个百分点。


在中国,建筑节能即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得到公众的更多关注。建筑节能在中国发展有其必要性:


首先,能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这其中建筑能耗的份额不可忽视。中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到2008年左右已经达到27.5%,随着发展将快速上升到33%以上。中国建筑能耗水平是世界同类能耗平均数值的3-5倍,公共建筑能耗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按广义能耗统计,建筑能耗约占国内全社会总能耗的42%左右,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最终会达到50%左右。


第二,建筑采暖用能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几个大气污染指标如总悬浮物颗粒、降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是北方城市高于南方城市,采暖期重于非采暖期。采暖期城市大气污染指标普遍超标,基本原因就是采暖燃煤排放的污染物。


此外,开展建筑节能,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要。由于节能建筑隔热隔冷的功能,舒适度不仅比非节能建筑有很大程度提高,而且在夏季还可以间接降低空调的使用费,节省大量的电能,冬季用于取暖的煤等资源也可以相应节省。


目前,中国巨大的建筑节能市场也正成为外资争抢的又一快诱人的蛋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已实行,且正逐步完善,而这些国家拥有相关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无疑也将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抢得先进。


北京所有奥运场馆近七成的暖通空调产品(价值超过2000万美元)都落入了外资企业手中,采用的都是由美国开利公司设计的节能空调系统。而奥的斯也成功包揽了奥运场馆1300多部电梯,合同总额接近1亿美元。例如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的开利公司设计的空调系统在冷水机组上加装了热回收装置,可将回收场馆排放总热能的五成,回收的热能一部分用于加热游泳池池水和生活用水,另一部分可以用于加热新风,从而使"水立方"实现10%的节能。而且该系统的所有冷水机组均采用了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的制冷剂。在环保节能的基础上,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造能的性能。


外商在中国建筑节能市场上抢占先机,正是说明中国建筑节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活力。未来,我国建筑节能事业面临着进一步的推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六节 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供需分析


一、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2009年我国建筑节能行业产值已经达到58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0.9%。建筑节能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发展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二氧化碳。


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公司总体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低。以智能化建筑为例,目前从事建筑智能的企业有3000家左右,产品供应商也近3000家,具备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有1100家左右。销售额位居前列的企业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但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只占15%市场份额,市场较为分散。


2005-2009年我国建筑节能行业产值及同比增长统计表

                                                                                                                                                        单位:亿元


二、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供给结构分布


1、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国内外产品供给结构分布图


2、国内区域供给结构


2009年我国建筑节能国内产值区域结构分布图


三、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2010年起,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按每平米100元的附加成本计算,新建建筑节能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至3万亿元;目前中国既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99%为高能耗建筑,估计至少有1/3、约130多亿平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米改造费用200元算,此项市场规模预计达2.6万亿元。如果对所有既有建筑都进行节能改造的话,则市场规模将达约8万亿元。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1.7%,比例逐年提高。其中,2009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9.6亿平方米,可形成9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到2009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0%,基本完成国务院提出的“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的工作目标。


2006-2009年我国累计节能建筑面积统计表

                                                                                                                                           单位:亿平方米


四、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需求结构分布


2009年我国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结构分布图


五、中国建筑节能出口海外市场状况


建筑节能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其中按照一定的节能标准、技术、工艺、材料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就目前进出口而言,无法做出具体的统计。


六、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庞大,随着我国新建建筑及原有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而当前我国建筑节能产值还不到600亿。由此可见该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七、重点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1、北京市


北京着力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1988年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工作。经过20年的努力,在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已有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可再生能源利用,农村抗震节能住宅新建改造,推行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七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截止到2007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节能住宅2.48亿平方米,占全部住宅的72%;累计建成节能建筑2.75亿平方米,占现有民用建筑总量49.93%;截止2008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的节能住宅占全部住宅的比重达到72.28%,节能建筑占现有民用建筑总量51.82%,节能建筑比例与节能建筑总量均为全国首位。


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2008年,北京市已投入改造资金13.1亿元,完成了196万平方米城镇住宅、400万平方米普通公共建筑、825万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对105栋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耗计量和能源审计工作。已有建筑节能改造全面铺开,节能监管水平全面提升。目前,北京正在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技术研发与运用,不久的将来,住宅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上海市


上海市建筑节能工作逐步规范,层层推进,取得了重大突破,收到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形成五大体系,实现“九项推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正在稳步推向纵深。


起步于2002年的上海市建筑节能推进工作,经过为期7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五大体系,一是政策体系,建筑节能的管理有章可依,新建建筑全部纳入管理程序;二是规划体系,颁布了《上海市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并逐年对相关条线和区县下达工作目标;三是标准体系,7年来共编制出台各种标准、规范、图集200余项;四是管理体系,成立了上海市建筑节能协调推进小组,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工作小组。五是试点示范体系,狠抓了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十一五”以来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项目11个、市级示范项目近40个。


在形成五大体系的同时,各项重点工作也加大推进力度,取得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新建民用建筑由试点向全方位推进发展。实现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的两个100%。2008年,全市新建高标准65%节能建筑项目5个,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落实新建65%高标准节能建筑项目16.57万平方米,并已提前完成全年落实15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重点有秩序地推进。提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旧公房成套改造和平改坡、与既有公共建筑装饰装修、与合同能源管理等相结合的思路。2008年,全市按照节能标准对41个既有建筑项目进行了改造,建筑面积达到7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0万平方米。2009年上半年,落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6.25万平方米,其中按50%节能标准改造11.08万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稳步发展。上海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应用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电和光热、浅层地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十一五”以来被评为国家和市级的示范项目,基本都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工程。2009年上半年,全市落实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103.89万平方米,其中按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应用面积67.28万平方米,已提前完成全年落实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60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质性起步。上海市把监管体系建设作为落实建筑节能减排目标、推进建筑节能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完成了监管体系建设必需的技术体系开发,包括分项计量实时监测、JK-EMS能源管理系统、数据网关等。2008年,完成58300个建筑的能耗统计上报,初步完成上海市的建筑信息普查工作;完成70个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对37个公共建筑进行能耗调查情况公示;完成19个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对9个试点项目开展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克服各种困难,又落实5幢公共建筑进行分项计量动态监控。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出台了《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暂行办法》,确定了上海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专项资金补贴范围和标准等,加大政策和资金激励力度,有效地调动了市场积极性。2009年,经组织专家筛选评审,上海市对列入项目拟定资金补助和额度,合计申请补助资金10328万元,其中新建高标准节能建筑7个,共1219万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3个,共1542万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28个,共6227万元;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监测平台建设、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源统计等费用共1340万元。同时,上海市组织申报2010年建筑节能建设类中央储备项目5个,其中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3个,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项目2个;申报国家级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10个,装机容量10兆瓦。


节能建筑向创建绿色生态建筑迈进。根据建设部颁布的标准,上海市编制了《绿色建筑创建、评审实施细则》,并组建了评审机构和专家组,同时,正积极向建设部争取授权为国家级绿色建筑一星、二星的地方审核机构。


节能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上海市完成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编制和颁布工作,为全面提升全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奠定了基础。同时,上海市初步完成了《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住宅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等配套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完成了12项建筑节能外保温系统推荐性应用标准、5项自保温系统推荐性应用标准的编制工作,确保了各类保温系统在工程实践中有规范可依。


科研工作助推建筑节能。上海市围绕建筑节能工作的难点,组织科技攻关。一是围绕全市各类建筑节能技术体系,进一步研发和完善,开展混凝土自保温模卡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自保温系统和外围护多层空气间层保温系统研究;二是围绕外墙外保温系统长期的维护问题,开展《外墙外保温系统缺陷检测评估与修复技术研究》课题,提出适宜技术;三是围绕全市玻璃幕墙建筑节能改造,开展《既有建筑玻璃幕墙节能改造管理与应用研究》课题,提出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四是围绕能效测评标识管理,进行应用技术研究;五是围绕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节能贡献率的测定,开展测评方法的研究。


节能宣传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举行,获建设部及上海市相关领导好评。上海市节能宣传周在10个区县的主要场所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节能宣传,充分展示了上海市节能工作的成果,同时还组织对专业人员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标准规程》、《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技术标准的培训。略……


第七节 建筑节能项目产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建筑节能项目产业投资发展前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迅速增长。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


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这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称得上“节能建筑”的还不足1亿平方米,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超过27%,逐渐接近三成。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匾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二、中国建筑节能项目市场蕴藏的商机


建筑节能政策将给聚氨酯及热量表等行业带来商机


1、聚氨酯行业


资料显示,聚氨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继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之后的第五大塑料,全球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年。近年来我国聚氨酯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冰箱、集装箱、皮革、制鞋和纺织等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保温材料中约有49%为聚氨酯材料,但在我国这一比例尚不足10%。


国家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到2020年,新建建筑至少要实现节能65%。孟扬教授表示,在整个节能规划中,围护保温要承担大约70%的节能任务。而这其中,墙体则又占了2/3。而聚氨酯外墙保温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是该行业2006年以及之后的主要增长方向。


为实现节能目标,建设部全面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将聚氨酯材料作为传统建筑保温材料的替代品进行推广。按照中国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20亿平方米。另外还有400亿平方米左右的高耗能建筑物亟需加保温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2、热量表行业


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集中供热基本上都是按热用户的采暖面积收费,缺乏计量设备和调节手段。绝大多数居住建筑是非节能建筑,没有供热剂量设施,热用户无法进行自主调节;新建居住建筑相当一部分也未安装供热计量装置,无法考核单位和设施的能耗。


为了推动城市供热系统节能,从2006年起,国家要求新建供热系统必须满足热计量技术要求,既有供热系统原则上在2-4年内通过技术改造达到热计量要求。供热计量首先从政府机关和公共建筑做起,全面实施供热计量工作,建立供热计量收费机制。2008年采暖季前,政府机构办公楼等建筑原则上应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达到热计量的要求。新建建筑的热计量设施必须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标准规定要求,不符合相关供热计量标准规定要求的不得验收和交付使用。


2005年11月10日建设部重新发布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143号令),明确规定:“新建居住的集中采暖系统须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此项政策,可以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民用建筑节能、住宅采暖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供热采暖短缺和热量浪费及社会矛盾较多的问题。


2005年12月6日国家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八部委再一次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


综上分析,供热计量表行业在国家供热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受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目行业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增长趋势向上。


3、银行信贷机会


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行业政策制定以及执行效果将会影响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重要的是密切跟踪国家相关建筑节能政策的发布,适时的切入热量表、聚氨酯产业等相关行业,寻找1.5万亿元建筑节能市场中的热点,进行信贷支持,获取收益。


因为该行业很少有大型企业存在,一般都是中小企业,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客户都是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科技专利水准的,因此在信贷产品选择上,可以在常规信贷产品的同时,开展一些无形资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投标保函、质量保函等。略……

上一篇 : 甲缩醛项目市场分析

下一篇 : 建筑密封胶项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