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中经研究 >

食品机械项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3-27 10:53:05 来源:中经纵横

第一节 产品定义及基本属性
 
一、产品定义、性能
 
食品机械指的是把食品原料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过程中所应用的机械设备和装置。
 
按设备的加工产品分类,可为分大米加工机械、面粉加工机械、制糖机械、豆制品加工机械、焙烤食品机械、乳品机械、果蔬加工和保鲜机械、罐头食品机械、糖果食品机械、酿造机械、饮料机械、方便食品机械、调味品和添加剂制品机械、炊事机械等。
 
按机械设备的功能分类,一般可分为清理与分选机械,粉碎和切割机械,搅拌、混合与均质机械,脱壳与剥皮机械,固液分离机械,成形机械,蒸发浓缩机械,干燥机械,焙烤机械,冷冻和冻结机械,包装机械,输送机械等。
 
二、产品所属行业界定
 
食品机械属国家统计局《行业界定和产品分类》中的[36]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一大类中的[3631]和[3632]。它是指主要用于食品、饮料酒及饮料生产、烟草制品加工以及谷物、干豆类等农作物的筛选、碾磨、储存等专用机械,糖料和油料作物加工机械,畜禽屠宰、水产品加工及盐加工机械专用设备的制造。
 
第二节 食品机械产品应用概况
 
一、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食品机械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工业,食品加工就是把可以吃的东西通过某些程序,造成更好吃或更有益等变化。
 
二、产品应用成熟度分析
 
我国食品机械产品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按2010年食机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3.5%来计算,则产值达800~900亿元,是2000年的2.8~3.5倍。略……
 
第三节 食品机械产品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食品机械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兴行业。食品机械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实现了高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尤其进入90年代以后尽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
 
第四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5-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005-2009年我国GDP增长变化情况
 
 
2005-2009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初步测算,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国夏粮产量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3495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4.63亿头,增长6.4%;生猪存栏4.68亿头,增长2.2%。
 
2、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减缓。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1%,集体企业增长7.9%,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7%,轻工业增长8.7%。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7.5%,中部地区增长8.7%,西部地区增长13.8%。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3%。
 
2009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比1-5月份降幅缩小12.2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增长或降幅缩小。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880亿元,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8.1%,中部地区增长38.3%,西部地区增长38.9%。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增长52.6%,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87.5%,道路运输业增长50.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2.9%。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4、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013亿元,增长14.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663亿元,增长16.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3%,汽车类增长24.5%。
 
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7%。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三涨五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0%;食品下降0.1%,衣着下降2.3%,交通和通信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住下降4.4%。居民消费价格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截至9月份环比连续六个月上涨,其中9月份环比上涨0.6%。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1%。
 
6、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三季度下降16.5%,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42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3元,同比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15.7%,经营净收入增长5.0%,财产性收入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9%,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4.0%,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5%,财产性收入增长11.7%,转移性收入增长26.4%。
 
8、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继续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6788亿元,增长16.0%,加快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
 
宏观经济政策在第四季度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不排除进行局部的微调,但政策主基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政策目标将从上半年单纯突出“保增长”转向下半年“保增长与调结构并重”,四季度还可能通过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增强经济活力。
 
短期刺激需求的扩张政策不会在四季度退出。货币政策将真正回归“适度宽松”的轨道,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将保持稳定,均不会被上调。信贷在经历上半年的“井喷”之后,下半年将保持平稳,按全年10万亿预计,月均4400亿元,四季度会略高于三季度。流动性仍然充裕,预计年末M2增速在22%左右。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贯穿全年,财政支出预计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会集中释放。为配合下达的三批中央投资项目,财政支出在上半年安排较多,随着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在三季度代发完毕,财政支出预计在四季度尤其是年末会集中释放。税收政策方面,除继续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之外,资源税改革有望在四季度出台。
 
在“调结构”方面,除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外,还可能有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推进包括水、煤、电、燃气等资源和公用事业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二是出台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推进民营资本的投资自由化,三是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实现“有就业的增长”。
 
前瞻地看,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同时,还有必要实行深层次的改革,以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就今年四季度来看,结合扩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保民生,有关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可能会出台。预计,关注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可能会在初次分配环节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二是在再分配领域会强调国企分红、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二)2008-2009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情况分析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先扬后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应由“双防”转变为“保增长”。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为应对外部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预计政府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步伐,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加快改革步伐,以扩大内需为主导,充分发挥投资和外贸的推动作用。
 
一、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由妥善处理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关系转向以“保增长”为主
 
针对2008年我国面临的环境,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两易基调,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然后又以“保增长”为主,彰显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一)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间,国内经济面临过热风险,通胀压力加大,宏观调控政策以“双防”为主基调
 
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11.9%,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2007年我国CPI由1月份的2.2%上涨到11月份的4.6%。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2007年12月3日至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放在首位,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二)2008年7月至10月间,国内外经济局势不确定性风险增大,物价有所回落,宏观调控政策以保增长和控物价为宏调首要任务
 
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的势头已见效,但通胀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7月25日会议明确指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显示央行在短期政策目标上,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三)2008年11月5日至今,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主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9.4%,为我国经济增长5年多来首次低于10%。物价已经出现明显回落。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提振经济。
 
二、2009年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全球经济持续放缓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领域的风险有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IMF在最新预测2009年的全球增速为2.2%,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二)国内经济呈减速态势
 
受国际经济回落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善,我国出口形势仍然严峻。房地产市场可能继续深度调整,市场投资能力和倾向大幅下降。股市房市带来的财富负效应,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型等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经济的快速回暖。鉴于国内外形势,多个研究机构均下调了2009年我国GDP增长的预期。
 
三、2009年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赤字。2008年财政收入增速从上半年的33.3%一路下行,至10月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3%,为1996年以来第一次;而2009年国际形势严峻,财政收入更不乐观,要实现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的目标,需要政府大举发债才能完成。
 
加大财政转移力度。通过财政转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农业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并研究制定在全国实施的方案。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的可能性较大。将适时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预计可能提高到3000元左右。为了体现公平原则,甚至可能会针对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实行差别化的个税起征点。
 
适时增收资源税。为保证政府获取从资源价格的上涨的收益,且体现成本的差异,预计实行从量、从价结合计征。
 
加快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预计汽油和柴油价格会在明年与消费税于1月1日同时推出,分别下调1000元/吨和800元/吨左右,并会在2009年适时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投资将大幅扩大,初步估算2009政府投资比2008年多5000亿以上。积极推动投资向自主创新和研发领域等方向转移。积极引导投资偏向于公共领域。将加快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能源安全战略计划。同时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供应,稳定放市场。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时对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实行非对称调整。2009年可能一年期存款利率降息100个基点左右,贷款降息150-20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下降300-400个基点,预计央行会适时下调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推动金融市场稳定,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预计2009年,将采取积极措施稳定资本市场稳定,推动民间融资合法化。启动再担保机构建设。有望推出股市平准基金。
 
(三)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的产业政策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区域产业分工。通过信贷倾斜政策调整商品供应结构,并且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积极推动钢铁、汽车、煤炭、电力、水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积极增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化。继续发挥轻工业和纺织业的优势。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预计将适时调整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
 
(四)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
 
逐步缓解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就业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通过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的补贴以及特定就业政策的补贴等方式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一些政策补贴。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完善高端低抗风险行业中高端人财补贴机制。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
 
(五)实施以扩大内需为抓手的消费政策
 
加快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积极拓展农村消费。降低购房最低首付款比例,降低个人买卖住房中间环节税。运用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积极引导汽车消费。
 
(六)中性偏松的国际收支政策
 
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目前出口企业困难主要原因仍是外部需求减少,单纯的汇率贬值难以刺激外部需求,不能根本改善出口现状,同时为防止股市、房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预计人民币大幅贬值幅度不会超过5%。会在适当时候,通过不断放宽汇率浮动范围,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外需减弱引起的出口下滑,政府预计2009年有可能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调整进出口税率以及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环境。
 
(七)推行以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完善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地政策
 
预计会适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积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宣传工作。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提供土地流转共需双方信息服务以及咨询服务。
 
二、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国内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既有可能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猛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上升,也有可能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减弱过快,经济出现二次下滑。三种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预测如下:
 
一、GDP增长8.5%左右的平稳增长情景
 
如果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局面逐步改观。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逐步控制到18%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8万亿元以内,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大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较为宽松;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体现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控取向,一方面为民间投资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企业技术升级投资项目增多;另一方面坚决抑制重复建设投资项目的新开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保在建项目,压新铺摊子。在这一情景下,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小于2009年,国内外市场环境好转但不足以刺激企业大规模增加投资,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有所提高但仍未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中国经济在长期潜在增长区间下限运行,总量上供过于求仍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当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2.5%左右;就业和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2009年新开工项目规模很大,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房地产投资加快的趋势仍将延续;但政府投资项目不再大规模铺新的摊子,新增信贷规模减少和对重复建设的政策约束对投资增长将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31%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低于2009年。
 
2010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医改新方案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经济型轿车减税、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可能出现政策效应递减。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实际增长15.6%,略低于2009年水平。
 
外贸出口有望恢复正增长。世界经济由大幅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中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中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2010年世界经济如果实现2%以上的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有望达到10.8%左右;内需强劲有助于拉动进口需求进一步加速,预计进口增长13.5%;实现外贸顺差2200亿美元左右,大体与2009年持平。发达国家居民家庭储蓄率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难以回升到2008年的进出口绝对额水平。
 
2010年,为防止未来通货膨胀压力过大,不宜进一步加大扩张性政策力度,货币信贷真正回归适度宽松局面,如果确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情景,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扩张性政策的后遗症,这是最值得争取的情景。
 
二、GDP增长9%以上的强劲复苏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促进经济加速复苏,目前施行的扩张性经济政策2010年全年都不退出,贸易保护主义得到抑制,全球贸易重新活跃,世界经济和贸易全面回升,同时,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前期出台的刺激外贸政策不变,则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可能达到20%以上,进口增速达到21.5%,外贸顺差比上年增长15%左右,净出口对我国经济有明显的正拉动作用。
 
国内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略超过3%;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末控制到20%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10万亿元以内,证券市场活跃,全社会资金十分宽裕。财政和信贷资金有效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重新恢复快速增长,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项目上马,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高于2009年,实际增速与2009年持平。企业设备利用率回升较快,就业状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这一情景下,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复苏态势,GDP增速超过9%。但世界经济加速复苏可能使我国输入性涨价因素增多,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较快,分别上涨3.2%和7.5%左右。国内外流动性过份充裕局面会为未来通货膨胀留下隐患。同时,经济增速回升快,经济结构调整不充分,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GDP增长8%以下的继续调整情景
 
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实施的扩张性政策较快退出,多数国家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收紧银根,由于各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较弱,企业设备利用率和就业率回升缓慢,世界产业结构将展开深度调整;同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回升乏力,跨国投资陷入停滞。在这一情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没有大的改善,出口仅增长6%,进口增长11%,外贸顺差比上年下降15%左右,净出口仍为GDP增长的负拉动因素。
 
如果国内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预防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明显小于2009年;货币政策操作逐步加大收紧力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率年内控制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控制在6万亿元左右,证券市场交投不活跃,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小于2009年,全社会资金面比2009年明显收紧;在全力保证4万亿投资已开工项目进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投资增速大体与2009年持平。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新增量明显小于2009年,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均低于2009年,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就业困难较大,国民经济出现继续调整态势,GDP增速低于8%。由于中国经济实际增速明显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总量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几乎没有新涨价因素,CPI和PPI的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影响,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3%左右,PPI上涨3%左右。这一情景可借助世界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来淘汰国内一批落后企业和落后产能,也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但就业压力增大。略……
 
第五节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行业基本政策方向分析
 
食品包装机械在包装机械中所占比重很大。世界各国的食品机械相关标准纷纷向国际标准(或欧洲标准)靠拢,采用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作为本国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实现国际间食品机械技术标准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以促进国际间食品机械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顺利发展。2005年底约有100多个国家已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或欧洲标准,使国际标准的趋同化成为世界食品机械发展的一大主流。
 
在这一发展主流中,技术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较多地承担了国际食品机械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把本国的一些技术纳入到国际标准之中,从而获得更大的技术经济利益;技术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食品机械领域也必须走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以等效采用或部分采用国际标准,如不这样做就会处于被国际边缘化的危险。
 
二、2005-2009年行业重点政策、法规
 
2009年1月23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国家标准《食品机械安全卫生》。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机械装备的材料选用、设计、制造、配置原则的安全卫生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机械装备,也适用于具有产品接触表面的液体、固体和半固体等食品包装机械。
 
三、行业相关标准
 
SB/T222-2007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机械的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加工专业机械设备。对食品卫生有影响的食品加工通用机械设备也适用于本标准。对食品卫生无影响的食品加工通用机械设备不适用于本标准。
 
第六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下游主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下游主要行业发展概述
 
1、确定性增长和成本回落
 
世界食品工业有约30000亿美元的营业额,中国约占5%的份额,相对于中国占世界人口21%的比例,食品产业潜力巨大。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到达800美元以后,恩格尔系数降低到40%左右,食品产业将迅速发展,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市场表现为消费结构变化加快,消费者由追求数量向营养、多样、便捷、安全转变,食品产业迅速、持续增长。
 
我国2007年人均GDP为2461美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5%,正处于这个阶段。国内外经济学家公认,在未来的5-10年,中国将是全球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至少有1亿家庭进入年收入1万美元以上的行列,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使中国食品产业成为一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产业。
 
食品产业具有明显的防御性特征,在如今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环境下,所受影响也较小。与其他行业相比,食品产业的需求较为稳定,需求弹性较小,因此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在宏观经济的各个时期不会存在很大波动。由于经济下挫,政商务活动减少,可能使高端葡萄酒和白酒的需求下降,但食品饮料行业总体确定性增长,预计2009-2010年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幅。
 
2008年中期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商品市场价格雪崩也传递到了相关农产品区域,2008年12月1日起国家解除年初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已充分说明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经济矛盾不在是通胀而是经济下滑。玉米、猪肉、原奶、大麦等价格的下降也缓解了相关企业的成本压力。
 
2、企业竞争向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和资本竞争进化
 
食品产业是我国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一个国际品牌涌入迅猛、国内品牌后起之秀最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世界食品50强几乎悉数到中国进行投资,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跨国公司的优势在其管理和品牌方面,而国内企业惟一可以与之抗衡的正是渠道。
 
现阶段我国食品业大多数子行业厂商众多,产品差异化并不是特别明显,具有强力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寡头级公司并不多,行业集中度较低,能够真正领跑并获取持久超额收益的卓越公司尚属稀缺。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式大多体现在产品、渠道等层面上。
 
而品牌是企业实力最终的体现,强大的品牌和营销实力等无形资产是行业前进的重要驱动力。这一理念正在为众多食品企业接受和践行。此外,2008年,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等因素会导致消费者愿意为著名品牌企业的产品支付信任溢价,促使市场份额不断向强势品牌集中。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品牌和产品将成为主流。
 
虽然中国食品产业升级之路还很漫长,但企业竞争向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和资本竞争进化,毫无疑问将是未来的主流。
 
3、食品安全事件,为龙头企业腾挪出市场空间
 
对于中国食品业来说,08年可谓风暴迭加。因为金融风暴之前,还有一次对行业摧残更大的风暴:奶粉事件。
 
奶粉事件及其背后的食品安全事件,震惊了世界。2009年食品安全问题将成为行业重点。不注重质量的食品企业会逐步边缘化,乳制品、肉制品、酱腌菜、食醋、饮料5类产品为高风险食品,预料今年继续会成为监管重点对象。
 
食品安全等因素导致消费者摈弃无品牌或低品牌力的商品,愿意为著名品牌企业的产品支付信任溢价,因此,客观上会为行业龙头腾出市场空间。
 
另外,“中国质量”问题,会损害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安全信心,在这种浓重的阴影之下,再加上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那些OEM企业大受影响,生存维艰。OEM模式背后的隐忧在奶粉事件和金融风暴中显露无遗。许多食品企业已经看到了OEM模式背后的巨大隐忧,把目光转回庞大的国内市场,开发自有品牌,开拓市场通路。
 
4、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美容食品,现代人的食品追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事件的频仍,人们日益将“纯天然”、“无污染”作为食品的衡量标准。发达国家目前流行食用森林蔬菜,多是没受污染自然生长的野菜,如芦笋、木耳、香菇、黄花等。德国的生物农业、英国的有机农业、日本的自然农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中国食品市场,绿色、自然食品将日益成为主流。
 
男人壮阳补气,女人滋阴补血,小孩健脑益智,老人安神养生。全世界用药膳食品防治疾病、营养健身的人已达5亿多,其中尤以中国的药膳知名度最高。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及其与食品的结合在港澳台日及东南亚身份倍增。
 
另外,美容食品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美容食品的特点是:低胆固醇、低热量和低盐分。这类食品因入口清脆、略带苦涩、维生素含量高、热含量低,特别受到爱美的年轻女性青睐,成为新的销售热点。
 
5、挑战背后的机会
 
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除了给全球多个国家带来重大财产损失外,金融危机在本质上却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还是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更是成长型企业“逆市扩张”,实现低成本赶超的极好机会。
 
目前有两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一类企业将品牌和传播看作企业的成本,另一类将其看作企业对未来的投资。一旦发生经济衰退,将营销作为成本的这群人就会非常慌乱,他们会减少对品牌的投入,或者缩减各方面的工作。而另外持投资理念的人们则可能拨更多的预算,来增加对消费者和客户的理解,下大力气去进行性品牌塑造。
 
“过冬”之后,行业秩序是全新的,一个新的起点下,厂商的座次就要重新来定了。这时,看到机会,逆势思考,顺势转型,塑造品牌,“逆市扩张”的企业将占得最有利位置。
 
中国的食品企业应该看到机会,逆势思考,顺势转型,塑造品牌,做好功课,延聘人才,积蓄力量,为危机后的繁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下游主要行业近几年增长情况
 
2005-2009年食品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表 单位:亿元
 
 
二、下游主要行业对食品机械产品的应用现状分析
 
在粮食生产领域,专家估计,到2010年,我国年加工粮食量为2.6亿吨。依据这样的市场预测,预计2005年前,5~50kg/袋的半自动颗粒料计量包装机年需求量为700~1000台,全自动机型年需求量为50~100台,1~2.5kg/袋的中袋颗粒料计量包装机年需求量为100台,25kg/袋以下的半自动和全自动粉料计量包装机年需求量为300-500台。到2010年前,粮油包装机械需求数量年均增长1O左右,对自动包装设备需求增长将大于对半自动设备的需求增长,在纸袋包装方面也会有一定需求。随着国内油料加工技术的提高,油料包装机械需求的档次提高,精炼油包装机械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同时在销售方式上,零售方式将逐步为瓶装所取代,因此对油脂包装设备的需求将逐年稳步提高,自动化和档次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半自动油脂灌装机的年需求量预计将达300~500台,对自动灌装设备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加。
 
在油脂加工设备方面,有关专家认为应适当扩大规模。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均年食用油可达10kg。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脂消费向精炼油、色拉油、高级烹调油、调和油及营养保健油方向发展。目前适应于广大农村的油料加工机械可分为动力旋转榨油机和液压榨油机两大类,共十几个品种规格,还有清洗、脱壳、蒸炒、滤油等二十几个规格品种的配套设备,市场很大。目前城市的大型油厂采用浸出法生产,溶剂浸出工艺发展迅速,将逐渐取代机械磨榨,且生产规模日益大型化、连续化和自动化。
 
啤酒、乳业、葡萄酒、糖果、水产品、饮料等是这几年外购整套洋设备最多的几个领域。乳品企业在前处理方面,选用设备基本上是国产的,价格不是很贵,在包装材料、灌装、喷码等关键阶段,大多采用进口的设备。瑞典利乐、美国国际纸业等国外公司占据着乳品设备市场绝大部分江山,而一些小企业因没有资金实力,所以选择国产设备。专家预测,现在年需新增粉料包装设备100台(套)左右。粮油加工设备、方便食品包装设备、啤酒加工设备、肉类加工设备、果蔬保鲜速冻食品设备等国内企业基本都能生产,只是在自动化水平、外观、使用稳定性、可操作性、生产产品品质等方面不如进口设备。
 
第七节 上、下游行业对食品机械产品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食品机械上游的不锈钢等钢材产品的供应情况会影响食品机械产品的生产成本,若不锈钢的价格上涨,食品机械公司应通过适当调整产品售价,加大研发力度,降低产品成本等措施用以减轻成本上升的压力。而下游行业影响着食品机械的市场需求量,若下游行业发展迅速则会刺激市场对食品机械产品的需求。略……

上一篇 : 时间同步系统项目市场分析

下一篇 : 食品真空包装机项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