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经研究 >
无缝钢管定径机架行业项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1-30 09:00:15 来源:中经纵横
第一节 无缝钢管定径机架行业概述
一、行业定义
无缝钢管定径机架用于钢管生产的定径机,是实现钢管减径和规圆的变形工具。
机架:按其作用不同分三种,即工作机架,传输机架和导向机架,机架外形为矩形,工作机架上装有驱动轴,.机架上的三个轧辊互成1200,分别安装在三个不可调整的轧辊轴上.机架安装在机座内,单数轴颈在下面,双数轴颈在上面,这样使相邻机架轧辊的辊缝互相交错成900,定径机机座上可安装至多14个机架,按照生产的要求确定工作机架,传输机架及导向机架的配置。传输机架的驱动轴必须在下面,,导向机架无传动轴。
无缝钢管定径机架是整个无缝钢管定径机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用来安装整套辊系及轧辊调整装置。一方面,在轧制过程中,金属作用于轧辊的全部压力和水平方向的张力,管坯的惯性冲击力,以及轧辊平衡装置的作用力等,最后都将为机架所承受。机架受力后所产生的垂直方向的弹性变形,直接影响着管材的轧制精度(厚度公差),因此为实现正常的轧制过程,必须保证轧机的强度、刚度和制造安装精度。另一方面,机架的重量对整机重量起主要影响,设计中必然要求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减轻自重。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上世纪我国根据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无缝钢管定径机架的研发及应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之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但满足了我国无缝钢管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也使无缝钢管定径机架行业脱颖而出,逐步形成完整而独立的学科,使定径机架的应用从最初的被动选择形成一个积极和不断发展的新兴行业。
我国定径机架的应用推广,已走过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的十余年历程,早期我国产品产量少价格低,技术粗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民用行业发展的需要,国内各无缝钢管定径机架厂家相继开发了自身的无缝钢管定径机架系列,其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都已成熟。
目前我国的无缝钢管定径机架经历了从无到用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规模制造的完整行业体系,部分产品质量已于国外水平相差无几。
三、行业发展周期
无缝钢管定径机架制造行业发展周期判断
第二节 无缝钢管定径机架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05-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情况
单位:%
2001-2010年我国CPI指数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二、政策环境
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针对产业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出台的4万亿扩大内需以及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支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良好的政策支持让与之相关的无缝钢管定径机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热轧无缝钢管轧辊技术条件张力减径机轧辊和定径机轧辊(YB/T4124.1-2004)》,规定了热轧无缝钢管轧机张力减径机和定径机用铸铁轧辊亦称辊环(以下简称轧辊)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合格证书等。本部分主要适用于热轧无缝钢管轧机张力减径机组、定径机组使用的铸铁轧辊的制造和验收。其他热成型钢管机组用的铸铁轧辊也可参照使用。
三、技术环境
定径机是热轧的最后一道轧制工序,其生产的钢管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成品的质量水平。虽然我国定径机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骄人成果,
我国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形势为定径机架产品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控智能技术领域的发展,国内众多企业实现工艺技术升级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对定径机的需求逐年增长。我国的定径机架将在技术、材料、工艺上都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略……
第三节 无缝钢管定径机架产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针对产业政策,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出台的4万亿扩大内需以及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支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良好的政策支持让与之相关的无缝钢管定径机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二、技术环境
定径机是热轧的最后一道轧制工序,其生产的钢管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成品的质量水平。虽然我国定径机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骄人成果,我国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形势为定径机架产品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控智能技术领域的发展,国内众多企业实现工艺技术升级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对定径机的需求逐年增长。我国的定径机架将在技术、材料、工艺上都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第四节 无缝钢管定径机架行业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装备制造业平稳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装备制造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如下:
1、依托十大领域重点工程,振兴装备制造业。
1)高效清洁发电。以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和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和三门、山东海阳以及后续核电站建设工程为依托,推进二代改进型、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级泵阀、应急柴油机等主要设备的国内制造。以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和沿海地区大型风电场工程为依托,推进风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变频控制系统、风电轴承、碳纤维叶片等产品的国内制造。进一步提高70万千瓦以上水电设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设备、大型燃气机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的性能质量。开发太阳能发电设备。发展大型火电、核电站辅机。
2)特高压输变电。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为依托,以交流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全封闭组合电器等为重点,推进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自主化。
3)煤矿与金属矿采掘。以平朔东、胜利东二号、白音华、朝阳等十个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煤矿,酸刺沟等十个深井煤矿,以及大型金属矿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采掘、提升、洗选设备,重点实现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等设备的国内制造。
4)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以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等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为依托,发展长距离输送管道燃压机组、大型管线球阀和控制系统等装备;以浙江、江苏、珠海、青岛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为依托,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接收站等设备。
5)高速铁路。以在建的京沪、京广、京沈、沪昆等约1万公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以及西部干线铁路、煤运通道建设项目为依托,组织实施铁路交通设备自主化,实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重载货车、大型养护机械等装备的国内制造。
6)城市轨道交通。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7个城市近70条线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重点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主辅逆变器等机电设备自主化。
7)农业和农村。以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为依托,大力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节能环保中型拖拉机等耕作机械,通用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新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高效玉米联合收割机、自走式采棉机等收获机械,免耕播种机,节水型喷灌设备等。适应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设备、灌溉和排涝设备、沼气除料设备、农村安全饮水净化设备等。
8)基础设施。适应交通、能源、水利、房地产等行业发展需要,以大型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大型履带吊和全路面起重机、架桥机、沥青混凝土搅拌和再生成套设备等为重点,发展大型、新型施工机械;以空管设备和空管自动化系统、行李和货物高速分拣系统、安检设备与智能化监测系统、航显综合系统及设备、机场信息集成系统及设备等为重点,发展机场专用装备;以大型斗轮堆取料机、翻车机、装卸船机等为重点,发展港口机械。
9)生态环境和民生。适应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需要,大力发展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脱硝脱硫设备、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仪表,食品、药品、煤矿瓦斯等安全检测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等。
10)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重型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重型锻压设备、清洁高效铸造设备、新型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等八类主机产品,基本掌握高档数控装置、电机及驱动装置、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关键部件等的核心技术。
2、抓住九大产业重点项目,实施装备自主化。
1)钢铁产业。以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以冷热连轧宽带钢成套设备、大型板坯连铸机、彩色涂层钢板生产设备、大型制氧机、大型高炉风机、余热回收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大型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化。
2)汽车产业。结合实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汽车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装备水平,实现发动机、变速器、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装备的自主化。
3)石化产业。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工程为依托,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对苯二甲酸(PTA)、大化肥、大型煤化工和天然气输送液化储运等成套设备,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挤压造粒机、大型空分设备、低温泵等为重点,推进石化装备自主化。
4)船舶工业。结合实施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提高焊接、涂装工艺装备水平,实现船用柴油机、曲轴、推进器、舱室设备、甲板机械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所需装备的自主化。
5)轻工业。结合实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食品机械、制浆造纸机械、塑料成型机械、制革制鞋机械、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包装设备以及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等为重点,推进轻工机械自主化。
6)纺织工业。结合实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粗细联、细络联、高速织造设备,非织造成套设备、专用织造成套设备,高效、连续、短流程染整设备等为重点,推进纺织机械自主化。
7)有色金属产业。结合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高精度轧机、大断面及复杂截面挤压机等为重点,推进有色冶金设备自主化。
8)电子信息产业。结合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集成电路关键设备、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表面贴装及无铅工艺整机装联设备、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及工模具等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装备自主化。
9)国防军工。结合国防军工发展需要,以航空、航天、舰船、兵器、核工业等需要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试验、检测设备为重点,推进国防军工装备自主化。发挥军工技术优势,促进军民结合。
3、提升四大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大型铸锻件。重点发展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百万千瓦级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铸锻件,70万千瓦以上等级大型混流式水轮机组铸锻件,石化、煤化工重型容器锻件,冷热连轧机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螺旋桨轴锻件,大型轴承圈锻件等。
2)基础部件。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电子元件、功能模块,大型、精密轴承,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高压柱塞泵/电动机、液压阀、液压电子控制器、液力变速箱,气动元件,轴承密封系统、橡塑密封件等。加快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等。
3)加工辅具。重点发展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冲压模具、高档模具标准件,高效、高性能、精密复杂刀具,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量仪,高档精密磨料磨具等。
4)特种原材料。重点发展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电站用钢(钢管),大型变压器用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用绝缘材料,高速列车转向架、轮对用特种钢,飞机用高档铝型材,轴承、齿轮、模具、量具、刃具、高强度紧固件用特种钢,机床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专用钢材,高耐磨钢,高强度、耐高温、低磨损、长寿命复合密封材料等。
4、推进七项重点工作,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1)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对重点基础配套企业的投入力度,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向基础零部件、加工辅具等领域,发展一批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系。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提升企业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能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
3)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区域内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能力,建设专业化生产中心。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4)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装备产品技术标准,提高标准水平,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淘汰落后产品。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5)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充分吸收借鉴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为海外专业技术人才回国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稳定和扩大装备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成套水平。
6)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为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7)加强企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和生产、经营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相关标准
《热轧无缝钢管轧辊技术条件张力减径机轧辊和定径机轧辊(YB/T4124.1-2004)》,规定了热轧无缝钢管轧机张力减径机和定径机用铸铁轧辊亦称辊环(以下简称轧辊)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合格证书等。本部分主要适用于热轧无缝钢管轧机张力减径机组、定径机组使用的铸铁轧辊的制造和验收。其他热成型钢管机组用的铸铁轧辊也可参照使用。略……
第五节 行业整体规划方向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作为装备制造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其规划目标如下:
1、产业实现平稳增长。保持装备制造业生产经营稳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步上升,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水平,扩大国内市场,国产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稳定在70%左右,巩固出口产品竞争优势,稳定出口市场。
3、重大装备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需要,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高速动车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化。
4、基础配套水平提高。基础件制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填补国内空白,特种原材料实现重点突破。
5、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
6、增长方式明显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得到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
第六节 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5年内中国装备制造业仍将获得长足的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根本,以全球竞争为视角,通过自主创新、国际兼并、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质量化、品牌化来充分发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活力、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跃进,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对竞争激烈、资源能源紧缺、成本增加、环保强化的挑战。在这些变化趋势中,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和品牌化最为突出。
1、集群化
制造企业为实现产业最有效分工、最短路径协作和最低成本,聚集在某个地区共同赢得地区竞争优势。集群化不仅细化和优化了产业链的分工,促进了产学研用政金等各方面的结合,充分发挥了龙头、中小企业的优势,又大大缩短了开发和制造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2、信息化
装备制造业正向全面信息化迈进,主要表现为制造的信息控制,来实现制造的高速、精密、智能、简便、效率提高、时间缩短、质量保证、成本降低、高附加值。其关键不仅在于芯片与软件的融合,更在于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信息化将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一体化,信息化制造贯穿于从订单开始,产品的制造加工、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品全寿命周期。
装备制造业将实现产业的信息化、软件化、高附加值化、网络化和电子商务化。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单元、数控系统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并逐渐向制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服务化
服务化覆盖着产品的开发、生产、售后服务、报废和回收,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服务不仅有利于保持品牌的特色,而且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客户,延长产业链,获取更多的产业利润的重要方式。
4、品牌化
品牌化是强化市场竞争能力、产业升级的关键。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高度象征,创新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产品的品质,同时也代表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现代的市场竞争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品牌是企业形象、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市场占有,营销策略的总体展示。略……
上一篇 : 汽车真皮方向盘产品项目市场分析
下一篇 : 锡焊条产品项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