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中经研究 >

合成材料制造项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1-17 08:40:54 来源:中经纵横

第一节 2006年我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2006年合成纤维行业运行


1)合纤行业总量增长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1-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合纤行业企业数量为1193家,该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03.94亿元,同比增加22.08%;资产合计2196亿元,同比增加10.82%;实现销售收入2768.05亿元,同比增加23.11%;完成利润总额43.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04亿元,同比上升42.42%;完成出口交货值185.85亿元,同比增加34.11%;行业整体从业人数31.32万人,同比减少0.27%。由此可见,合纤行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并为我国经济、财政、出口和就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合纤行业经营环境变化


2006年1-12月份我国合纤行业产品销售收入为2768.05亿元,产品销售成本为2614.50亿元,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为5.87亿元,由此可计算出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和附加)为147.69亿元,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为5.34%;由于利润总额为43.79亿元,可算出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即所得税之前的利润率,也称税前利润率)为1.58%。经营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销售成本,从而导致毛利和利润总额出现相应的变化。


3)合纤行业期间费用变化


2006年1-12月份我国合纤行业销售费用为18.55亿元,同比下降3.39%;管理费用支出为50.87亿元,同比增加12.63%;财务费用为41.50亿元,同比增加27.14%;其中利息支出36.46亿元,同比增加23.23%,说明债务作为合纤行业主要财务负担仍然较重;三费总计为110.92亿元,同比增加14.34%;三费比率为4.01%,上年同期为4.31%,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表明期间费用相对降低。


4)合纤行业产销衔接和资产运转情况


从产销衔接情况看,2006年1-12月份合纤行业产销率为98.44%,其中国有企业为99.67%,非国有企业为98.20%,表明该行业产品销售状况良好;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帐款净额)为21.77次,其中国有企业为23.62次,非国有企业为21.42次;该行业应收帐款运转周期(360天/应收帐款周转率)为16.53天,其中国有企业为15.24天,非国有企业为16.80天,应收帐款周转次数越多,或者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其实现利润的通道越加通畅。


从资产运转情况看,合纤行业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合计)2006年1-12月份为1.26次,其中国有企业为1.00次,非国有企业为1.33次,该行业总资产运转周期(360天/总资产周转率)为286天,其中国有企业为359天,非国有企业为270天,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或者总资产周转天数越少,表明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合纤行业资产负债率2006年1-12月份为60.05%,其中国有企业为49.10%,非国有企业为63.08%;该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4.99%,其中国有企业为-2.68%,非国有企业为7.92%,表明非国有企业净资产运作效率较高。


5)合纤行业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变化


从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比较看,合纤行业流动比率2006年1-12月份为1.76倍,其中国有企业为1.94倍,非国有企业为1.72倍,流动比率较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从速动比率变化情况看,合纤行业为1.17倍,其中国有企业为1.55倍,非国有企业为1.09倍,速动比率较高,表明在不考虑存货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


从现金比率的变化情况看,合纤行业为0.84倍,其中国有企业为1.26倍,非国有企业为0.75倍,现金比率较高,表明在不考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情况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有保障。由此可见,在合纤行业中,国有企业的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较强。


6)合成纤维主要厂家产量统计


我国2006年1-12月份合成纤维(包括长丝和短纤)产量1860.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82%;其中产量最大的公司是仪征化纤,1-12月份产量66.01万吨,为行业龙头;其次是江苏三房巷,产量62.31万吨,位居亚军;然后是浙江桐昆,产量57.65万吨,荣立第三;浙江荣盛53.62万吨,为第四;浙江恒逸43.87万吨,占第五;杭州道远40.57万吨,位居第六;接下来是江南化纤40.31万吨,为第七;浙江纵横38.36万吨,占第八;江苏华西37.84万吨,位居第九;江苏申久33.76万吨,为第十名;江苏恒力32.47万吨,居第11名;江苏华宏31.53万吨,荣立第12名。上述12大公司2006年1-12月份产量合计为538.29万吨,占全国合成纤维总产量的28.94%。


从2006年12月份的情况看,全国合成纤维当月总产量为190.71万吨,上述12大公司的当月产量合计为53.41万吨,占全国当月总产量的28.00%;由此可见,我国前12大公司的合成纤维(包括长丝和短纤)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三。


7)合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1-12月份合纤行业计划投资总额为717.82亿元,同比增加68.15%;1-12月份实际完成投资额156.25亿元,同比增加28.38%,占计划投资额的21.77%;当年以来到目前为止施工项目总数为274个,同比增加20.18%;其中新开工项目数169个,同比增加21.58%;截至12月底为止,已实现竣工项目数100个,同比增加17.65%,占施工项目总数的36.50%,表明该行业投资项目完成情况良好。略……


第二节 2003年-2007年合成材料制造业产成品分析


一、2003年-2007年行业产成品分析


2003年-2007年1至8月年合成材料制造业产成品分析

                                                                                                                                               单位:千元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分析


2003年-2007年1至8月合成材料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

                                                                                                                                          单位:千元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成品比较


2003年-2007年1至8月合成材料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成品

                                                                                                                                                     单位:千元


四、2006年行业产成品地区分布


2006年合成材料制造业产成品地区分布

                                                                                                                                    单位:千元


第三节 2003年-2007年合成材料制造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2003年-2007年1至8月合成材料制造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单位:%


略……


第四节 我国合成材料制造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1、我国合成材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我国是三大合成材料最大的消费国家之一,多年来,国内产量一直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省等周围边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在此领域最大的贸易伙伴。据统计,2005年进口三大合成材料2427万吨,进口额达280亿美元,三大合成材料占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口总额的19%。


2、产品质量问题至今仍然是行业发展的软肋


虽然经过多年来的技术引进、合资和合作生产,但我国合成材料产品质量水平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二、三流产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1)产品可靠性差,寿命低。


2)外观造型及表面质量有待提高。


3)在操作性、舒适性、技术方面研究注意不够。


3、技术水平落后、行业污染性大


合成材料是高能耗产业,小企业占96%,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节能的压力很大。2007年上半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2007年的减排压力非常大。


第五节 我国合成材料制造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合成材料制造行业上游产业


1、乙二醇行业发展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5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达到400.03万吨,创近年来进口历史最高纪录,进口依存度高达78.62%。由于受装置生产能力所限以及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近两三年内,我国乙二醇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难以改变。因此,专家建议,我国应再建几套生产规模在3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以扩大生产规模,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与此同时,还应加大乙二醇在非聚酯领域的应用开发力度,逐渐改变用途单一的局面,以化解未来的市场风险,保障我国乙二醇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我国乙二醇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生产能力发展很快。2005年生产厂家有11家,总生产能力为137.8万吨,产量为110.1万吨,同比增长约15.98%。随着今年2月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套32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目前生产厂家已达到12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69.8万吨/年,生产工艺全部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氧化法。其中,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32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产装置,其次是南京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的30万吨/年装置,再次是扬子石油化工公司26.2万吨/年生产装置。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乙二醇消费量不断增加。1995年我国乙二醇表观消费量为65.69万吨,2000年达到195.71万吨,1995~2000年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4.40%;2002年表观消费量突破300万吨,达到301.99万吨,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乙二醇消费国;2004年表观消费量为431.43万吨,比2003年增长约24.62%;2005年表观消费量为508.83万吨,同比增长约17.94%,2000~2005年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约为21.06%。


虽然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较快,但由于聚酯等工业的强劲需求,仍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1995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只有20.54万吨,2000年突破100万吨,达到104.97万吨,1995~2000年进口量年均增长率为38.58%;2003年我国进口乙二醇251.61万吨,比2002年增长约17.26%,出口量为2.34万吨,产品进口依存度为72.67%;2004年进口量为339.10万吨,同比增长约34.77%,出口量为2.58万吨,进口依存度为78.6%;2005年进口量达到400.03万吨,同比增长约17.97%,出口量为1.28万吨,进口依存度达78.62%,2000~2005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68%。


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以及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其中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近年来,我国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薄膜等)的生产发展很快,2000年生产能力只有595万吨,2004年达到1650万吨,2005年进一步增加到2150万吨。2004年我国聚酯产量约为1170万吨,共消费乙二醇约410万吨,约占国内乙二醇总消费量的95.03%;2005年聚酯产量约为1390万吨,消耗乙二醇约487万吨,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95.71%。根据中国聚酯协会预测,2008年我国聚酯产量将达到约1730万吨,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605万吨;2010年聚酯产量将达到约1900万吨,届时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665万吨。加上防冻剂以及其他方面的消费量,预计2008年我国乙二醇的总需求量将达约636万吨,2010年将达到约710万吨。


虽然近几年我国将有多套乙二醇新建装置陆续投产,如上海石油化工公司拟新建一套38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预计2007年第一季度建成投产;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将新建一套18万吨/年生产装置,预计于2007年初建成投产;辽阳石油化纤公司20万吨/年扩能装置将于2007年第三季度投产;四川乙烯拟建一套36万吨/年乙二醇装置,计划于2009年建成投产;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拟新建一套1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计划于2007年初建成投产;镇海炼化拟建一套65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计划于2009年建成投产;天津乙烯拟新建一套42万吨/年乙二醇装置,计划于2009年建成投产。预计到2008年我国乙二醇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50万吨,2010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约400万吨。但与需求量相比,即使装置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需求,还需依靠大量进口。因此,乙二醇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聚丙烯工业发展状况


我国大型聚丙烯(PP)生产装置以引进技术为主,中型和小型PP生产装置以国产化技术为主。2002年初,上海石化股份公司采用中国石化自行开发的第二代环管工艺技术,建成20万吨/年PP装置,使大型聚丙烯装置的国产化有了新的突破。引进技术主要有釜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Hypol工艺(三井化学公司)及环管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组合法Speripol工艺(原Hi-mon吨公司,现巴塞尔公司)。目前国产化技术中小型生产装置仍占很大比例,并在吸收、消化釜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工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建成三套4万吨/年Hypol工艺生产装置,同时吸收、消化环管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工艺基础上建成几套7万吨/年Spheripol工艺生产装置。九江石化厂攻克了我国自行开发的N催化剂在环管法PP工业装置上应用的难题,PP装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同类引进装置水平,使该厂PP装置成为8家采用“7万吨/年环管法PP成套技术”企业中的样板装置。


近年来我国PP工业发展很快,PP产量已由1995年107.3万吨增加到2000年突破300万吨,2004年达到474万吨。为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先后在大庆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燕山石化、上海石化和抚顺石化等,建成数套大型PP装置。


目前我国PP生产企业有80多家。2001年PP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有8家,2005年PP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有16家,排名前5位的生产企业是:燕山石化44万吨,上海石化41万吨,扬子石化36万吨,大庆炼化30万吨,上海赛科25万吨,这5家企业的总产能为176万吨,占总产能的35%。目前我国PP行业的现状是:各类小规模的生产装置多,生产能力大的装置少;生产通用料的装置多,生产专用料的装置少。目前我国PP绝大部分用于生产塑料制品,小部分生产丙纶。生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约占PP总消费量的93%,生产丙纶约占7%。


2001年我国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500万吨,达到530.3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PP消费国。2001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1185万吨,为历史最高记录,在塑料制品中,PP制品产量已超过PVC制品仅低于PE制品而居第二位,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5%。2002年我国市场对PP的需求量约达580万吨,其中塑料制品工业对PP需求量约540万吨,其他领域约40万吨。


虽然我国PP工业发展迅速,但仍满足不了国内市场对PP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每年要进口几十万吨PP树脂,进入90年代,PP进口量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1995年我国PP进口量突破100万吨,1999-2000年达到150万吨,2001年超过200万吨,进口208.7万吨,出口0.9万吨,表观消费541.8万吨,自给率为61.6%。2002年我国聚丙烯产量为376.09万吨,进口244.23万吨,出口1.25万吨,表观消费619.07万吨,自给率只有60.75%;2003年,我国聚丙烯产量为426.82万吨,进口273.43万吨,出口1.19万吨,表观消费699.05万吨,自给率61%。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PP大型化装置建设,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与BP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赛科石化公司将建设25万吨/年PP装置,已经投产;中海油与壳牌公司合资的惠州南海石化项目将建设24万吨/年PP装置,2005年年底投产;福建炼化与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合资的福建石化项目将建设30万吨/年PP装置,定于2006-2007年投产。三个项目建成后可新增PP产能近80万吨/年,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PP供需矛盾。


到2004年底,国内聚丙烯生产厂家约有80多家,生产能力为445万吨/年,其中连续法聚丙烯装置30套,生产能力为257万吨/年,间歇法小本体装置106套,产能约80.7万吨/年。这些生产厂家大多隶属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国内的连续法聚丙烯生产工艺主要是采用日本三井油化的液相本体法—气相法工艺和Himont的液相本体法—气相法工艺。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引进的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Amoco公司气相法工艺)1998年投产,是目前我国单套能力最大的聚丙烯装置。间歇法小本体装置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产品品种少,消耗高,估计今后难以在聚丙烯市场取得竞争优势。2004年,我国聚丙烯产量为445.82万吨,表观消费699.05万吨,自给率61%。


从产品结构看,虽然近几年国内PP纤维专用树脂产量增长较快,但绝大部分为中低档产品。嵌段共聚PP产量增长较快,2001年比2000年增长了27.5%,但占PP总产量比例仍较低,仅6.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美国已达30%,日本已达40%),与国内市场15.5%的需求比例(2001年消费量约为84万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其它专用料品种如高档丙纶制品的细旦、超细旦、薄型无纺布、强力丝所用PP树脂仍依赖进口。


二、合成材料制造行业下游产业


1、2007年上半年家用纺织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007年上半年家用纺织品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行业产、销、效益等方面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内需略高于外需增长;产业集群企业和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超过行业平均值。


1)产、销、效益齐增长,内需成产业发展主动力


据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提供的1860家规模以上家用纺织品企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家纺行业产值和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增幅均超过20%,并且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略高于产值的增幅。上半年利润总额增幅高达31%;毛利率为10.84%,比去年同期提高0.47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增幅明显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和九大产业集群的应交增值税的增幅均超过了35%。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户数为336家,亏损面为18.06%,低于纺织行业的平均水平。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5866万元,比去年同期仅增加了0.82%。从数据看,出口增幅明显小于产值的增幅,内需增长高于外需增长。


2)集群优势显现,重点企业发展快


综合调查江苏通州市、海门市三星镇、浙江余杭、萧山、海宁、浦江、嘉兴油车港镇、桐乡大麻镇、山东文登市等九个家纺产业集群经济数据,经济指标完成较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近几年协会广泛实施了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工作,着实促进了产业群体的整体发展,集群的产业结构、品种档次、经营秩序、对外交往、综合效益、出口创汇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今年前五个月产业集群出口`交货值增幅为19.65%,行业重点企业出口`交货值增幅为18.83%,均超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出口增幅的平均值14.69%。


3)出口增长趋缓,价值不断提升


据海关统计,2007年1-5月家纺产品出口7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8%。进口5.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3%。2007年1-5月,家纺产品出口的特征是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平均增幅,金额同比增幅比2006年平均降低了十个百分点,比2005年降低二十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依然总体表现出价值量的增长高于数量的增长,价值量增长高于数量增长的产品出口金额为51.43亿美元,超过总出口金额的68%。


但是,出口退税率下降和人民币升值,直接提高了产品出口成本。特别是对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影响较大,对上、下游的利润分配也产生不同影响。由于受成本增加和国外同行的竞争压力,企业在提价问题上左右为难。


4)出口市场多元,中东、俄罗斯、东欧发展快


出口金额前五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欧盟、日本、香港和阿联酋,对这五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金额50.47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66.5%。出口同比增幅为7.41%,低于平均增幅。说明家纺产品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


2007年1-5月对原配额地区(美国、欧盟)的出口增幅约为9.5%,低于出口平均增幅,比去年回落十个百分点,第三、四大家纺出口市场对日本、香港的出口呈现负增长局面,而对中东、俄罗斯及东欧等地区的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如对阿联酋的增幅为25%,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乌克兰等的出口都远远高于平均增幅。外销市场多元化局面进一步发展。


5)出口省市集中,粤浙增长较快


出口金额排名在前五位的地区为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2007年1-5月前五个省(市)的出口金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达63亿美元。与去年相比,排名前五名的省份中,广东、浙江的出口增长较快,继续保持20%左右的增幅增长,上海的家纺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9%,江苏、山东增长基本平稳。


2、2007年1—2月塑料制品行业运行分析


1)总体运行情况


(1)效益


2007年前2月,塑料制品业整体效益状况不如去年同期,行业利润总额增速较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1-2月,塑料制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965.6元,同比增长25.4%。从各子行业来看,塑料丝、绳、编织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96.02亿元,同比增长38.1%,是塑料制品业中增长最快的;而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77亿元,同比增长18%,是塑料制品业中增长最慢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低于塑料制品业平均增速7.4个百分点。


塑料制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913.09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从各子行业来看,塑料丝、绳、编织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93.06亿元,同比增长38.5%,是塑料制品业中增长最快的,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除塑料薄膜制造业、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和日用塑料制造业外,其他子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速均超过20%。


前2月,塑料制品业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加快。塑料制品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累计12.11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4.3个百分点。其中亏损额下降最为明显的是塑料薄膜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95亿元,同比下降1.7%。亏损额增长较快的是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超过1倍。


塑料制品业利润增长势头大幅下滑,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0.8个百分点。前2月累计塑料制品业利润总额31.27亿元,同比增长19%。从各子行业的情况来看,塑料制品业实现利润增速较快的行业有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和泡沫塑料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6.6%和70.1%,实现利润达到5.49亿元和2.11亿元。


(2)费用


2007年塑料制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控制情况不如去年同期,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速有所下降。


其中,塑料制品业产品销售成本802.27亿元,同比增长24.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塑料薄膜制造业和日用塑料制造业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速均低于20%,是增长较慢的子行业。产品销售成本增长较快的是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成本82.45亿元,同比增长40.5%,高于塑料制品行业平均增速15.5个百分点。


塑料制品业产品销售费用21.74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费用增长最快的是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累计销售费用2.13亿元,同比增长40%,较去年同期加快22.2个百分点;其次是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费用2.39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2.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费用增长最慢的是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同比下降5.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


前2月累计塑料制品业管理费用37.42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受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较快的影响,塑料丝、绳及编制品制造业成为塑料制品业中管理费用增长最快的子行业,累计管理费用2.98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速较去年加快3.2个百分点。另外,管理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还有:泡沫塑料制造业和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


塑料制品业财务费用累计10.02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累计财务费用0.5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6.6个百分点。其次是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财务费用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6.6个百分点。


(3)资产及资金


2月底,塑料制品业资产总额4882.6亿元,同比增长13.8%;负债总额2775.45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塑料丝、绳及编制品制造业资产增长最快,达到24.5%,较去年同期加快7.7个百分点;塑料薄膜制造业负债增速下降最快,同比增长3.5%,较去年同期下降19.3个百分点。


塑料制品业应收帐款净额累计820.65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其中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应收帐款净额同比增长幅度下降较大,同比分别增长15.4%和9.8%,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9.2和10个百分点,资金回笼状况较好。应收帐款净额增长最快的是塑料零件制造业,同比增长20.1%。


2)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


2月我国共生产塑料制品199万吨,同比下降0.9%,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泡沫塑料,当月产量7.52吨,同比增长29.7%。


1-2月累计不同产品呈现较大差异性,其中农用薄膜、塑料丝及编织制品产品产量增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同期塑料板片材、塑料制管子及其附件、泡沫塑料和日用塑料产量增速加快。前2月累计生产塑料制品421.89万吨,同比增长9.6%;农用薄膜累计产量74.42万吨,同比增长7.1%。


(2)销售与库存


前2月累计塑料制品业工业销售产值936.35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塑料丝、绳、及编制品制造业增速较快,同比增长38.5%,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制造业和日用塑料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也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子行业中,只有泡沫塑料制造业工业销售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比下降%。


2月底塑料制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337.97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塑料零件制造业增速下降幅度最大,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3个百分点;其次是塑料薄膜制造业,同比增长6.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8.8个百分点,产成品资金占用压力有较大缓解。


(3)进出口分析


2007年以来,塑料制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增速略低于出口。1-2月,塑料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8.7%,出口额同比增长26.9%,高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


塑料制品的进口增速慢于出口增速。前2月累计,塑料制品累计进口6.4万吨,同比增长9.6%,增速较去年同加快1.9个百分点,进口额达到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3)投资情况分析


自2006年初以来,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速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倒U型轨迹,在2006年7月投资增长达到64%的高峰后,出现了连续几个月的下滑。2007年1-2月累计,塑料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40.08亿元,同比增长33.2%,较7月份下降30.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速。


4)企业经营情况


(1)前10家企业经营情况


2007年前2个月,塑料制品制造业资产集中度和利润集中度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前十家企业累计资产总额306.25亿元,资产集中度6.27%,比去年同期下降0.19个百分点。前10家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7亿元,利润集中度为5.99%,比去年同期下降0.06个百分点。塑料制品业资产与利润集中度情况基本一致。


(2)不同规模企业效益情况


塑料制品行业内中、小型企业的效益状况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而大型企业利润状况有所改善,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1-2月累计,中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比去年同期下降48.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利润增长25.7%,增速同比下降49.9个百分点。由于数量众多,小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远远超过大中型企业,占到塑料制品行业利润总额的1/2强。


(3)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从企业所有制结构来看,外资企业在塑料制品业中规模最大,居行业内主导地位,前2月累计外资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下降69.2个百分点。其次是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33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规模仅次于外资企业。


略……

上一篇 : 通用仪器仪表制造项目市场分析

下一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项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