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经研究 >
香料、香精制造项目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1-10 09:41:56 来源:中经纵横
第一节 香料、香精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从当前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因素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以及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惯性依然很强;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可能会因上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作用而趋缓。
在全球经济表现强劲的情况下,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和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是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中长期形成的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如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等问题。同时,在全球经济紧缩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的硬着陆可能会损伤中国经济的增长。具体表现为:
1、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
2006年上半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680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5亿元,增长9.4%。
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368亿元,增长31.3%,加快4.2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695亿元,增长24.2%,加快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6%;轻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2%。
2、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
2006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2006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实际增长11.9%,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
3、市场价格温和上涨,PPI和CPI价格差扩大
2006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2.7%。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下,PPI和CPI价格差扩大,由年初的1.15个百分点扩大到6月末的2个百分点。这也反映了上半年我国投资需求旺盛而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4、贸易总额达到近8000亿美元,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2006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286亿美元,增长25.2%,增幅回落7.5个百分点;进口3671亿美元,增长21.3%,增幅加快7.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614.5亿美元,同比增加217亿美元,增长率54.9%。6月份当月贸易顺差14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并成为连续第26个实现贸易顺差的月份。
5、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对整个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负面影响增大
2006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1-6月,外汇储备增加1222亿美元,同比多增加212亿美元。
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给外汇资产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外汇占款使中国目前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使央行货币政策的效率大打折扣。
6、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使货币供应量高居不下,金融机构存差更加突出
2006年6月末,外汇占款达到82874.24亿元,占资金运用总额的24.63%,较年初上升了1.05个百分点。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使货币供应量高居不下,6月末M2余额为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3%,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提高2.7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高0.86个百分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在股市向好分流银行存款以及银行信贷增长偏快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存差继续呈扩大趋势,6月末存差余额高达103157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0677亿元,对银行来说,如何运用过剩的资金依然是最紧迫的问题。
7、银行信贷投放过多
与去年不同,在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同时,出现了银行信贷投放过多的特点。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实现央行全年新增贷款目标的87%。我们认为,从目前的融资结构看,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因此,投资快速增长对银行信贷投放形成强烈的外部需求。而且,从期限结构来看,多数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增幅高于短期贷款的增长,2006年6月末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由2005年末的45.20%上升到45.37%,提高了0.17个百分点。值得警惕的是,在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短期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重的提高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趋势
1、货币政策尽速力度不大
如果考虑到全球经济可能硬着陆的话,那么对外部需求依赖性较强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可能会因上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作用而趋缓,因此,货币政策紧缩力度也不会过大。
2、产能过剩
“十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5%,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2001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由59.8%下降到2005年的52.1%,下降了7.7个百分点,同期,投资的贡献率则由38%上升到43.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由2.2%上升到4.5%。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目标主要通过投资拉动和外贸较大盈余实现的,但这种增长模式从长期看是有代价的,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性。一是,投资过度已经使钢铁、电解铝、汽车、水泥、纺织等10余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一旦经济出现衰退征兆,这些行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大幅下降、引发银行信贷风险。更重要的是,不少投资项目是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的,这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二是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不仅加剧了我国与贸易伙伴在贸易和汇率领域的摩擦,同时外汇占款的不断扩大也使央行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局面。
3、2006年GDP增长在10.5%左右
第四季度,在近期投资、工业生产等均出现回调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可望延续此前的调整态势,而GDP全年的增速预计在10.5%左右。
4、"双顺差"考验中国经济
2006年下半年的形势依然严峻,7月外贸顺差创下新高146亿美元,8月再次刷新记录达到188亿美元,虽然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9月外贸顺差回落到153亿美元,但仍然是今年单月第二高水平,并且较去年同期顺差额翻了一番多。据预测,下半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将保持较大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将维持一定顺差。因此,2006年全年国际收支仍将保持大规模顺差。
持续“双顺差”会带来诸多不利。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容易引发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幅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使得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造成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增大本外币政策协调难度,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5、高增长低通胀将持续
2006年8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7.9%,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6.1%,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
06年我国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不会超过3%。明年即使消费价格涨幅可能会出现小幅提高,但高增长低通胀的势头也将继续保持。
三、香料、香精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及影响分析
任何一种食品风味从化学上说由大量的食品香料构成(数量多至千种),靠单纯的一种或几种香料构不成与加工食品相匹配的风味。因而任何一种拟真的食品香精均由许多食品香料经过科学的搭配构成,这种构成基于对食品风味分析的结果和基于对每种香料功效的透彻了解,因此食品香精的配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而构成了知识产权。为了保质和使用上的需要,食品香精除有含许多经过筛选的香料之外,也含有少量防腐剂,色素等其他食品添加剂,但它们只对食品香精起作用,在最终产品(即加香产品)中没有什么功效可言。从这个角度说食品香精也是一种复合添加剂,但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复合添加剂。世界各国对食品香精的生产使用均采用GMP的办法,即对食品香精只控制其原料及其生产法,只有其原料是合法的,生产条件是卫生的,则食品香精就是安全的,不必也不可能对每个食品香精加以申请和审批,事实上,几千种食品香料可以配制出无数的食品香精,要管也是管不过来的,世界上每天都在产生成千上万的新香精,每天也在淘汰无数的食品香精。
关于食品香精的标签问题,由于香精配方的知识产权问题和配方的复杂性无法在标签上标明所用的全部原料(这正好象可口可乐只在标签上标明水、糖、色素,风味基料一样,不可能将基料的每个成分标明)。通过的办法是在标签上只注明为“天然食品香精”,“人造食品香精”或“加有其他天然原料的食品香精”。
食品香精的使用也按照GPM的原则,其使用范围不必单独申请,其使用量也受自我限制,这不象色素和防腐剂可以任意多加,加有过量香精的食品是无法下咽的。
自八十年代我国贯彻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以来,对食品香料和香精的管理均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办法。此办法早已得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各工业部门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20多年来食品香精的使用从未发生过安全问题和造成消费者的投诉。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食品香精的管理,卫和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准备以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的办法对香料香精生产企业加以管理。在发证条件中综合考虑了生产工艺,设备条件,人才,标准,和卫生要求。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措施的实施,香精的质量的安全性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 2003年-2006年香料、香精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一、2003-2006年香料、香精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2003年-2006年4月香料、香精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单位:千元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2003年-2006年4月香料、香精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
单位:千元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2003年-2006年4月香料、香精制造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
单位:千元
略……
第三节 我国香料、香精制造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1、部分企业使用违禁香料。
食品香料是用途很广泛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它的生产和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但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批食品香精香料生产企业,漠视我国的法纪和法规,私自生产、经销和使用未经我国批准的食品香料,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香精香料专委会秘书处将会同卫生部门,对食品香精香料行业执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情况进行调查,打算先在上海进行,待取得经验之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开。
2、尚无食品香精良好生产规范。
食品香精的生产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不少国家及有关国际组织,都制定有相应的卫生法规。我国是食品香精生产和应用大国,必须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香精良好生产规范。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和上海香精研究所共同负责起草的“食品香精良好生产规范”,根据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意见,已经广泛听取了食品香精香料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并已多次作了修改。
香精香料专委会秘书处认为,为了有效加强对食品香精香料行业的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应该尽快完善、上报和实施这一规范。
3、食品香精尚无合理的标签标准。
我国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实施以来,有些地区的执法机构(如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香精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标明香精的成分。当发现香精标签上没有标注成分时,一些地区的质量技术监督局,不仅禁止这些香精产品的销售,还要对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处以罚款。香精香料专委会秘书处认为,这样的要求与我国和国际上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相抵触,也不符合国际上的现行香精标签规定。据悉,国际上还没有哪一级权威机构(如FD、FEMA、COE、FAO/WHO)要求香精生产企业公开香精配方。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蔓延,为保护香精生产企业和用户的利益,鉴于我国尚没有香精标签的现状,专家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制订符合国际惯例的香精标签标准。
4、何对食用香精香料的卫生进行管理。
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近两年,但香精香料行业普遍反映实施这一《办法》有很多困难、可操作性差,认为这一《办法》没有充分考虑到香精香料行业的实际情况。媒体也对此作了多次报道,但至今问题尚未解决。参加2004年香精香料年会的代表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具体意见,并将通过有关途径向卫生部反映,争取使这一问题及早得到解决。
第四节 我国香料、香精制造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香料、香精制造行业上游产业
我国是天然香料植物资源大国,从南到北都有香料植物的分布,但主要香料产地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以广西、贵州、海南、云南、湖南、广东、福建、四川、湖北等产量最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发现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香料植物种类有60多科400多种,其中进行批量生产的天然香料品种已达100多种。传统的出口商品八角茴香(八角茴香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和中国桂皮(中国肉桂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主要分布于华南各省及福建南部,尤以广东、广西最多;闻名世界的中国薄荷脑及薄荷素油主要产于江苏、安徽、江西、河南等省;山苍子油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省;名贵的桂花资源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四川、浙江等省;柏木油主要产于贵州、四川、浙江等省;四川、湖北主要盛产柑桔、甜橙、香橙、柚、柠檬等;一些纯热带香料植物如香荚兰、丁香、肉豆蔻、胡椒等主要栽培于海南和西双版纳地区。我国盛产的香料油品种还有杂樟油及樟脑、香茅油、姜油、桉叶油、留兰香油等。此外,我国每年大量出口的香辛料植物资源如生姜、洋葱、大蒜、辣椒、芫荽、小茴香等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天然香料是一种资源性产业,其生产易受产地的气候、地理位置、品种变异、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上,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粮食价格的上涨,天然香料的种植在与粮食争地时变成劣势,许多传统的经济较发达的天然香料产区逐渐向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转移。天然香料的生产虽然也有较大的基地种植,但更多更主要的还是广大种植地区的分散性种植和加工。这一切因素都决定了天然香料生产、价格、质量等要素的不稳定性,时常会有较大的波动。如94年印尼的大火使丁香油、香茅油及香根油价格大涨,96年我国薄荷油价格由于减产及需求的变化而大涨,天然薄荷脑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价格上升了几乎三倍。但一旦条件变化,价格又会大幅下降。天然香料的这种波动使其生产面临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生产厂家由于燃料和设备价格不断上涨及人员工资上涨而希望通过提价来保持产品的价值和合理的利润,另一方面使用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而大量使用价廉的合成香料替代品。但由于天然香料精油及其衍生物的嗅感和感官特性是合成香料难以替代的,加上人们出于对合成香料安全性的顾虑而产生的对天然香料的偏爱,使得天然香料仍能维持其巩固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在食用香料香精方面。并且,由于香料市场尤其是香精市场的迅速扩大,世界天然香料的生产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世界天然香料的主要消费区为北美、西欧、日本等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香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平均消费水平低,所以天然香料的消费在世界市场中份额较小,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天然香料的消费增长很快。
天然香料品种繁多,但具体到每一个地区种类则较为单一。由于人们对各种新香型的追求,开发新的香料品种成为必然。近年来,有许多将生物技术用于开发天然香料品种的报导。但要开发一个有价值的天然香料品种,要经过许多环节,克服许多难以克服的因素,如香气的优劣、经济的合理性、资源的保障等,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新品种。如我国50~60年代开发成功的山苍籽油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现在山苍籽油已经发展成年产2000~4000吨的重要的单萜类香料油,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精油产品之一。
二、香料、香精制造行业下游产业
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八位,预计到2010年,化妆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我国城市化妆品市场有3000多个品牌,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近80%,3~5千万元以内的中小型企业,占化妆品企业总数的90%左右。化妆品市场的消费层次和消费品牌大致可分为三个群体:其一高档进口品牌消费者,约占城市人口的1%。中等收入的中老年是第二消费群,约占城市人口的2.5%。第三消费群体以农村市场为主,约占农村人口的50%左右。
高速增长的我国化妆品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成就的是电视媒体。宝洁连续两年夺得CCTV“标王”,预示着对电视媒体依赖性非常强的化妆品广告给电视广告的增长又添了几多想象空间。尽管化妆品市场还将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增长,但化妆品也是与媒体关系最密切的行业之一,并没有留给广告公司多少周旋余地。在外资合资品牌夹缝中灵活成长的国产品牌“索芙特”、“纳爱斯”找到洋品牌的软肋,做大生存空间。上海家化重回CCTV招标榜,也反映了国产家化用品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找回了自信。
在过去的10年间,尽管中国化妆品市场纷纷涌入洋品牌,但是他们占据的主要是高端市场。在低端市场,主要由国内品牌占领。虽说外资的进入,使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也带来了机遇,即带动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不过,本土企业大部分走的是中低档产品线,他们拥有的最大优势是销售渠道,尤其是二三级市场。相比之下,走高端产品线的外资企业,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赢得了较为客观的利润;本土企业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却较小,销售和利润也无法与外资企业抗衡。大多数民族化妆品品牌已经从一级市场挤向二三级市场,几千家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里分抢一杯羹。低端市场的低利润空间及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使本土企业的生存愈加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化妆品市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水火两重天。小护士和羽西被欧莱雅收购,在行业内外引起巨大的震动。这种震动,一方面给其他外资品牌注入一针兴奋剂,通过收购和兼并行为可以快速达到在中国抢占市场份额、整合市场资源、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这将成为外资企业介入中国市场的一大手段。
另一方面,本土品牌的生存压力陡然加大。外资品牌已经不再满足于原高端品牌的战略定位,他们将采取跟随定位匹配的连锁超市、购买优势的化妆品专营店等措施抢占渠道,正逐步向二三级市场走来,要与本土企业一道分食低端市场的蛋糕。
由于原来本土品牌大多集中在二三级市场,外资品牌的进入,无疑加大了竞争的压力。蜷缩于二三级市场的民族品牌,其市场、盈利空间正进一步被压缩,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前景堪忧。中国化妆品业由此将进入全面的深度整合时期。
因此,有人把本土品牌的现状形容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统计数据显,在全国十大护肤品品牌中,仅有大宝、小护士、丁家宜、可伶可俐、东洋之花这五家是本土品牌,随着小护士被收购,本土品牌仅剩下以大宝为首的四家,市场份额总共仅为36%。
外资纷纷抢滩化妆品市场,毫无疑问会对国内化妆品企业造成进一步的冲击。我国卫生部已经简化对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卫生许可程序,从2004年8月1日起,只对部分进口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这一新规则意味着中国内地首次放开对进口化妆品限制,进口化妆品将更快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化妆品市场竞争之剧烈可想而知。
面对洋品牌长驱直入的现状,若想与之争得城池,国产化妆品还得从长计议。目前大部分企业单纯依靠低档品牌的做法,难以与洋对手抗衡。只有通过品牌聚集、兼并联合、中外合资等方式做强做大国产化妆品,推出适合国人的新产品,才能与洋品牌一比高低。略……
上一篇 : 洗涤项目市场分析
下一篇 : 竹、藤、棕、草制品制造项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