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投资热点 >

瞄准高精尖 “龙江制造”再塑竞争力

发布时间 2019-07-15 11:32:03 来源:中经纵横

在中国一重集团的生产车间,起重机吊起产品。记者 王建威 摄
哈电集团的工人在生产“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组件。记者 杨世尧 摄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厅里展示的机器人。记者 王凯 摄
 
  国内首款7吨级民用AC352直升机首飞,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首台国产海上平台用25MW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出厂,海上油气田开发拥有了“中国心”;全球首台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问世,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
 
  近年来,在对接新一轮东北振兴的过程中,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充分发挥国企领军作用,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方向,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创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中高端装备、高技术制造业延续了亮眼表现。有着深厚制造业基因的黑龙江省正在加快“基因重组”,“龙江制造”展现出新的竞争力。
 
  打造“高精尖”新名片
 
  近日,全球首台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通过验收,来自老牌国企哈电集团的又一“重器”面世。
 
  据哈电集团技术人员介绍,这个高约25米、最大外径约4.5米、总重接近500吨的蒸汽发生器,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被称为“核电之肺”。其作用是将核反应堆的热量转换成接近600摄氏度的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
 
  在10年研制过程中,哈电集团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仅设计图纸就有2461张,攻克了30余项关键工艺技术,使该蒸汽发生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这只是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近年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侧影。随着一件件“大国重器”和高精尖产品不断涌现,“龙江制造”亮出了新名片。
 
  在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哈玻院”)的复合材料展厅,各种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款看似平常的复合材料管却有着“神奇”的功能,经过相应处理后可以把海水过滤为淡水。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国内外60多个日产水量5万吨以上的水处理工程项目中应用。
 
  成立于1960年的哈玻院创造了复合材料领域多个国内第一,在航天神舟、嫦娥、天宫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中,哈玻院提供的复合材料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哈玻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高端技术研发为主,把供给优势做大做强。今年一季度,哈玻院实现营业收入11649万元,同比增长40.35%,实现利润总额1707万元。年内,哈玻院计划再投资建设三个智能车间增加产能。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成立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批缔约方达35家,正通过做长复合材料等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供的数字显示,随着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全省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达47个,全省制造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33.1%,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38.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31.6%。
 
  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7.1%,再创新高。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国企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一季度全省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3.52亿元,同比增长10.23%,且呈现逐月稳步向好态势。
 
  加快制造业“基因重组”
 
  高精尖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的背后,是黑龙江省日渐形成的创新土壤。近三年,黑龙江省密集出台了《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黑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等7个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政策“实招”进一步激活了制造业活力。
 
  《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是该省首份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据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介绍,过去是工业全口径发展规划,立足壮大规模。现在从“工业”到“制造业”,体现出发展思路之变,更聚焦制造业创新和高质量追求。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近年研发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用于高端数控机床“关节”部位,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其面世,大幅降低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整机成本。
 
  通过持续高研发投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立四年来,已获得授权专利近500项,共推出20余类、100余种高新技术产品。
 
  “很多技术和产品,我们不能做的时候,国外企业漫天要价;等我们能做了,价格就大幅下降。”黑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遥说,坚持自主创新,看似短期内投入增加,但长远看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轻公司”)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以生产高端合金而知名。东轻公司中厚板厂党总支书记刘海付说,近年来,东轻公司成功研制出国产大飞机机翼板材,打破了国外封锁,不仅如此,还迫使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减半。
 
  东轻公司以创新为核心动力,在航天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系列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已独家生产了1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目前,公司2700多名基层职工中,有933人提出过创新型项目建议。浓厚的创新氛围推动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东轻公司高端合金产量同比增长15.9%,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29%。
 
  另一家国企“重镇”中国一重集团,近年来设立了党员创新活动室、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室110个,完成基层创新课题520多项,累计创效6.25亿元。集团工会办公室副总经理刘禹举例说,王喜春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发出精轧机弯窜辊改进机构,大幅降低了国内钢厂设备升级改造成本。与哈电集团等组建跨企业间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联合攻克了国内首件百万千瓦核电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精加工等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加工技术空白。
 
  政策红利推动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使有着深厚制造业基因的黑龙江省加快“基因重组”,其转型升级前景被看好。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达19.4%,进一步传递出市场信心。
 
  改革“法宝”撬动科技“金矿”
 
  中国一重集团曾研发出多个打破国外垄断、被称为“国之重器”的产品,但因市场营销能力弱、管理层级多,一度连续24个月亏损。
 
  中国一重集团董事长刘明忠介绍,集团从改革用人制度入手,重新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并辅以薪酬改革,一改原有国企体制僵化的局面。干部完不成目标收入60%、目标利润70%的自动解职,员工岗位不达标经两次培训未通过的解除劳动合同,19个管理部门精简到13个,中层干部由320人缩减至190人,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
 
  一系列改革举措全方位激发中国一重集团的发展动能。2017年集团扭亏为盈,2018年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今年前5月利润总额同比增幅达232.69%。2017年以来,中国一重集团多项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
 
  深化改革,是“龙江制造”获得新生的另一法宝。与中国一重集团一样,连续两年亏损的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哈空调”)也进行了劳动、人事、薪酬“三项制度”改革,2018年一举扭亏为盈。
 
  哈空调有“中国空冷设备制造的摇篮”之称,是我国生产核电站大型成套空气处理机组的定点生产企业,设有国内唯一的电站空冷系统研发中心,但因体制机制日益僵化,一度陷入困境,曾引以为傲的科研能力也停滞不前。
 
  去年7月,哈尔滨市国资委对哈空调原领导班子集体免职,在全市工业系统引起了巨大震动。新上任的哈空调董事长刘铭山说,企业部门由原来31个减至21个,纳入高管序列的由12人减为5人,薪酬占比从30%降到15%。改革后企业聚焦生产主业,加速新产品研发换代,打了翻身仗。继去年盈利后,今年一季度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2%。
 
  黑龙江省科技资源富集,有78所高校、700多个科研机构,但诸多高新技术成果一度“锁在实验室”,科技优势长期难以转化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动能。
 
  如何撬动科技“金矿”?黑龙江省从改革科技体制机制着手,打破条框,鼓励高校院所创办经济实体,对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提供科技服务的收益,同级财政予以全额返还,并给予人才股权、期权等奖励。
 
  仅近两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就依托其在航天、机器人、船舶海洋等领域的优势,注册成立了180余家科技企业。此外,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提升了黑龙江省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记者 强勇)
 
  转自: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 : 四川装备制造老企业掀起创造新热潮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