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投资热点 >
福建厦门火炬高新区发力人工智能产业
发布时间 2019-04-28 09:39:09 来源:中经纵横
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瑞为技术成为厦门市惟一入选《互联网周刊》2018年度全国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单的企业,排名第21位。与此同时,该榜单中有15家人工智能企业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或在厦门开展项目合作。
作为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影响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列前八。下一步,厦门火炬高新区将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在产业链、人才引进等方面发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厦门市推进“双千亿”工作,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赶超目标。
模式变现 企业发展提速
如今,在机场、商场、酒店、小区等很多场景下,公众都能接触到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从研究室进入“大面积商用化”阶段,“场景解决方案”能力成为决定一家企业是否能走远的根本。而这也正是瑞为技术能够不断壮大的关键。
瑞为技术作为厦门市政“双百计划”首批重点引进的企业,2012年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扎根。经过7年的培育和发展,瑞为技术拥有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智慧商铺、智能车载等四大产品线,并与阿里、华为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瑞为技术的人脸抓拍摄像机以技术评测第一的优势,为会晤的安保提供良好服务;在智慧机场领域,瑞为技术以技术评测第一的优势,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机场全流程、快速无感的刷脸安检、刷脸登机的企业;而鼓浪屿居民也因瑞为技术,摆脱取卡、刷卡等繁琐程序,实现刷脸进出岛。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人工智能企业从无到有,从概念到产品,从试验到推向市场,逐步推进企业集群发展,成为人工智能高地,离不开其对人工智能企业的精心培育。厦门火炬高新区尤其注重AI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并构建了“引才、留才、育才”体系,充分利用人才扶持政策,强化产学研合作,完善人才培训的多元模式,引入实用性人才培训机构;每年举办人才招聘、校招会等。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载体建设等措施,真正让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提速的愉悦感。
领跑厦门市人工智能产业,有着多年引育经验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当之无愧。为引进更多顶级技术与产业资源来厦门发展,厦门火炬高新区牵头组织厦门市人工智能上、下游相关企业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协作联盟,把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做技术集成的企业,以及下游有人工智能技术需求的企业进行聚集,为人工智能企业的落地提供了重要的上下游产业对接平台。目前,该联盟已联合涵盖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型、技术集成型、技术应用型等类型企业共100多家,瑞为技术、美亚柏科、云知芯等知名企业也在其中。
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聚集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超过200家,涉及领域包括智能数据应用、智能识别系统、智能交通、智能教育、电商客服机器人、智能医疗系统、智能旅游等多个层面。
融合释放 产业能级提升
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整体布局,让厦门火炬高新区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并逐步发展为人工智能高地,吸引一大批领军企业。
这当中便有云知芯的身影。在厦门软件园三期B区展厅,可以了解云知芯的“前世今生”,还可以现场体验加载了云知芯技术的智能家居、车载系统、医院病历录入系统及会议自动速记系统等新奇设备。据了解,云知芯成立了全国首家致力于人工智能工程应用的研究院,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开展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研究,使厦门一跃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先城市,更带动了集成电路、互联网等多个重点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在基础技术支撑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拥有网宿科技、赛凡等一批从事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代表性企业。其中,网宿科技的CDN云平台资源智能规划技术,位居行业前列。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涌现出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堪称标杆的企业。例如,人脸检测技术达到国际行业领先水平的美图,票据识别技术位居全球第一的商集,生物识别技术全国第一的中控智慧。
在离用户最近的落地应用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同样多点开花。例如,美图、吉比特的智能娱乐在业界所向披靡;易联众、智业软件、麦克奥迪在智慧医疗领域独领风骚;任我游在智慧旅游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同时,还有从事智慧交通领域的罗普特和雅迅,专注于智慧教育的绿网天下和神州鹰,在智慧金融方面建树颇丰的商集、云脉等。
人工智能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的背后,是厦门火炬高新区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各项扶持工作。今年1月发布的《厦门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从技术攻关、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等多个环节集中发力,从资金和政策上鼓励企业制定人工智能标准,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来厦门落户,推进人工智能应用。
在此基础上,厦门火炬高新区将继续招大引强,重点在安防、医疗、交通、教育、农业领域提供应用场景,引进龙头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链带动效应;吸引高端研究机构来厦门设立分支研究机构;强化人才吸引,重点推进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具有较强人工智能技术实力或设有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开展技术、项目与人才合作;支持清华海峡研究院搭建国内首个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赋能实体经济,不断培育新动能,提升产业价值。(郭伟 李幼君)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上一篇 : 河南自贸试验区提交八个特色实践案例
下一篇 : 黑龙江打造对俄开放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