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投资热点 >

内蒙古能源化工智能化亟待发力

发布时间 2019-01-25 09:27:06 来源:中经纵横

  近几年,随着国家两化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内蒙古能源化工行业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化工厂、智能车间的示范试点,对于当地企业资源配置、生产装备升级、工艺优化和过程控制、能源与质量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升发挥了很大作用。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内蒙古全区能源化工产业智能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短板问题,亟待再次发力化解这些困局。


  智能化试点方兴未艾


  据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与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能源化工是内蒙古传统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在全区工业结构中占比90%以上,新建项目与已投产企业实施智能化布局方兴未艾。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进一步扩大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培育能源化工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面向能源化工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产业发展后劲,促进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而且有利于内蒙古高起点承接能源化工产业转移。


  内蒙古工信厅副巡视员牟钟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内蒙古工业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7年,全区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01户,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57户,其中完成贯标任务的企业17户;开展两化融合对标企业达到1931户,覆盖了自治区69%的规模以上企业。


  2016年,内蒙古第二批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内蒙古工业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在化工基地乌兰察布市启动试点。该项目重点覆盖了当地电石、氯碱、氟化工等行业,通过智能软件系统远程采集系统,获取关键节点的能耗数据。截至目前,系统功能满足需求,运行稳定,真实反映乌兰察布市全部高载能化工企业的能耗现状,为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权威的决策数据,也为相关政府部门把握能源消费趋势、科学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支持。


  位于乌兰察布的内蒙古白雁湖化工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电石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总工程师李韶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以面向内蒙古全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服务为出发点,应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数字化能源管理及公共服务,是“互联网+工业”的具体应用。项目对乌兰察布市的重点用能企业厂级用电数据实现在线监测,对试点企业的煤、水、油、气、电全能耗数据及部分企业的产品产量数据实时监控。通过能耗在线监测,实时、准确地把握重点企业及关键工序的能耗,不仅为企业实现精细化节能管理提供依据,也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把握能源消费趋势、科学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支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拥有10台4.05万KVA节能环保型全密闭矿热炉,电石年产能达80万吨。电力、煤炭等能源消耗占到电石产品成本的70%以上,传统的人工统计数据往往容易出错,内蒙古工业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使用智能化精准的大数据有效解决了这一弊端,为企业改进工艺,加强生产过程控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施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李韶飞如是说。


  短板突出有待化解


  不过,牟钟伟同时指出,包括能源化工行业在内的内蒙古工业领域信息化工作在框架、标准、测试、安全等方面与智能制造强区和网络强区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平台总体发展水平及现实基础仍然不高,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关键平台综合能力不强,标准体系不完善,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有待提升,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人才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鉴于此,牟钟伟表示,内蒙古将从夯实网络基础、打造平台体系、加强产业支撑、强化融合发展、培育生态体系和强化安全保障方面推进全区大数据和信息化工作。计划到2020年,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推动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能源化工企业智能制造最关键的环节是数据共享,但目前从宏观层面来看,尚有政府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缺乏公共平台和共享渠道等症结,导致大量政府数据存在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能公开、不会公开等问题,企业大数据分析、清晰、建模等开发应用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内蒙古龙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说,“此外,智能制造是新兴产业,前沿技术要求较高,企业方面也存在需求与人才脱节而人才极度短缺的难题。”


  内蒙古石化协会原会长柳华民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分析认为,能源化工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煤化工、氯碱化工、盐碱化工、硅化工为主体的内蒙古能源化工产业精细化水平不高、规模体量大。政府与企业需要同时相向而行,互通有无数据共享,共同攻坚克难。当前的短板是,如何有针对性地精确的计算、海量的数据存储、高效互动的信息化软件,与不同的生产现场进行深入结合。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解决智能化改造升级短板并不现实,需要大幅增加企业的人财物成本,而目前国内也鲜有能够完美实现个性化定制且解决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一系列问题的人才和服务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需要各方协同努力。


  破解困局仍需发力


  近几年,内蒙古相继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多项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大力推动实施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鼓励煤、油、气开采、加工和利用以及能源化工行业生产经营管理,全面推广实施全链条智能化改造取得了积极成果。陆续建成了位于乌兰察布市的内蒙古工业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蒙能集团“能源云”、包头市能源管控中心、通辽市天华公司电力需求侧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等示范项目。


  柳华民强调,就能源化工行业而言,政府层面的顶层框架设计初步完成,但破解智能制造短板仍需政府与企业双方再次发力,各级政府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这些顶层设计的产业政策,使企业具有可操作性,企业也要重视配合并加快自身的智能化顶层设计步伐。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继续扩大智慧化工园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示范试点建设,扶持企业完成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推进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应用。加快危险化学品、稀土新材料、生物化工等行业的智能检测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能源化工企业要建立完善自己的顶层设计,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营销手段,加快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推动企业逐步实现智能管控。结合互联网跨界融合时机,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化工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


  内蒙古工信厅厅长李仲开透露,下一步,内蒙古将重点推动两化融合对标工作向规模以下企业延伸,认定和支持一批智能车间、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工厂,深入推进“万户企业登云”行动,力争新增登云企业3000户,达到7000户。同时,对于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和国家和自治区认定的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的示范项目企业将给予奖励,对购置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给予购置费补助。(记者 呼跃军)


  转自:中国化工报


上一篇 :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冲击万亿元目标

下一篇 : 2018内蒙古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