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投资热点 >
赋能实体经济 福建泉州建设制造强市
发布时间 2019-01-23 09:53:37 来源:中经纵横
“泉州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必须大力挖掘传统产业新价值,发展新制造、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1234’现代产业体系。”福建省泉州市市长王永礼在日前举行的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
推动产业转型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过去一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落实新发展理念,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赶超三年行动计划,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城乡统筹、民生改善。
2018年,泉州实现生产总值8458亿元、预计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60亿元、预计增长9.1%,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赶超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泉州工业发力供给侧,产业转型成效明显:推进传统、重化、高新产业“三大板块”成形成势。全市工业投资预计增长28%,150个制造业龙头项目完成投资600亿元,安踏一体化、晶安光电三期、通达三期等建成或部分建成,中化乙烯、九牧智慧制造等加快推进,三安高端半导体、美的智慧家居等顺利开工,HDT高效太阳能电池、国脉生物科技等签约落地。传统、重化、高新产业产值比例为59∶25∶16。
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42项创新举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8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32家。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127条、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1330台(套),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3个、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4个,被授予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成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新增“民参军”企业30家。
推进“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服务业百大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新增服务业营收超百亿企业2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90家。
赋能实体经济 塑造泉州制造新形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三年赶超承上启下重要一年。全市生产总值主要预期目标是:增长8.5%~8.7%,工业增加值增长8%~8.5%。”王永礼说。
为实现这一目标,泉州将深化制造强市,塑造泉州制造新形象。一是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民生消费品制造基地。立足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千亿产业集群,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二是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统筹泉港、泉惠园区发展,发挥联合石化、中化等“油头”带动效应,加快推进中化乙烯等23个石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铸链发展石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着力拉长“化尾”。
三是致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全市统筹布局产业链招商项目,围绕三安高端半导体、西人马等龙头,加快矽品、信达光电二期等配套项目投建步伐,培育壮大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石墨烯等产业。
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新产业新经济
新的一年,泉州将继续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集聚科技创新全要素,力争研发经费支出增长30%以上。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全市工业500强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团队)、开展研发活动;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和奖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新增入库瞪羚企业4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0家以上。
加快规划建设“泉州科技城”,一院一策引进“国字号”研发机构,支持中科院大学落地建设智能制造学院,提高产学研合作实效。
紧抓“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培育,抓好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软件园等重点载体建设,大力发展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在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芯片等方面取得突破。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抓好晋江“互联网+鞋业”、南安“互联网+泛家居”、德化“互联网+陶瓷”等省级链条化试点项目,打造3个以上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培育壮大军民融合产业,支持企业承接“军转民”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军品研发生产,力争在传感器、卫星导航、新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记者 张跃良 通讯员 林坚栋)
转自:中国工业报
上一篇 : 河南:重点培育10个新兴产业 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 : 山西:绘就煤层气产业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