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动态 >
“海澄文”一体化打造最强经济增长极
发布时间 2019-01-11 09:21:11 来源:中经纵横
借力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
“海澄文”一体化打造最强经济增长极
对一个区域而言,拥有多元产业集群,等于拥有了吸引要素资源、引领新时代发展的“强磁场”,就可以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主动、抢占先机、占据高地。
“海澄文”一体化,自提出实施以来,海口、澄迈、文昌三地以“多规合一”改革为引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在基础设施日益“同城”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经济一体化合作体系,成为我省最强经济增长极。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海澄文”地区生产总值1534.7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3.3%,比2014年的40.6%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优势互补
特色产业互利共赢
碧波万顷、风帆点点。1月3日上午,在海口国家帆船帆板基地公共码头附近海域,来自四川、辽宁、海南省队的帆板运动员正冒雨进行训练。
“这是亚洲最大的帆船基地公共码头,目前拥有帆船训练水域和610个泊位。”海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码头自2018年10月1日试开放以来,已吸引市民、游客约1万人次,企业运营收入超300万元。
一体化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流、物流、资金流遵循市场规律自由流通,加快了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让“海澄文”三地互利共赢。
在海口,五源河体育场建成、长影环球100试营业、完美世界第二总部落户,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化的演出赛事不断举办,海口文体旅游产业亮点频现。“我们希望,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海澄文’三市县要以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0%。”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表示,海口将进一步统筹发挥各地特色产业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澄迈,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吸引了腾讯、华为、百度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入园,轻资产、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在此集聚。
在文昌,全国首个以椰子文化为主题的春光椰子王国观光工厂建成营业,带动周边市县原料供应和200多人就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文昌铺前琼台两岸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第二的高端渔货交易中心,推动形成“海澄文”渔港经济区。
协同发展
打破区划壁垒
绵绵的冬雨,给澄迈马村港笼上了一层薄纱。登上高点俯瞰,可见一台台高约35米的门座式起重门机稳立码头,宛如红色巨人,不断进行着货物装卸。
“改造后的马村港将成为临时集装箱码头,年吞吐量可达180万标准箱。”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部部长陈力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被寄予厚望的马村港,虽位于澄迈境内,但早已打破了行政区划和空间壁垒,分担着海口秀英港的集装箱吞吐压力。
眼下,要将港口建设成为中国内地与印度洋、东南亚进行服务贸易的开放窗口,当务之急,仍是加强区域互通合作,推动港口发展向更大格局、更高平台迈进。陈力表示,马村港已开通至东南亚5国的航线,接下来希望与海口联动,进一步完善航线布局。
应势而谋,谋定而动。为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澄迈生态智慧新城与海口美安科技新城两个园区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已全面衔接,实现了道路对接互通,供水、供气、电力、通信、排污设施互连共享。同时,两地正推动公共服务公平共享,部分学校建立了友好帮扶关系,校际合作也更加密切。
协同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海南日报记者从澄迈县金马物流园获悉,全省百日大招商(项目)活动正式启动以来,该园区成功引进京东、苏宁等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去年以来,澄迈县引进新加坡淡马锡丰树集团等外资企业57家,新增注册资本5.2亿美元,注册资本同比增长77.4%。全县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24家,注册资本17.9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09亿美元。
资源共享
释放“同城”效应
从海口市区出发,驱车沿龙昆南延长线上环岛高速,一路向西,35分钟便到达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走进花草葱茏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办公区,25岁小伙何昌海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脚步无比轻快。
“住在海口,就职于澄迈,工作生活两不误,非常方便!”何昌海说。在他看来,“海澄文”一体化拉近了澄迈、文昌与省会城市海口的距离,“同城待遇”对人才颇有吸引力。
有统计显示,2018年,海口市提供了4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位给非海口户籍学生,其中,海口幼儿园有澄迈籍学生3247人、文昌籍学生2729人;海口的小学、初中、高中有澄迈籍学生1.27万人,文昌籍学生1.23万人。
而澄迈、文昌两地,选择到海口务工就业的人就更多了。同时,也有不少人也选择在海口工作,住在澄迈或文昌。海口市民饶先生喜欢休闲的生活方式,周末常常带家人自驾去文昌、澄迈及其周边的美丽乡村度假。后来,干脆在澄迈老城买了房子定居。
(责编: 李佳飞 计思佳 陈卓斌 彭青林 ) 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