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动态 >
河南集聚区 10年再出发
发布时间 2018-12-27 14:02:39 来源:中经纵横
12月19日,改革开放40年暨产业集聚区10周年论坛在郑州举办。
2008—2018,河南集聚区战略已经走过10年。为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河南日报自2008年起,就不间断关注集聚区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对集聚区的定位,推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分类排行“金星奖”,并联合河南省工商联,团结56家省工商联直属商会联合举办“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今年已经是第七届,已经成为我省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集聚区专业论坛。
10年来,论坛每年的主题虽有所不同,但是服务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未变,今年的论坛分为“集聚区10年后的发展”“双创在河南”“改革开放40年”和“三板再出发”四个板块,共有来自我省180家产业集聚区负责人、招商局局长,河南省工商联直属重点商会会长、秘书长,河南省重点科技园区的董事长、总经理,河南省知名企业家代表,新三板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300余人与会。
本次论坛会期一天,来自全国的一线专家17人分别作了精彩分享,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现将有关专家的精彩观点刊出,期待对我省集聚区建设有所帮助。
1
集聚区:10年后的发展
10年来,集聚区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65万人,全省依托产业集聚区形成了18个千亿产业集群,142个百亿产业集群,星级以上产业集聚区达到141个,成效显著。
过去十年的发展成效,充分证明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正确、有效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河南发展实际,必须持之以恒向前推进。
陈义初:新时代,集聚区和企业都应加强品牌建设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指导时提出了三个转变: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7年,国务院批准每年的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实施国家品牌战略,让更多的中国品牌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但是,目前我国品牌发展的现状是:中国工业产品有220种产量世界第一;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中只有两个,华为和联想,分别是第70名和第100名,与世界知名品牌强国之间有一定差距。
中国品牌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负责人的品牌意识停留于形式,缺少品牌的专业人才,企业过度重视短期利益而损害了品牌的长期发展;另外研发水平比较低,知识产权保护比较淡薄,
进入新时代,不但是企业,包括集聚区都应该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一是政府要重视,予以支持;二是企业家要重视,加大投入;消费者也要重视,多提宝贵意见。
胡美林:截至2017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2100平方公里,占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52%以上;截至2017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49.9%;2017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总量规模占全省工业比重达64.9%。截至2017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工业主营收入5.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量规模的68%。
经过十年的发展,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开放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各地把集聚区建设与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紧密结合起来,以产业集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以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实现依城促产、以产兴城,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2017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465万人,近五年来增加200多万人,吸纳省内劳动力转移就业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集聚区有能力也更有责任在破解发展难题、打造竞争优势上,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
杨建国:集聚区建设10年来,成就显著,一是支撑了经济增长,无论是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都能证明这一点。二是扩大了开放合作,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平台。三是推进了改革创新,产业集聚区作为改革的“探索区”和创新的“试验田”,为全省改革发展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四是促进了转型升级,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
所以,产业集聚区是推进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对于河南来说,必须要以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来赋能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
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握时代特征,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子”。而这条高质量发展路子隐藏着一个问题:对于地方来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应该是什么?
今年以来,笔者先后考察、梳理过中西部数个省份,以及不少地市、县域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方案,谈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动能转换时,大都直接面向企业群体,这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难题: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发展要素,如果离开集聚区、产业园等载体和平台,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无法真正集约、有效地落地生效。
尤其是对于中西部省份来说,包括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在内,普遍存在着主导产业关联度不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散、乱、小”、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比较低等情况。
可以说,抓好了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建设的“牛鼻子”,做好了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实践,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发展资源的“凝神聚力”,让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借由这个载体和平台,传递辐射影响带动更大范围内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上官同君:公司化运营产业集聚区势在必行。
所谓的公司化运营,就是将财政解放出来,让财政回归本位,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应该和市委书记的施政纲要紧密捆绑起来,把产业集聚区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找到。产业集聚区所需要的项目,应该把产业集聚区的顶层设计落实到一个一个的招商项目里面。这样才对产业集聚区未来十年的可持续发展找到真正的解题之路。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把产业集聚区的高峰论坛坚持搞了七届,已经成为全省最权威、最专业、影响力最大的集聚区,建议河南日报围绕集聚区建设成立一个专业的智库,在现在论坛的基础上,升级成立河南产业集聚区研究院,如果河南日报能把这个责任扛起来,我相信是未来河南180多个产业集聚区的真正福气。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顶层设计
【一缺少】:缺“一县一品(产业)”定位策划指导下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编制。
【二缺少】:缺公司化运营,陈旧体制掣肘集聚区发展。
【三缺少】:缺产业集聚区的顶层设计与市(县、区)委书记一把手施政纲要的衔接。
从地方政府招商现状思考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招商短板:
现象一:地方政府每年大量的招商费是浪费的!现象二:地方政府招商团队有多少人会讲招商项目商业计划书?
现象三:有多少地方政府在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招商?
现象四:有多少县级政府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的全部?
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他们干什么?他们是出思路,用干部,抓大事;市长、县长干什么?抓落实,抓保障,多余精力抓招商。
公司化运营集聚区的实施路径(以汝州市产业集聚区为例):第一步,搭建平台,成立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步,收储土地装资产,截止到2018年9月,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资产达77.69亿元。第三步,信用评价,获得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AA级评级。第四步,单独融资发债,截至到2018年9月,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累计发债融资4.33亿元,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汝州荣获“省直管县2016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第一名,获省财政厅拨付奖励资金1500万元;获国家级荣誉19项,省级荣誉24项,“汝州模式”已经引起省内外的热切关注,汝州成为河南省内外兄弟县市的学习榜样。
许冰冰:产业集聚区应与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承担更多的城市发展功能。
新时代产城融合,集聚区应该做大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规划引领原则。政府对产业规划和区域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城市体系更应该遵循“多规合一”和“多规融合”,前者是规划内容的衔接,后者是相关部门的协同协作,始终遵循“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强化产业支撑能力。产业集聚区当前应该进一步巩固自有产业基础,挖掘提升自身产业优势。如产业服务能力弱,应该大力引进有能力有口碑的产业服务中介,引进市场化运营团队。
三是土地使用要体现科学性。未来的产业区域和城市规划在土地利用结构上使用比例会更加科学且有弹性,遵循土地产权清晰、居产比例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等原则。当下河南产业集聚区应加强用地功能改造,健全土地功能调整转换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四是产业集聚区投资工具多元化;当下各地市的财政在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方面支出有限,应该积极鼓励产业金融机构入驻,产业运营公司特许经营,民办公助。政府也应完善前期政策,利用政策杠杆撬动大的产业基金。
人才集聚是产业新城发展的终极力量。
招才引才目前是全国各个产业集聚区的首要任务,在产城发展中应该提供多元多层次的人才居住用房,人才生活配套设施,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比如利用创新性用地建设人才公寓、建设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社区,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和运营。
谁懂得产城相融,谁能够聚集人才,谁就赢得科技赢得未来!
2
“三板”再出发
“新三板”诞生以来,从2014年制度推动下的扩容和做市,到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2016年—2018年,“新三板”困于流动性枯竭,饱受诟病。
科创板推出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一经宣布后,迅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科创板设立背景下的“新三板”该向何处去?挂牌的10000多家企业该何去何从,都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截至12月10日,“新三板”市场存量挂牌企业10772家,比上年同期相比略有下滑;具体到河南来讲,截至目前,河南“新三板”挂牌企业仍旧没有突破400家,还在371家徘徊不前。
“新三板”怎么办?在此关键节点,本论坛特设“三板再出发”环节,对此进行了探讨。
王银杰:截至2018年9月30日,河南省共有“新三板”挂牌企业372家,其中2018年1月-9月,河南省新增挂牌19家,摘牌24家。
截至2018年9月30日,我省共有8家“新三板”企业在申请转板(主板5家、创业板3家),还有2家在接受上市辅导。
截至2018年9月30日,我省“新三板”挂牌公司总市值为935.70亿元,较年初下跌16.13%(2018年年初总市值为1115.62亿元);流通市值为463.56亿元,较年初下跌18.18%(2018年年初流通市值为566.54亿元)。
张可亮:我在《新三板改变中国》中说过“新三板”成功了一半,理由是“新三板”让很多企业融到了资金,从2015年到2017年这三年,每年的融资金额都超过1000亿元,总额远超创业板,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真正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就是新三板从融资的角度说是成功的,值得表扬和肯定。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新三板”的推出减少了他们寻找标的的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率,在一级市场投资也很顺利,但是投入之后,做市指数“跌跌不休”,大部分投入到“新三板”的股权投资机构目前并未得到增值回报,且退出渠道并不畅通,也不明朗,这是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也是被市场所诟病的,但也不能就此说“新三板”失败了一半,因为“新三板”还在发展、发育和演进。
如果我们能够将“新三板”这样一分为二的分开看,可能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本质,也就更容易达成共识。换句话说,“新三板”这五年,之所以毁誉参半,就是因为其在一级市场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二级市场建设滞后,甚至我经常会直接说“新三板”没有二级市场。被广为诟病的“新三板”流动性的问题,其实是二级市场建设滞后的问题。
二级市场建设滞后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使得市场缺少定价功能,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交易,就无法产生公允价格。二是缺少退出渠道,如果没有大量交易性的投资者,投资机构无法在二级市场顺利退出,必然会影响他们在一级市场投资。也就是说二级市场发展滞后必然会影响一级市场的发展。
现在有了“科创板”,很多企业一哄而上,都想挤着上科创板,的送给大家一句话,这句话叫做“别人的科创板,我们的新三板”,“科创板”出来以后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还是获得不了那个机会到“科创板”,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还是应该由“新三板”解决,“新三板”已经建设初具规模,已经上下形成共识。
我认为,“新三板”因为各项制度已经证明,精选层的方案已经确定了,随着“科创板”的加速推出,我想精选层的方案也会很快出来,届时,相信三板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张善正:在河南来讲,郑州高新区是名副其实的“新三板”高地,它的挂牌企业目前是73家,整个郑州市就有100多家,基本上占了70%的份额。高新区为了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服务有志于资本市场的企业,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
目前,高新区打造了“四五六”服务模式,就是四个中心、五个园区、六个平台。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新亭对这四个中心重新进行机构改革,为企业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包括投资促进中心、创新协同中心、政策研究中心、智慧产业发展中心,这些中心贴近企业,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又设置了五个园区,比如梧桐园区,把以前梧桐办事处中间的行政部门分开,让这些人员下放到园区里直接为园区里的企业提供服务。
“六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挂牌协会平台,打造资本生态圈;第二个平台是打造河南省全景路演中心;第三个平台是金融广场;第四个平台是打造一个全国的会计示范基地;第五个平台是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第六个平台是我们目前正在筹建一个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3
“双创”在河南
在河南,除了政府主导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以外,还有很多民营企业投资的产业园区。据最新数据,我省目前的产业园区包括物流类、IT类、电子商务类、生物科技类、文化创意类、新能源新材料类、纺织类等17大类,共有近150家产业园。
这些民营园区统称为“产业地产”,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等特点,虽然是朝阳产业,但是痛点太多。为了解决民营园区的困难,引进智力资源,推出园区典范,金星奖论坛在2015年加入了“创新在园区”环节。
曹志国: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核心特征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地演进。2018年,面对新政策、新环境、新市场,产业园区发展进入“剧变”的之中。
政策层面:国家产业政策脱虚入实,资本层面:融资渠道拓宽,企业弃重投轻;两大因素叠加,所以未来的产业园区必须从定位、运营、营销、招商、组织等整个生态系统进行重新构建。
我认为,2019年必须从产品思维到价值思维,从自我诉求思维到以企业客户思维为前提,这是重构产业生态的基础。
重塑产业生态分为三个维度:一是服务意识,提高物业基础的服务标准化水平。二是增值服务,如配套消费便捷性,企业经营的消费性服务。三是提高服务能力。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发展战略都不尽相同,所以,新的场景构建是我们园区价值体现非常重要的环节。场景的构建是解决客户疑虑到认同—到放下安全感的心态—到同频到认可—到信任—到依赖—到忠诚的铁粉必不可少的路径。
产业园区:土地红利向创新模式推进。以企业的经营诉求为核心价值是我们园区运营的根本目的。产业园区需要联合一切为企业服务的结构和平台。成为共生体。园区战略需要变化,商业模式需要变化。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才是世间永恒不变的真理。
钟南:我们是郑州航空港区空港集团下属的企业。新港集团是郑州航空港
区大的平台企业,2012年成立,从2012年2000万元资本金,到现在1600亿元的资产,100多家公司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涵盖八大集团,从监控开始,到建设,大城市运营到文化到口岸。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样板型的城市运营商。
我们是新港集团下面的产业园板块,包含五大园区,总规划开发量约347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10亿元。
专业园区都面临着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怎么建,二是怎么运营。我们认为这两点都应该回归园区的本质——承载企业,服务企业,助推企业腾飞。
我们园区的三大核心竞争力:一是专业化物业(3.8-7.2m层高,10kN/m承重)和专业配套(双回路电,蒸汽、污水处理、危险品库房等);二是搭建生物医药全流程公共技术平台,通过市场化运营,将国际化的硬件平台与国际一流水平的运营团队相结合,弥补不同生物医药企业不同短板;三是搭建生物医药企业全周期金融支撑体系,通过与国内一线专业基金合作,构建从An-gel、VC、PE到pre-IPO的完整市场化投资体系。
专业园区如何运营?关键依然是要回归园区本质,通过搭建VIC体系,服务产业、参与产业,形成一个循环,让政府、企业、平台、基金在这个循环中彼此支撑、共同受益。比如:政府的政策针对企业,专项使用于平台使企业不需重资产投入而能够获得高质量服务,从而突破发展瓶颈;平台通过政府政策资金导引,获得初期营收和优质客户,打出品牌;基金投资风险降低,效率提升;企业、平台、基金互动循环,自激发展,避免政府长期输血式投入,降低财政负担。以园区为中心的各方同时受益,自激循环发展。
通过园区的专业化建设和运营,临空生物医药园在开园之初便汇聚国际国内领先,有技术特色的创新药、细胞治疗、创新医疗器械、IVD/第三方检测企业超过50家,初步形成产业环境高速发展。
4
改革开放40年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本次论坛特设“改革开放40年”板块,本板块的嘉宾主持为张瞭原先生,他以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和深刻的提问使整个对话环节高潮迭起,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作为河南籍的知名文化学者,张瞭原先生曾任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等职,现任新豫商领袖学院院长。
对话企业嘉宾:
三全集团创始人陈泽民
济源钢铁董事长李玉田
大信整体家具董事长庞学元
多氟多公司党委书记韩世军
景安网络公司董事长杨小龙
一、话成就
李玉田:济源钢铁公司1958年建厂,今年6月16日正式庆祝我们建厂60周年,我们企业到今年走过了60年的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从一个亏损的、效益很差的地方小铁厂,到现在在全国钢铁企业中排第40名,在全球排第70名,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济源钢铁的命运。今年是我们改制17年,已经累计向国家纳税80亿元,到2020年要实现纳税100亿元的目标。
陈泽民: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上帝,在28年以前我发明了中国第一个速冻汤圆,成立的三全冷饮部,靠借来的15000元下海当了个户体,叫三全冷饮部,后来叫三全食品厂。后来到2008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在深圳主板上市,2013年收购了美国在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龙凤食品。我们现在有上万名职工,每天有3000多吨的产量,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在74岁的时候我又第二次创业搞地热发电,成立了郑州地美特新能源公司,高兴地告诉大家,从我设想到立项到勘探打井,到发电上网,不到一年时间在云南瑞丽市发电成功,我二次创业又成功了。
庞学元:我们企业是1999年开始建的,建这个企业的主要原因是读书人想做点事,当时考察了市场,发现家居这个行业4万亿元产值没有一个超过100亿元的,做空调可以做到2000亿元,这个问题在哪?19年探索,我们找到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打开家居定制的金钥匙。
我们从汉字里得到启发,假如说全球有70亿人口,给每个人写一个自传,这70亿本自传就是70亿个定制,我们用这种原理和方法创建了大信模式,现在大信整体家居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11月13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上,大信是展出的唯一一个河南企业,也是全国家居行业的唯一一个工业企业。
韩世军:多氟多主要研究氟、锂、硅三个元素,走了一条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道路,我们企业从氟化工出发向新能源进军,氟化工我们干到了全国、全球第一,产量技术都领先全球。
我们在几年前转新材料,以六氟磷酸铝为代表,打破日本垄断,使产品价格从100多万元一吨降到8万元一吨,满足了国内的需求,为民族争了光,该技术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新材料之后我们又干了锂电池,开发了电动汽车,在党的引领下,在我们董事长李世江一个49年老党员的带领下,走了一条实业报国的发展道路。
杨小龙:我是景安网络董事长创始人杨小龙,景安是2004年注册的,一开始做数据中心,解决了一个行业的痛点“互联互通”问题。第二个项目是云计算,云计算的概念是国外2006年被亚马逊和谷歌提出来,2007年我们就开始研究云计算,现在在河南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们云的网站接入量全国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阿里云。
二、谈未来
陈泽民:40年,从现在开始,从这里重新出发,新征程、新起点。改革开放,我们是经历者、见证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现在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民营企业家都有了一定实力,要沿着改革开放这条路走下去,开辟更加辉煌的明天。
李玉田:济钢这十多年围绕市场的需求调整结构,由原来的普钢,到现在的普转优、优转特,目前70%都是特种钢,服务的对象都是装备制造企业,未来,我们将抓好质量、价格、服务三件大事,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到一个企业的力量。
庞学元:我们的初心是在河南打造一个千亿企业,在过去的19年,我们保持每年35%的复合性、控制性增长,我们的技术已经世界领先。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着急,因为我们除了做实业什么都不做,踏踏实实把实业做实,用心去做中华民族的好子孙,不忘初心,把这个事做细做实。
韩世军:未来,我们的新能源以电池技术为核心,以电动汽车拉动,使新能源汽车成为一个智慧的学习平台,将来让我们的企业更加聪明,让我们的设备、产品都带上信息,都充满智慧,不辜负这么一个好时代。
我们赶上了这么一个好时代,我认为应该感恩我们的党,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辜负党和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期盼和希望。
杨小龙:互联网从窄带互联网到宽带互联网,由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工业互联网等,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如果还把互联网变成一种工具的话,这种观点就是落后的。
未来的互联网会成为企业的一种动力,就像电力一样。如果你提前把互联网做成动力来驱动你的企业,企业才有前途。我们景安要做的事就是要做企业的合作伙伴,为它提供动力相关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做企业的智慧大脑,这就是景安的未来。
上一篇 : 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下一篇 : 廊坊打造高质量食品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