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企业动态 >

光谷加快铸造武汉品牌 聚集世界级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 2018-12-06 10:26:46 来源:中经纵横

  自主创新让光谷成为响当当的“武汉名片”


  “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打造更多享誉全球的中国品牌”。新时代,建设中国品牌蹄疾步稳。


  品牌是国家、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经济强国历来是品牌强国。如果说消费者通过苹果、波音,认识了美国,通过奔驰、西门子,熟悉了德国;世界也正通过海尔、华为、阿里巴巴、中国银行等一批闪亮的中国品牌,了解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强市也是品牌强市。正如华为、腾讯之于深圳,阿里巴巴、吉利之于杭州。


  近日,武汉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暨质量提升行动动员大会提出——大力推动武汉产品向武汉品牌转变。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建设武汉品牌已吹响号角,我们要以蜕茧成蝶的勇气,攻坚克难、步履铿锵,大力推动武汉产品向武汉品牌转变,要让武汉品牌结出累累硕果,要让武汉品牌为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制造业大市面临“品牌之问”


  高质量发展时代,省领导多次发问,为什么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科教大省的湖北,没有多少在全球叫得响的品牌?这是湖北也是武汉的“品牌之问”,振聋发聩。


  11月13日,在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暨质量提升行动动员大会上,市领导直陈武汉品牌之痛——


  “改革开放初期,武汉有一批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国货精品、汉货名品,为武汉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当年汉派精品存在的就不多了。正如有人所形容的,当年的‘红山花’电扇红山花蔫了,‘莺歌’电视莺歌飞了,‘荷花’洗衣机荷花谢了,‘希岛’冰箱希岛沉了,‘长江音响’没了。”


  武汉品牌之痛更在于现状:经过几十年发展,品牌不够响、美誉度不够高、吸引力不够大,“拿得出手”的武汉造,并不多。


  品牌建设武汉一直在努力。近几年,武汉通过持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和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但是,对标先进城市,我市在品牌的数量、竞争力、辐射行业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品牌不多。


  今年6月20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的“世界品牌大会”(第十五届)上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入围的500强品牌中,北京有94个,上海有41个,武汉只有5个,远远落后于深圳、广州等副省级城市。


  武汉是制造业大市,经济总量已经连续4年突破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8.3%,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第一位。与城市经济规模相比,缺乏有号召力的品牌,显示了城市质量效益还不够优,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还不足。


  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世界级品牌支撑


  关于品牌的价值,可口可乐公司创办人阿萨·坎德勒曾言:“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烧光,只要我的品牌还在,我就能马上恢复生产。”


  品牌是企业在中高端的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溢价空间。“7万茶企不敌一家茅台”,被很多人视为对茅台品牌不算夸张的评价。在鲜酿啤酒厂遍布每个小镇的“啤酒故乡”德国,当地啤酒普遍售价在0.8到1欧元,青岛啤酒的售价则达到3欧元左右。


  统计数据表明,知名品牌占全球商标总量的比重仅为3%,但却占据了全球市场40%的份额和50%的销售额。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正处于品牌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品牌经济的调节功能越来越显现,选择品牌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经济提速增效。


  在消费主导经济增长的今天,品牌的力量日益凸显。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就开始进入品牌消费时代。早在2015年,我国人均GDP便已达到7924美元,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为此,2017年,国务院批复将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体现了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展示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坚定决心。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武汉都需要高品质、优品牌的支撑。


  大力推动武汉产品向武汉品牌转变,武汉已确定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瞄准正在加快建设的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坚定不移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打造一批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新名企、新名家、新名品。


  要拿出破茧成蝶的勇气进行“品质革命”


  大力推动武汉产品向武汉品牌转变,要拿出破茧成蝶的勇气。“一个城市要蝶变,是要付出代价的。破茧成蝶代价就是原来的身体不复存在了,必须要有这种决心、有这种勇气。”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推动武汉产品向武汉品牌转变,质量是基石、创新是动力、文化是内涵。


  武汉品牌要想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必须做细做精做强,做出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好东西”。“质量上不去,‘红山花’‘荷花’‘莺歌’这种悲剧还会重演。”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只有深入推进质量强市,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才能不断书写精彩的武汉品牌故事。


  要打造武汉品牌,创新是动力。创新程度如何,决定着一个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走多远。


  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是一家国际化、专业性的品牌研究机构,总部在美国纽约,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担任主席。蒙代尔教授指出,技术创新是品牌创新的支撑。技术的落伍,将导致品牌竞争优势的丧失。没有技术的创新,就如同人没有新鲜血液一样,品牌就不可能发展壮大。


  打造武汉品牌,文化是内涵。加强品牌建设,就要以自主品牌为载体,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量。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质量提升、技术创新,还是文化传承,品牌建设都离不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成就大桥局金字招牌


  武汉长江大桥为武汉品牌特别是桥梁品牌树立了一面旗帜。武汉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也是中铁大桥局的开山之作。大桥1957年建成通车,60多年来,大桥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撞击达77次之多,然而大桥依然稳如泰山,武汉长江大桥又被誉为桥坚强。


  1956年9月,大桥正在进行钢梁架设铆接的工作,工程师检查发现有的铆钉没有将孔眼填满,有些技术人员认为,微小的误差影响不了大桥的质量,工期非常紧,建议继续加快施工。时任大桥局局长彭敏当即下令:“停止架梁,更换所有铆钉!”


  直到4个月之后,新的铆钉全部填满孔眼,架梁作业才重新启动,先期铆接好的一万多个铆钉全部都铲掉弃用。


  那是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但是大桥局认为,桥梁建设是百年大计,容不得一点马虎!这种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对质量的追求、是工匠精神最好的体现。这种质量观成就了大桥局这块金字招牌。先后获得了武汉市长质量奖、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第三届中国质量奖,还获得了国际桥协乔治·理查德森大奖5项,这是全球桥梁界的诺贝尔奖。


  诚信经营树立马应龙百年品牌


  马应龙是我市为数不多的海外出口产品老字号之一,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马应龙公司主导产品之一的麝香痔疮栓,处方中包含了三七这一味药材。三七是一种比较紧俏的药材,其质量和价格常常按照每斤三七有多少个头数来确定,头数越小,个头越大,质量越好,价格越高。麝香痔疮栓上市之初,一直选用的是80-120头的三七。2010年因主产地云南发生旱情导致三七价格暴涨6倍多,这个时候有人提出能否购买个头小些比如200头以上的三七,按标准检验也是合格的,价格却降低了一半多。


  公司制剂师马彩丽师傅坚决反对,她说:“马应龙人世代制药,选料唯真唯优,合格仅是基础,优质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正是有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马应龙始终保持“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100%”“质量、安全零事故”的良好经营管理业绩。


  因为秉承了诚信的理念,坚守了诚信的承诺,损害百年品牌的事情马应龙坚决不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事情马应龙坚决不做!公司也连续获得“武汉市质量管理奖”和湖北省“长江质量奖”。


  去年,在美国亚马逊官网上获得1000多个美国网友的好评而火遍美国,引发各方媒体竞相报道。


  自主创新让光谷成为国家示范区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由内生性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的40年,地处中部的武汉有过一段失落期。光谷的产业发展,也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内生性民族科技产业在全球化外向型经济体系的夹缝中艰难生长的一个缩影。


  光谷靠自主创新的产业孵化,从一个产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由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难得的“自然城市化”样本。


  光谷的众多创业企业,光谷的创业者,甚至包括光谷政府——东湖高新管委会,都是创业起家,没有显赫的政治背景与资本资源支持,都经历过艰难的原始积累的创业历程。楚天激光、安天信息、人福医药、卷皮、盛天网络、宁美国度等等,都是光谷创业的代表。


  在不被外界关注和看好的那段时间,光谷靠务实的创新精神,和拥有雄厚政治资源和全球资本背景的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一起,如今成为全国114家高新产业园区中,唯一被国家认定的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

上一篇 : 长沙高新区打造绿色节能建筑千亿产业集群

下一篇 : 河南拟认定1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