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农业建设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发布时间 2019-02-19 10:36:46 来源:中经纵横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绿色有机食品是世界消费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威胁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发达国家民众的环境意识迅速增强,保护环境,提高食物的安全性,保障人身健康,成为人们关心的一项重要的大事。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食品已经成为世界的消费潮流。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生产有机食品、生态食品、绿色有机食品、自然食品、无污染食品、无公害食品、天然食品等等,虽然其名称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的,都是无公害的安全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无公害的安全食品不但价格高,而且销路好。我国于90年代初开始发展绿色有机食品,2015年,全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达到4万多个,产量33260多万吨,产值达7230多亿元,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1.2绿色有机食品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要求吃饱、吃好,而且开始追求吃得安全和健康,安全健康消费正在成为我国人民消费的主题。农副水产品中的农药、化肥、兽药、及其添加剂等残留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从普通的百姓到科学界和高层领导都十分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是生产什么农产品都能吃,要吃对人身体有益健康的农产品,要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党中央提出了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其核心任务是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因此,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我国新阶段农业生产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也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2.1.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
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
在我国,正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4、发展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三五”农业取得新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相对紧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降至1.4亩以下,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农业灌溉缺水约300亿立方米。从今后的趋势看,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对农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源约束越来越紧、水旱灾害影响加大、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等诸多压力下,要保持粮食自给率90%―95%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800亿斤以上,肉、蛋、奶、果、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食用和加工需要,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迫切需要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农业动植物新品种、优质高效种养技术和成果的转化推广,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粮食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所走过的道路来看,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主要推动力。当前,生物技术已成为引领未来农业的前沿领域,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高新技术也将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农业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技的贡献。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但我国农业依然靠天吃饭,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劳动者素质低下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素质的要求十分紧迫。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进程,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使我国农业逐步摆脱靠天、靠土地和水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尽快转向靠现代装备、现代科技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增长轨道上来。
三、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21世纪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把农业的发展、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良性循环的相关性更为突出。据统计,我国有40%的耕地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 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的速度在退化;旱涝灾害、病虫鼠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最近 100年我国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 1.1℃,高于0.74℃的全球平均升温水平,极端性气象灾害显著增加。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创新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良性互动,有效缓解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的过度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损伤,确保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应对全球化挑战、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农业的国际竞争,而农业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间农业科技水平的竞争。近年来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领先优势,不断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国内市场面临国外农产品进口竞争压力空前加大。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水平不断提高,调控措施日趋强化、多样和隐蔽,产品检验检疫等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加强,我国园艺、养殖等优势农产品出口阻力日益加大。目前,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等进入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市场,并购境内农产品企业的规模不断加大。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的外资入侵对我国涉农产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大豆压榨业是最先受到外资入侵并损失惨重的行业,外资在国内建立大规模现代化大豆加工企业,进口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国内企业大面积停产,豆农蒙受巨大损失。我国种业也正遭遇外资的大量渗透,跨国公司的进入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生存空间,同时又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对我国种质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应对农产品国际竞争,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依靠科技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保障产业安全和发展壮大。
2.1.5生态农业建设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意义
农业是基础,是国家始终大力扶持的产业,天然绿色有机食品将是今后种植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生态农业的建设需求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农村经济改革为核心的第一个阶段,农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农产品的供给由相对紧缺到相对平衡与富裕,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与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的需求日渐显著。
在此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建设成为中国县城农业发展第三次变革的起点,其改变了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特征,而是以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产出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值化作为建设的最终目标。
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天然禀赋资源作用的相对下降,市场、信息、品牌、人才、创新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作用的与日俱增,生态农业则以其示范性、高效性的特征成为新一轮农村经济启动的切入点。
国家出台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指出农业示范项目区的建设要遵循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与发展规律,在13个优势农产品41个优势产区,从提高良种覆盖率、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保障能力、培育知名品牌等方面入手,把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促进产业聚集、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服务上水平,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生态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道路的示范样本,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各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农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环。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是丰宁满族自治县种植业发展的需要
种植业是构成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种植业是独立,呈单程线性结构,不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当前,我国传统种植业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种植业农药污染问题,90%以上农田都因病虫害的原因滥施农药,大部分农药未吸收而造成土壤的污染,且污染较为严重。
二是种植基地土壤退化,有机肥缺乏,由于购买畜禽粪肥既增加运输成本,也增加施肥成本,种植大户只能长期依赖化肥,并大量使用除草剂,造成土壤板结退化和污染残留。
通过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引进耐旱、抗病、高产新品种,保证其整个生育期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只施农家肥,实现绿色植物。农田改造及土壤治理,通过测土化验分析土壤,深耕换土、增施农家肥来改善土壤成份.建池储水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尽可能的实现灌田。
丰宁满族自治县种植业受气候影响较大,亩产粮食不高,只能种植经济类的作物,如小麦等,因此,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提高当地农户人均收入不可行,只有通过变向增加效益,自产自消,不计成本,将种植技术含量提高到最高水平上,通过水肥一体化这项技术,既减少了农业的投资,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减少污染。推广生态循环模式,来实现效益。
2.2.2是丰宁满族自治县种养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需要
种养殖一体化是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推广模式,以种推养,种植业收获的粮食等作物用来生产加工饲料,供应养殖业饲料需求,同时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全部用作种植业的农家肥,种植业不外施化肥,保障了种养业的有机天然性。种植业也可为圈外放养猪、牛、羊、鸡等创造条件,打破常规圈养,使养殖的禽畜类多运动,减少得病,改善肉质。
种养殖一体化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前瞻性,符合国家“三农”政策,通过项目的具体实施,将彻底改变丰宁满族自治县的种养环境,实现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从根本上完善丰宁满族自治县畜产品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对“健康优质”畜产品的需要。
国内的健康养殖主要是以“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形式体现的,本项目的实施也将为今后国家倡导健康养殖开创新河,对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做出有效力地示范带动。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当地自然风光特色,种养新型模式,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带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3高蛋白秸秆生物有机饲料项目建设必要性
2.2.3.1是丰宁满族自治县饲料行业发展的需要
绿色植物生物活性蛋白饲料在现代生物工程理论指导下采用经过反复试验筛选的微生物组合与农作物秸秆经粉碎、混合发酵、干燥、制粒等一系列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活性菌、活性酶、菌体蛋白、寡糖、可被单胃动物利用的单糖和多糖类物质等主要有效成分的优质饲料。
绿色植物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生产,充分挖掘饲料资源,增加有效供给。将过去浪费的一些资源如蚕沙、植物叶粉等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利用程度,大力发展饲料添加剂工业,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饲料添加剂是饲料工业发展的重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加强生物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是饲料添加剂工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无污染、无残留、无副作用、抗疾病、无耐药性、促生长的环保型绿色饲料添加剂诸如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化剂、高利用率有机微量元素等将是我国今后开发的重点。
绿色植物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的研发和生产,大大提高了丰宁满族自治县饲料行业技术含量。
同时拥有养殖场十数家,食用绿色植物生物活性蛋白饲料的猪肉、牛肉、羊肉肉质上佳,而且极大地减少了饲养成本。
2.2.3.2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有效根治秸秆焚烧的需要
(1).[合理利用秸秆资源]
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国各种秸秆年产总量约9亿吨左右,有效利用率不足20%,主要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饲料。其余部分,或就地焚烧,或粉碎还田,造成宝贵秸秆资源大量浪费。另外,前面已经谈到,即使反刍动物也不可能将秸秆中的有效营养成分全部消化吸收,从这一点上对秸秆资源也同样是一种浪费。该项目合理利用了废弃的秸秆资源。
(2).[根治秸秆焚烧事件]
为了解决焚烧秸秆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和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火灾隐患,交通安全等诸多社会问题,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多次发文禁止焚烧秸秆,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罚款、签订连保责任书、相关干部就地免职等强有力的措施,但秸秆焚烧仍屡禁不止。多少年来,各地政府采取强制性大力推行秸秆粉碎翻土还田,但随之而来的,一是增加农民粉碎费用投入;二是造成土埌疏松不利于保墒,影响作物收成,农民並不情愿。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烧秸秆,农民还是偷偷一烧了之。直到2014年6月份仍有多地多处发生秸秆焚烧事件,仅徐州市己累计23名相关干部就地免职。如此这般,不仅伤害了农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感情,同时也给当地有关干部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该项目建设是解决被废弃秸秆资源合理利用、彻底根治秸秆焚烧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需要。
2.2.3.3调整饲料产品结构,饲料业养殖业发展的需要
秸秆饲料化不仅在我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是国务院、农业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多次发文,要求必须尽快解决畜牧养殖业主攻非粮食型饲料的问题。国外的前车之鉴,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提高草类转化为畜牧产品比例的必经之路,也是联合国提倡并大力推广的生物工程技术。这也应该是我国饲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大方向。
目前,我国的饲料大都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配合饲料。这种饲料不仅仅消耗大量粮食,而且价格居高不下,是严重阻碍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瓶项。所以,饲料产品的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向非粮食型饲料方向发展。另外,目前我囯畜牧业和饲料行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尽快研制出物美价廉的非粮型饲料既是长久之计,也是迫不及待的当务之急。秸秆饲料化是饲料产品结构调整的大方向。
该饲料得到养殖业充分肯定。它不仅营养丰富,达到并部分超过配合饲料国家推荐的营养成分标准(GB/T5915-2008),还具有配合饲料所没有的特殊功效,而且价位较低。它不仅填补了国内饲料市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空白,促进饲料产品结构调整,有力推动我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养殖收益,为彻底解决阻碍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提高养殖积极性效果十分明显。所以,它是调整饲料产品结构,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2.3.4提升农牧产品品质,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的需要
据科技部有关人员透露,国内猪肉不同程度均含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这不仅有害国民健康,也是打入国际市场的壁垒,前景並不乐观,所以,提高猪肉品质是大势所趋事在必行。
前面己经说过,采用该饲料喂养的动物.其肉、蛋、奶产品品质均有较大幅度提升,达到绿色有机食品要求,另外“过腹还田”提供更多的有机肥料,有效提高疏菜、粮油作物的品质也有较大助益。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扩大市场绿色有机食品产量,不仅对保障国人健康十分有益,而且也为打破我国畜牧产品出口的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所以,项目建设也是为国家提供绿色有机食品的需要.
2.2.3.5提高农牧水产产值,增加广大农民收入的需要
该项目建设必定会给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可喜希望。
(1).对种植业农民:免除秸秆粉碎费用投入,免除“秸秆粉碎还田”影响作物收成,同时秸秆出售尚可增加一定经济来源。增加更多有机肥料,种植业农民也可相应增加收益。
(2).对养殖业农民: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牧产品价位,可给养殖业农民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
(3).对饲料业农民:饲料生产企业投资少、见效快、无风险、利润高、足以使从事饲料加工企业的农民发家致富。
(4).对新就业农民:项目建设可以解决当地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工作,比远走他乡经济收益更加丰厚。
由此可见,该项目是纯属富农项目,是增加广大农民收入的需要.
2.2.3.6节约大量饲料用粮,缓解人畜争粮矛盾的需要
粮食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由此引发的种族矛盾、社会动乱、甚至于战争,严重影响着世界和平和发展。从联合国牵头召开的大型国际性会议,到经合组织(OECD)发起的全球性经济论坛;从非洲联盟首脑会议,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到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经济论坛大会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全球粮食危机问题。造成全球粮食危机因素很多,解决的办法,诸如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亩产产量来增加粮食产量等等,这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降低饲料用粮,特别是在我国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粮食安全是保证一个国家安定的重要条件。我国人多地少,尽管粮食产量年年攀升,但粮食仍相对短缺。我国的饲料又以粮食为主,消耗大量粮食,一直存在人畜争粮的矛盾。据统计,我国饲料用粮约占全国粮食年产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还大有攀升趋势。这个矛盾解决不好必将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克山县为例,作为黑龙省畜禽养殖生产基地,仅畜牧养殖业年需商品粮高达30多万吨,而全县年产粮仅有10万吨左右,每年都要从外地购进大量商品用粮。国家早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畜牧养殖业要“主攻非粮食型饲料”。1999年国家科技部已列为“重点攻关项目”,都是为了节约粮食,而今“光盘行动”也是为了节约粮食的问题。提高草类转化为肉类产品的比例,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计划项目之一。该饲料,根据饲料喂养试验,前面已经说过,大约可节约饲料用粮40~80%。项目建成后,对缓解我国“人畜争粮”矛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将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该项目建设也是为国家节约粮食的需要.
综上提出有机健康产业循环经济农业建设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三章 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有机食品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消费潮流消费的亮点和热点。但是, 纵观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 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既有欢迎又有忧愁。
21世纪是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近10年来中外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表明绿色市场在促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收入消费增长,与消费意识和观念的转变,与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直接的关系。
3.1发展背景
我国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有机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现已开发的绿色有机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有机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设立了绿色有机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有机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有机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绿色产业的迅猛崛起,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畜产品、绿色大米、水果、蔬菜、饮料、茶叶、奶粉等绿色有机食品纷纷登场亮相,它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和迷人的色彩,对积极引导人们健康消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有机食品。现在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导致的环境问题是人民为之头痛的。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已经显示出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继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这即为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利于的条件,也对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规模还很小,但这项工作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前景。绿色有机食品适应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 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绿色有机食品市场是真正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一个食品产业。
人类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切实与世界农业的发展接轨,用符合经济和环境发展的绿色有机农业提升中国农业的优势。
3.1.1自然资源
我国农业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化特点:自北至南跨越九个热量带,地域辽阔、多山多草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尤其是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绿色资源多,为发展各类特色绿色农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农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中国农民经过几千年积累,具有丰富的精耕细作技术和绿色有机农业的传统基础;中国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且价格低廉,可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集合价值大的绿色农产品;大部分地区虽遭破坏,但处于低工业污染或未达到难以逆转的化学中毒地步;中国有数千年食品烹饪史、中医药史、保健史及传统绿色有机食品的多样性。
3.1.2国内饲料工业现状分析
(一)传统配合饲料现状
目前,我国的饲料仍然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含有氨基酸成分的鱼粉、骨粉、血粉、豆粕等加工而成的俗称配合饲料。这种配合饲料的特点是品质好,价格高。
我国的养殖业有一突出的特点,即85%的肉类产品是由广大散养户提供的。这些散养户养殖水平较低,且呈高度分散状态,资金少,规模小,完全是靠廉价劳动力和各家用剩菜、剩饭、菜叶、野草、米糠、酒糟等加些麦麸、王米面等粮食自配的低成本饲料维持养殖,饲养周期长,且盈利微薄。这就决定了广大散养户不可能大量使用这种价高的配合饲料,也只有这15%的各省的养殖基地在使用。如是,这就造成众多饲料加工企业产品销售十分困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饲料加工企业都在微利运营还时有亏损,价格大战致使不少饲料加工企业面临倒闭或已经破产。有些饲料加工企业为了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和规避市场竞争风险,试图通过集约化企业结构整合达到目的,但效果并不明显;饲料价格不仅不降,反而略有上涨趋势。这种配合饲料,不仅浪费大量粮食,且由于生产成本高,销售价位居高不下,从而造成养殖业养殖成本高利润低的的状态,如是成为阻碍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二)秸秆代粮饲料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正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所以,目前的饲料必须从产品结构加以调整,向高品质、低价位、节粮型的饲料方向发展,向草类转化成肉类产品的方向发展。这才是保障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秸秆代粮饲料是饲料产品结构调整的大方向。 多少年来,许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不断地加大研发力度,众多科技人员也都瞄准生物发酵饲料这一课题,实施了很多技术方案,作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以期将秸秆加工成秸秆代粮饲料。据调研,目前国内秸秆转化成秸秆饲料的技术,有代表性的大体有四种方法。另外,国外公认比较先进的有日本的EM处理法。现一并综述如下:
1·[高温下酸处理法]
2·[自然发酵处理法]
3·[尿素氨化处理法]
4·[秸秆微储处理法]
5·[日本EM处理法]
1·[高温下酸处理法]:
高温酸处理法,是将秸秆粉碎后经球磨机研磨成粉,加入一定量盐酸水溶液搅拌均匀,再装入转化室,通入蒸汽升温至摄氏150度下酸解,降温后取出再用等当量烧碱水溶液中和。这种方法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腐蚀和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生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人泪涕齐下,难以忍受!并且,在高温酸解过程中蛋白质发生凝固,不易分解,也难以被非反刍动物消化吸收。为改进此项技术,有的在酸处理过程中,降低酸化温度,延长酸化时间,在摄氏70度下酸化处理,但也不能彻底解决设备腐蚀和空气污染,而同时又增加了能源消耗,加大了生产成本,并不令人满意。
2·[自然发酵处理法]:
自然发酵处理法,是利用秸秆本身所携带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对温度、湿度、PH值要求比较严格,相对来说技术难度较高,且又需添加激活剂,才能制作出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秸秆饲料。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但无法分解秸秆中的粗纤维,饲料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不够高。无法满足非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只能用于反刍动物。
3·[尿素氨化处理法]:
尿素氨化处理法生产的饲料,俗称氨化饲料。它主要以尿素作为非蛋白氮源的补充,用来合成新的菌体蛋白,但它对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酵解作用比较差,饲料的活化远远不够,所以,饲料的消化能及总能均不够高,一般只能喂养牛、羊等反刍动物。
4·[秸秆微储处理法]:
新疆农科院采用复合杆菌对秸秆进行厌氧发酵处理,有效改善了秸秆适口性,提高了采食量并改善了动物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但生产周期较长,且这种饲也只能用于反刍动物。
5·[日本EM处理法]:
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EM处理法,采用80多种有益生物工程菌处理秸秆和饲料,在粪便除臭、畜禽生长发育和防病方面有相当好的效果,但其采用的微生物品种繁多,致使饲料生产成本较高。不过,对日本来说,相比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远洋进口饲料还是有应用价值的。
3.2政策支持
华北地区绿色有机农业也在迅速崛起,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环保生态产业等二、三产业正迅速发展。东部地区技术、人才、资金与西部绿色资源相结合,将迅速发展出口创汇绿色有机农业与农产品的农工商一体化基地。国家在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开发绿色有机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中国这届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方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生存环境的改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双重投入,都会引起一系列经济和生活变化。所以,这是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色有机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
同时,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黑色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而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绿色有机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绿色有机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避免各类农业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
1.绿色有机农业及与其伴随的绿色有机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球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新鲜的空气、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使人类能够世代繁衍生息。但是由于人口剧增、经济发展,使资源受到了破坏,环境受到了污染,这种对自然资源的伤害,到最后都反馈给人类本身。于是人们出于本能和对科学的认知,开始越来越关心健康,注重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没有污染、没有公害的农产品倍加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有机农业及绿色有机食品以其固有的优势被广大消费者认同,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必然产物。
2.绿色有机农业是受到保护的农业绿色有机农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环保产业,同时也是需要支援,加以保护的弱质产业。绿色有机农业尽管没有立法,但是作为绿色有机农业的特殊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是在质量标准控制下生产的。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除要求产地环境、生产资料投入品的使用外,还对产品内在质量、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有极其严格的质量标准,可以说从土地到餐桌,从生产到产后的加工、管理、贮运、包装、销售的全过程都是靠监控实现的。因此,绿色有机食品较之其他农产品更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安全性。
3.绿色有机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的农业。它的优势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资金、精耕细作、人畜结合、施有机肥、不造成环境污染。但是也存在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种植单一、抗灾能力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弊端。绿色有机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高产、稳产、高效为目标,不仅增加了劳力、机械、设备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增加了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软投入,使绿色有机农业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绿色有机农业是多元结合的综合性农业 以农林牧为主体,农工商、产加销、贸工农、运建服等产业链为外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抗灾能力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体现了多种生态工程元件复式组合。
5.绿色有机农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从1996年到2000年,曾多次组织专家到绿色产业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多数项目地区水质、土壤、大气良好,绿色有机食品原料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则、市场信息不灵、科技素质低下,一些贫困地区只能出售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效益不高。实施绿色有机食品开发之后,贫困地区发挥了受工农业污染程度轻,环境相对洁净的资源优势,原料转化为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拉动了贫困地区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振兴。这一点不仅对我国边远山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亚洲一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也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3.4国情现状发展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确保超过13亿人口的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供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快速发展。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截至2015年,已覆盖2 498个县(区),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2010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五年来累计推广3 000多万亩,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耕地基础地力。中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累计发放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 000多张。2015年,中国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总数达到6 391家,产品总数达到16 748个。
中国农业生产力已大大提高,许多农产品开始出现过剩,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型、质量型农业的开发,农民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已大大增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基本条件也已具备。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从1980年开始已有20余年历史。我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2000多个,并取得可喜成绩。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国家制定了若干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政策及措施。1998年又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国部份商品及食品已经开始实施绿色标志及环境标签制度。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应注重:第一,要注重优化设计;第二,要注重综合开发;第三,要注重环境保护。
中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在一个模式中采取多物种与主物种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物种的合理竞争,充分利用单位空间的各种能源;二是在空间分配上做到物种的搭配形式、密度、空间的适度应用,并进而提高时间的利用长度;三是在生产结构上按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进行,通过延长或完善食物链,增加营养级,以提高模式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效率。如果能做到由一熟变两熟,变农闲为农忙,庭院种植、养殖和加工的一体化则可有利解决农村剩余闲散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四是技术方面发挥各种技术措施的科学组合,形成机械技术和食物技术相结合,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结合的农业系统,实现长远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水则水,宜观光旅游则发展旅游的高效农业群。
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总结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农业的经验和教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市场化,发展平原农业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二是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的格局,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三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包括参与国际竞争,比如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等。前两条要靠政府和市场来解决,而只有第三条是最根本的,即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经营方式。
我国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可以成为我国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大经济区。其一,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其二,生态省的建设成就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坚实的主观条件。在生态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三,工业经济基础和科教优势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物质基础。有综合工业体系、科教优势及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这些都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其四,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及其产品的开发,已打开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新局面。建设一批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同时,创造了一批绿色有机食品名牌。这就为产粮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起了示范作用,从而打开了产粮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新局面。
产粮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虽然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但是要把人们几千年来的耕作方式、农产品经销方式来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这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耕作技术上、物资投入上,以及科研等各方面都要有较大的改革,这就必须充分发挥产粮地区各级政府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3.5具备优势
充分利用现有生态优势,规划、实施“绿色有机农业工程”。“绿色有机农业工程”是指以经营绿色有机食品的产加销为轴心,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人们提出要建“绿色有机农业”,即建成农产品和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我省涉及到的“绿色有机农业工程”的重要项目主要有:农副产品和绿色产品加工基地等。各地市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落实好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如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产业化布局等等;要规划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规划,以推进我国地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制定向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倾斜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向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倾斜。比如:国家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政策应向我省地区倾斜,增加中央财政投资和国家发展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提高国家基建投资比重,用于建设“绿色有机农业工程”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及资源型城市建设。就这样,我省绿色有机农业被扶植起来了,也为全国树立了示范典型。
依靠科学进步,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我省地区各级政府要通过科技进步,推进绿色有机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增加绿色有机农业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农业产业,实现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高新技术化,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完善绿色有机食品供应链。从绿色有机食品供应链的结构来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连接着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连接着连锁超市专卖。这里关键的是物流配送中心起着连接生产和销售的纽带作用,是整条供应链的关键所在。从我省的实际看,绿色有机食品供应链的两头(生产基地和连锁超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缺乏稳定、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因此,各级政府要为市场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优化绿色有机食品供应链。当前,主要应建立和规范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健全新产品开发机制。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产销管理体系建设。我省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必须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要用经营企业的思维谋划农业产业,走大企业带动、大基地联动、大产业运作的产业化发展路子;整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形成一个完善的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营养、优质食品的产销管理体系。
牢固树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新观念。首先,要教育广大农村领导干部认清建设绿色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农业、国际化农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东北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其次,要让农民认识到化学农业、“黑色农业”已走到了尽头,而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是未来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是农民增加劳动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再次,有条件的地方可首先培育一批绿色园区起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自觉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产业。
略……
上一篇 : 植物提取智慧工厂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