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可行性研究 > 案例 >

旅游文化街区建设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发布时间 2019-01-24 10:22:16 来源:中经纵横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文化历来都在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城市需要一种活的历史,每个公民以需要一种文化去留住认识家乡的内涵。是辽代契丹民族发祥地,古城遗址的发现,皇族古墓勘察,展现了辽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契丹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十分迅猛,但遗憾的是在很多地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消失,城市景观千城一面。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研究者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各大城市纷纷从自身文化历史出发兴建了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文化街区。建设古文化一条街,也正是从这一点考虑的。城市发展的历史性使城市在空间,功能,色彩,象征意义上都呈现出连续特征.只有保持城市文脉的延续,才能体现和彰显城市的地域个性。城市不应是钢筋水泥森林的代名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应该蕴含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东邻省会沈阳市,南靠渤海辽东湾,与大连港南北相望,西与锦州港、京津地区衣襟相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处于辽西走廊关内关外的节点地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沿海经济区交汇处。太平区作为重要的市辖区,的地理区位使得太平区既可以直接参与沈阳经济区和辽西沿海经济区的建设,积极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区域范围来看,太平区作为五个辖区之一,处于主城区、阜蒙县和新邱区的中间地带发挥着贯通中心、阜蒙县和新邱区的桥梁作用。


太平区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海州露天煤矿是中国解放后建成的亚洲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是“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目前的海州露天煤矿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曾开采垂深达375米,总面积接近30平方公里,是故宫的38.6倍,拥有“亚洲第一露天煤矿”的称号。除了壮观的海州露天煤矿矿坑和巨大的煤矸石山外,太平区还拥有大型采煤车、蒸汽机车等为代表的大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这些工业遗产特色鲜明,其中海州露天煤矿极为壮观,给人极大的心里震撼,是具有极高观赏性、唯一性、历史性,文化内涵丰富的高品位旅游资源,且这些工业遗产旅游资源面积巨大,是具有战略竞争力的资源,是太平区产业发展的最特殊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及创建转型示范市的契机下,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的客商大量增加。但是旅游文化商品购物设施建设滞后,为促进文化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选择黄金地段建设一座以经营古文物、玉器及旅游商品为主的文化街是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本项目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


2.2 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根据及太平区总体城市规划,经与市规划局多次衔接,项目建设地点初步选在太平区高孙路以东,福宇博物馆以南,项目占地面积为27516平方米。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品位,弘扬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纯学术的观点来看“城市是属于记忆的艺术”,旅游文化街区是维系人们精神与物质世界存在的根。是辽代契丹民族发祥地,古城遗址的发现,皇族古墓勘察,展现了辽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契丹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作为辽代契丹民族发祥地,文化底蕴积淀深厚。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品位,弘扬灿烂的历史文化。


(2)项目的建设对凸现风貌和传统格局、展示城市发展历史、带动特色旅游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太平区依托海州露天矿国家矿业公园这个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平台,创立了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不但代工孙家湾国际矿山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太平区民间艺术品及古玩市场的形成。


的工业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是开发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和加快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阜矿集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非煤经济超常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将有助于提高的知名度。城市的转型要依靠一、三产业,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是适应城市转型、充分利用矿区资源的需要。而建设一条能够体现历史民俗、古建筑风貌和特色文化产品的繁华街道,使其成为展示文化的缩影和窗口,对凸现风貌和传统格局、展示城市发展历史、带动特色旅游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3)项目建设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需要。


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重点的、不可再生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也是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些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失去了生存空间而濒临灭绝;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个性和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它的存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它根植于人所处的时空、周边环境和社交活动之中。而这种特性使其消失和破坏更容易被忽略。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丢失,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工艺技术、传统风俗的传承,我们失去的将是数千年文明、文化积淀的特定基因和内涵。这种遗产是民族精神和创作的源泉,是历代人积累的价值和经验宝库。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对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也更加重视对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需要。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适时的、必要的、可行的。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社会发展状况


3.1.1人口


有5个辖区: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2个县: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以及经济开发区和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区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总户数642639户,总人口1930705人。其中城市人口780351人,农村人口1150354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863947人,农业人口1066758人。人口年增长率1.25‰,人口自然增长率0.91‰,人口密度186人/平方公里。


3.1.2经济概况


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530 亿元,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2亿元,年均增长4.3%;工业多元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75.7%,液压、氟化工、皮革等重点产业集群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平台完善。服务业增速高于经济发展增速,集聚区初具规模,金融、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3.1.3社会消费品现状


2015年银行晋升全国城市旅游文化产业银行百强,盘锦分行开业;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德尔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天佐羊绒在新三板上市;全年新增贷款77亿元。出台11条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成功举办玛瑙、皮革等展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增长7.4%。


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5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678元、11100 元,分别年均增长12.3%、11.7%,增速高于经济发展速度。


3.2 旅游业发展状况


3.2.1辽宁省发展状况


辽宁省是中国旅游资源发达省份之一,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资源都很丰富。早在30多万年前,辽宁人的先民已在辽河流域繁衍生息。5000多年前,辽宁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最发达区域之一。从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朝阳牛河梁遗址等文物发掘实物证实,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特别是清王朝发迹于辽宁,这里有与北京故宫齐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和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还有以雄奇险峻和战略位置重要而闻名遐迩的九门口长城。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冰峪沟、鸭绿江、金石滩和亚洲最大的本溪地下水洞等风光名胜久负盛名。大连、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和西部的秦、汉、魏、晋、辽、明、清史迹驰名海内外。辽宁省现有文物古迹1.13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4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7处,省级森林公园4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近年来,辽宁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如蒸气机车旅游、康复疗养旅游、仿古旅游、工农业旅游和商务旅游等。各地举办的民间节庆活动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最著名的有大连国际服装节、国际清文化旅游周、千山国际旅游节和棋盘山冰雪旅游节等。现在,辽宁省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现有旅游饭店30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175家;旅行社37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8家。


辽宁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正逐步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在冉冉升起。2010年1至6月份,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8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3%;旅游外汇收入5.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国内旅游收入3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全省旅游总收入5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尤其在全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旅游业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3.2.2旅游现状与预测


位于辽宁省西北部,面积10355平方公里,人口193万,辖四个区、两个县级市、县,是辽宁省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具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优越的区位优势、浓郁的文化风情、巨大的发展潜力,使的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03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0余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约占1%),旅游收入达3.3亿元。


海州露天矿作为八景之一,由于采煤生产在一直继续,为保障安全生产,矿务局并没有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对外开放,但仍吸引了部分来阜游客的参观。据资料统计,仅这部分人大约每年就有3万人左右。国家批准海州露天矿依法破产后,原矿坑、铁路、公路将废弃,将这部分资源利用起来开发旅游项目是十分有价值的。


海州露天煤矿位于医邬闾山余脉北麓,傍细河南岸。露天采场面积6平方公里,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地面海拔标高175米,现开采最深标高为海拔-175米,现开采深度达350米。作为亚洲的第一大露天煤矿,其气势雄伟,煤层为上侏罗系陆相地堑沉积生成,矿田地质构造受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控制,有三个复合煤层和七个煤层,这些将极大地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到此一游,也将吸引地质专业人士到此考察,预计海州露天矿年接待游客将达20万人以上。


3.3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3.3.1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沈阳等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的辐射、旅游产业的成长等诸多有利因素,都给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3.2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将进一步完善


十年的经济转型使在信息、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3.3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转型示范市的确定带来的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机遇以及市民和流动人口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市场将进入新的消费升级阶段,商品更新进一步加快;假日消费,科技、文化、教育消费和生活服务消费的增长,将为城市旅游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4市场定位


我们的目标市场定位是通过自己的设计,从长远的宏观的角度出发,将古文化一条街打造为“典范第一街”。为其植入一个具备自我生长功能的精神内核,让其逐步形成自我的旅游文化产业特色价值体系和文化特征。设计力求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内涵,营造以旅游文化产业、文化、餐饮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建成后的古文化一条街重在突出文化价值,还原其历史的真实性、文化的延续性和风貌的整体性。传统的唯一经济开发模式逐渐转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评价标准转向自然、人文、历史、经济等综合体系的评价。因此在设计中将结合当今科技生态新技术,在可能性情况,将生态环境营造到应用性的极致,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生态街区。


​略……

上一篇 : 蜂蜜产品加工生产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下一篇 : 电捕焦油器改造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