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可行性研究 > 案例 >

治理(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案例)

发布时间 2018-12-29 11:02:23 来源:中经纵横

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项目周边区域现状


是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北距省会济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圣地曲阜市74.6千米,是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的中点。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商城临沂,西濒黄河。是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1532.7米,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位于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黄金线中心位置,毗邻文化发源地,如图2-1所示。景区规划面积16km2,景区内水面5.2km2。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图2-1:位置与平面图


近几年,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周边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亟需提升改善。经实地调研与专家多次探究,及周边基本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1)北侧环岛现有地势不能满足蓄水后要求。尤其南侧原有驳岸,需要重新加固、维修,原有码头、北侧及西侧沙滩不能满足现有要求,需重新优化改造。


(2)东侧岛屿及西侧坝体设施陈旧,现状多原始荒草。区域需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植物措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提升区域生态环境。


(3)南侧区域排水能力不足,极易造成雨水存积,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生产。由于片区地势较低,排水设施又不完善,极易造成雨水存积,为此,片区需及时进行排水工程建设,为当地人民安全、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周边生态环境需要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生态环境提升。为改善整体环境共同提升,需要新挖河道引水至下游,建造生态湿地,提升区域生态效益。


(5)南、北河道年久失修,河道渗漏严重,水资源拦蓄能力低,无法有效为周边提供水资源保障。与此同时,河道淤积严重,过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河道行洪。为此,河道需要及时维修、续建、清淤,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2.1.2 项目实施背景


项目区位于泰城南部,岱岳区内,近年来随着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生态环境质量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加快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变得尤为迫切,促进人水和谐发展已成为周边区域的主要任务。


为改善景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更好的将区域内水系联通,形成层层跌水,绿树茵茵的生态景观。拟通过河道治理清淤、道路修复、景观建设、驳岸加固、蓄水池建设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的建设等措施打造人水和谐的美景。


项目区发展定位为:通过水生态综合治理及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不仅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及排涝能力,改善水环境,促进河道生态建设,还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和旅游城市形象,为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资源、水生态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


2.1.3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行业发展前景好


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根据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1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旅游业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约3.84万亿元,增长18%,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增幅大大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被称为永恒的朝阳产业。


2.1.4 强大的居民消费能力,促进项目建设。


我国乃至全世界,迎来了一个文化旅游的大时代。首先,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国际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就将进入休闲消费、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中国早在2008年时人均GDP就超过了3000美元,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已触及休闲、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中高线,我国旅游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消费升级将是伴随我国经济成长的一个长期主题,而国内旅游业将长期受益于这一进程。其次,逐步向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将是政府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宏观政策调整的风向标和着力点。同时,随着居民社保体系和制度的不断健全,居民对未来的不稳定预期将得以改善,这将进一步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符合国家、省、市“十三五”展望中提出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底线,以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逐年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综合治理。加大系统治理力度,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强沿海沿河环湖污染源治理。


2016年1月8日,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其中提到: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完成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和泰山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市级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加快市旅游经济开发区、徂徕山汶河景区建设,创建徂徕山汶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挥泰山龙头作用,丰富提升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和各旅游要素内涵和品质,深入实施旅游满意度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国内外旅游目的地体系;积极推进旅游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项目,培育发展新亮点。


水治理(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是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的重要举措,可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为民办实事。同时,项目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完善了旅游业发展,为城市增添新的亮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到要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


2)《“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开发温泉、冰雪、滨海、海岛、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和国民度假地。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


制定邮轮旅游发展规划,有序推进邮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升港口、船舶及配套设施的技术水平。制定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发展适合大众消费的中小型游艇。支持长江流域等有条件的江河、湖泊有序发展内河游轮旅游。


拟实施醒目将改善地段区域自然与生态环境、减少洪灾影响、合理利用水利与土地资源,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


3、项目符合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建设水生态文明”的相关要求


(1)水生态综合治理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十八大报告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目标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因此,大力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2)水生态综合治理是现代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水生态综合治理,强调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给水休养生息的环境,化水害为水利,使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洪安全、排涝安全、工程设施安全;有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保障工业用水、居民用水、城乡用水和生态用水;有利于营造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人水更和谐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风光带;有利于挖掘、弘扬厚重的水文化、现代水利科技知识;有利于建立以水系为骨架、与水资源相匹配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建设发展构架,可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亲水、近水、滨水而居的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4、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整体提升了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按照国家发展产业的大政方针,建设开拓休闲旅游与地域自然环境的融合创新。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提升知名度。项目的建设,是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艺术、水资源保护治理与现代旅游有机的结合,将成为独具个性并蕴藏浓厚内涵的现行现代化特色旅游区。


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大大的提升了现有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整体项目的策划避免了小规模开发造成整体环境的破坏,该项目融入了历史文化与人文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内容,提高了休闲旅游的品质和品味,将迅速带动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


5、满足人们多元化生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文化教育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我国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消费结构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实际支出和所占比例都在不断增加。与20年前相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逐渐由被动接受变为文化生产的引导力量。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体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产品消费等领域转移,不仅在衣、食、住、行、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体育康复、旅游休闲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对休闲旅游生活的体验需求。


6、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是提高居民归属感和建设一举多赢的民生工程的重要示范


由公园绿地、森林植物和河流水系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城市生态景观体系,是维护公众健康和优化城市环境的核心载体。通过本项目建设,既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又有利于提升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项目的建设将打造具有特色的绿色风景线,直接带动旅游观光、运动健身、餐饮娱乐等休闲产业和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回馈社会和周边居民,为提升区域整体生活质量、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及生态休闲需要提供必要支撑,是一项一举多赢的利民工程。


7、扩大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500个新工作岗位,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市场分析


3.1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行业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污水处理已日渐成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污水处理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是防止水体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今后一段时间,依据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文件,与生态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污水处理行业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1.1 我国水环境状况仍待改善


1、河流总体呈现一定程度污染


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以及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2.1%、19.0%和8.9%。


图3-1:2015年我国十大流域水体状况


2、地下水污染状况堪忧


地下水方面,2015年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点总数为5,118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0个。水质优良的监测点比例为9.1%,良好的监测点比例为25.0%,较好的监测点比例为4.6%,较差的监测点比例达到42.5%,极差的监测点比例为18.8%。


图3-2:2015年全国地下水监测点水质状况


从上图来看,水质较差、极差的监测点合计占比超过60%,水资源状况有待进一步的治理和改善。


3.1.2 国内水环境改善具有艰巨性


1、用水量及废水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至2014年期间,全国的用水量由5547.80亿吨增至6094.86亿吨,增幅为9.86%,与此同时,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由482.40亿吨增至716.18亿吨,增幅达到了48.46%。


图3-3:2004-2014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


截至2015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6.1%,相比中等发达国家的80%左右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国内城镇化、工业化的继续推进,用水量、废水排放量仍将持续增加,其中废水排放量的较快增长对水环境改善构成制约。


2、水环境呈现复合型污染的趋势


近年来,由于城镇人口扩张引起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以及农业化肥的普遍使用,使得废水排放量中的有机物含量显著提升,化学需氧量COD(主要由有机物引起)由2002年的1,367万吨增至2014年的2,294.60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与此同时,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TN(总氮)、TP(总磷)等污染物含量的上升,使得水体污染问题趋于复杂。


除主要污染物的处理与治理问题外,水环境污染的范围由流域污染向湖泊、地表水、地下水蔓延,使得居民饮用水污染问题加剧、综合治理难度加大。


3.1.3 污水处理向高标准阶段发展具有长期性


我国水环境的改善有赖于污水处理、污染整治的综合运用。污水处理方面,国家通过财政及政策扶持,不断促进水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2009至2015年期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由1878座增至3542座(数据来源:住建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25%,污水日处理能力由1.05亿吨/日增至1.70亿吨/日。


图3-4: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能力发展情况图


虽然我国污水处理设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污水处理水平与全社会关于水环境改善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包括:


1、污水处理设施仍存在缺口


根据住建部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1.90%、县城污水处理率为85.22%,该数据相比发达国家接近100%的污水处理率仍有提升空间,部分污水处理设施缺失的城镇仍有设施新建需求。


2、已有设施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动态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的污水排放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即便已有设施满足当下需求,一段时间之后,会重新出现处理能力的缺口。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制约因素,对已有设施升级改造是较为经济、高效的解决途径。


除处理能力不足外,国内污水处理设施还存在处理标准不高的问题。随着水环境质量的社会关注度不断加大、相关法规对污水排放的标准日趋严格,以及新环保法对区域水环境问责制度的建立,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需求日渐迫切。


3、深度处理和回用水平较低


我国南方及北方区域的水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其中南方存在水质型缺水的情形,虽然水体丰富,但受污染影响,自然水体经净化处理后仍难以达到高品质饮用水的状态;北方则存在水源性缺水的情形,自然水体相对匮乏。


对于水质型缺水,如果在污水处理环节便能够做到深度处理,则将改善自然水体质量;对于水源性缺水,如果加强回用力度,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满足北方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在深度处理及水回用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我国污水处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设施建设及改造、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污水处理向高标准阶段发展将经历长期过程。


3.1.4 中小城市是改善国内水环境的重要领域


1、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截至2015年末,国内城市与县城污水处理厂数量及处理率的对比如下:


图3-5:国内城市与县城污水处理厂数量及处理率


从上表来看,我国城市的平均污水处理厂数量接近县城的3倍,平均污水处理量超过县城的10倍,而污水集中处理率也高出6个百分点。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正在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县城方面仍然需要加强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一季度,36个大中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水处理总量为46.9亿立方米,而剩余约2200个城镇的污水处理量总和仅为79.5亿立方米,即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形,中小城市及其下辖县城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发展潜力较大


2009-2015年,我国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的变化情况如下:


图3-6:2009-2015年我国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的变化一览


上图中,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率由75.25%增至91.90%,增幅为22.13%;县城的污水处理率由41.64%增至85.22%,增幅达到104.66%,虽然县城污水处理率水平仍然低于城市,但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城市当中,大型城市在专业化管理体系、资金、人员等方面的资源较为充沛,水环境保护的启动时间较早,污水处理设施较为成熟、处理标准相对较高;中小城市正处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健全阶段,近年来保持着一定的新建、改建投入;县城因发展资金相对滞后,存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不足或已有设施处理标准偏低等问题,由此决定了县城的发展潜力较大,将逐步进入水环境设施建设及改造的高峰阶段。


3、中小城市是改善和提升国内水环境的重要领域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强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提升质量增加数量。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大型城市土地、人工成本快速上涨造成工业企业迁出的背景下,中小城市及其下辖县城的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力量。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小城市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建及改建正在提速,然而,资金、技术、人才与管理体系的相对缺乏,使得建成的设施往往存在建设缺陷或稳定达标风险,加上各类工业排污企业从大城市迁到中小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使得中小城市形成水污染量多、面广、技术难度大、综合性强的格局,中小城市已经成为改善我国整体水环境的重要领域。


综上,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建、改建将集中于中小城市,提升中小城市及其下辖县城的污水处理水平,对我国水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3.1.5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前景


水环境是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含伴生污泥处理)是关系社会发展质量的战略性产业之一。未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主要推动力如下:


图3-7: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机遇


1、持续需求提供长期动力


截至2015年末,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为91.90%、县城污水处理率为85.22%,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未来一段时间仍存在新建处理设施的需求。除此之外,环保法规趋严,以及居民对水环境质量关注度的提升,使得污水处理存量设施的升级改造需求日益迫切。


2015年末,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达到3,542座(数据来源:住建部),未来污水处理厂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长。庞大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是专业化运营需求的基础,市场的持续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长期动力。


2、政策扶持加快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密集推出了多部与水环境改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表3-1:我国相关政策一览


(1)类型主要内容


产业规划方面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使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实现县城污水处理率达85%左右、重点镇达70%左右;城市方面,2020年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


行业投资方面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发布的《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处理水平正常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废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将分别达到10,583亿元和13,922亿元;而在既定控制目标下,“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废水治理投入将分别达到12,781亿元和15,603亿元。


环保责任方面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严重的环境破坏行为界定为刑事犯罪,并相应配套了刑事处罚措施;2014年4月,环保法正式修订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环保法确立了严厉的行政问责措施,这将导致地方政府对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环境状况给予空前的重视。


(2)配套财税政策


方面2014年12月,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污水处理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地方国库,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从上表可见,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持续向好、环境执法力度不断趋严,污水处理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增强,从而促进本行业的快速发展。


3、第三方治理渐成惯例


国际上污水处理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主体通过付费方式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从而实现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各行各业进入细分化、专业化时代,观念上也逐步从“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付费”,从而使企事业单位专注于自身业务,而由专业化的环保服务企业负责环境的改善。


2014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从总体要求、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创新企业第三方治理机制、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组织实施六大方面,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给予了发展政策指导。前述文件的落实,将意味着第三方市场主体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进一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4、污泥处理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将得到提升


在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关于污泥处理处置的意见是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2015年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前述政策法规对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指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污泥处理的发展桎梏将得到解决


长期以来,污泥处理处置未能形成清晰的收费模式,影响了我国污泥处理领域的快速发展。2014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提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按照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制定。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暂时未达到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水平的,应当逐步调整到位。


上述文件明确提出在污水处理费中考虑污泥处理处置成本,为包括污泥处理设备供应、污泥处理运营和建造等业务的发展,提供了盈利来源的关键政策支持。


我国污泥处理领域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具备较强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实践经验的污泥处理企业,未来将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3.2 我国旅游行业分析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增幅收窄,寻找发展新方位的关键一年。在中央出台的41项促旅政策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54项“治旅方略”的等红利政策推动下。2016年我国旅游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入境旅游继续复苏,出境旅游回归理性,三大市场进呈现均衡发展新格局。2016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69万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1%和13.6%。基本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发展目标。报告还指出,在国内经济基本面稳健和旅游消费常态化的支撑下,当前旅游经济发展处于持续较快发展的通道,对2017年旅游经济总体上偏向于积极乐观,国内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理性发展,入境旅游继续回暖,旅游投资维持高位,旅游就业稳步增加。


1、入境旅游市场恢复性增长、已连续六个季度稳步攀升


2016年旅游需求增长旺盛,亲子游、自驾游、周边游、都市休闲等旅游形态成为越来越多百姓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市场发展持续繁荣,全年全国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3.6%,约为宏观经济增速的两倍。2016年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入境旅游实现外汇收入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呈献出稳步增长的新态势。港澳台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外国人市场企稳,韩国是目前入境游的最大客源国,泰国和蒙古旅华游客数量增长速度较快。2016年出境旅游增长趋于理性,但增速有所放缓,2016年出境旅游规模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5.1%。


2、“新格局、新动力、新发展”、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主题


2016年我国旅游产业景气指数为129.2,处于“较为景气”水平,景气水平较去年有所上升,微观企业景气水平低于宏观产业景气水平,新旧业态景气程度持续分化,旅行社等行业重组加剧。广大旅游企业、商业力量、社会组织特别是孕育于市场需求、基于市场逻辑的新型市场主体成长起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新格局,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新动力。


一些旅游企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如锦江国际、海航集团、万达集团等相继提出追赶迪士尼、途易、运通、JTB等国际旅游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发展目标;华侨城、方特、宋城、中免等成为行业国际排名前列的品牌;中国旅游集团公司、首旅集团、岭南集团等对行业的兼并重组重塑了竞争格局。


市场主体已经成为行政主体之外促进旅游经济繁荣发展的另一支战略主导力量,产生了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市场主体,例如携程、去哪儿、蚂蜂窝、我趣旅行、众信、凯撒、环球漫游、百程旅行等资本驱动的新型市场主体;面向中远程交通服务的海航旅游、春秋航空、奥凯航空等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及航班管家、高铁管家等服务商;面向目的地居停生活服务的铂涛、如家、维也纳等旅游住宿供应商,海昌海洋世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方特欢乐世界等主题公园运营商,大众点评、美团网、神州租车、易到用车等“互联网+”的平台企业,这些一开始就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基因的企业,与传统的国旅、港中旅、华侨城、首旅、锦江、岭南等中央和地方国资背景的旅游集团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新时期的市场主体战略格局。


商业环境在旅游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显,像伦敦、纽约、巴黎、香港国际化大都市之所以得到游客较好评价,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代表当代生活品质的商业环境。


3、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以“515战略”为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与治理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以大数据、旅游扶贫、文明旅游与旅游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更讲法制与规范的治理准则,更加多元与专业的治理同盟,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治理架构,成为2016年我国旅游治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标志。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3663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共5.7万座)的76.6%。


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1+3”旅游治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截至2016年年底,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市达到20个,超过了全国省区市的半数以上;13个设区市、34个县成立了旅游警察,5个设区市和9个县成立了旅游工商分局,5个设区市和44个县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目前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共计500个,逐步建立全域旅游示范的全国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4、发展趋势


(1)越来越多的家长期望通过旅游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暑假放假时间长,许多家庭借此机会举家出游。


从出游方向来看,受限于家长时间,国内亲子游关注度更高。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预订暑期出游的消费者中,3 人及以上出游订单占比超过5 成,7 月中旬将迎来亲子出游高峰。


(2)从出游方式来看,省心省力的跟团游依然是国内长线游首选,而自驾游、高铁游则是周边亲子游主流。2016年6 月16 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门票预订持续火热,预计将在暑期迎来“井喷”。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亲子游预订量环比大幅增长, 长线游行程安排大多为4~6 天。从亲子游目的地来看,北京、南京、西安、成都、洛阳等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是出游大热门,上海、厦门、黄山、张家界、青岛、桂林等适合休闲放松的目的地同样人气高涨。价格方面,受机票、酒店等旅游资源价格上浮影响,国内亲子游产品报价较平时上涨15%,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随着出游次数增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带着孩子玩转国内,而是倾向于出境看世界。今年以来,国人出境旅游迎来一大波利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对中国游客延长签证有效期;瑞士、意大利、瑞典、德国、芬兰等欧洲国家纷纷在中国增设签证中心, 消费者可在“家门口”办理签证。


(3)在众多利好带动下,出境亲子游报名格外火热。受签证办理时间等因素制约,2016年7 月团期出境长线游预订临近收官,出境短线游人气爆棚。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出境亲子游目的地集中在周边国家,以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为主,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比较热门。出境长线方面,美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法国等目的地同样受到消费者欢迎。此外,也有不少家长选择带着孩子前往马尔代夫、巴厘岛、长滩岛、塞班岛等出境热门海岛。价格方面,出境游报价较平时上涨20%左右。


3.3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3.3.1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需考虑的因素


本项目在进行目标客源市场定位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1、旅游需求


包括家庭结构、人均收入、文化水平、旅游欲望与偏好等要素。一般来说,人口多,人均收入高、增长快,且旅游欲望强烈,则旅游需求大,从而旅游市场客源充足。


2、旅游消费特点


不同的潜在的旅游者,由于其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性格、文化背景、习惯等的不同,其旅游消费的特点业存在着差异。


3、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人们为何被吸引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是因为那里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某些他们在自己住所或其他地方不能得到的东西。


1)旅游资源品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越有品味、越有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2)区位条件:包括空间距离、交通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在收入和交通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距离较近的旅游区能吸引较多的客源,距离较远的旅游区则相反。交通条件是游客可达性的前提。交通越便捷,可达性越强,则越能吸引旅游者,客源市场就会扩大:否则,客源规模就会受到限制。


3)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供给能力:服务设施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无疑是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它是吸引游客的条件之一。除此之外,目的地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工作效率、安全保障、旅游环境等,都是影响客源地市场的重要因素。


4)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会形成争夺客源的竞争局面,游客会被分流,进而影响客源规模。但在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异质化的情况下,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难以被替代,就会形成互补关系,这有利于客源的聚集和规模的扩展。因此,要求旅游区建设项目富有创意,旅游产品应突出特色,突出亮点,以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和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3.3.2 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于选择


1、客源市场区域分布定位


项目目标市场人群来自及其周边城市与当地的全年龄段人群。


项目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不应是单一目标,而应是多目标的;不应是固定的,而应是动态的,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将周边市县等地定位本项目的一级客源市场。本项目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与这些旅游景点相互结合,加上本项目的旅游主题特征优势,倘若组织得当,旅游线路安排合理,形成一条境内游线路,在现有景点热线的带动下,必将有更多的游客来访。以本项目为中心,方圆300公里的范围覆盖了众多城市。这些城市游客均能便捷的到达本项目所在地,将这些城市作为二级客源市场。


根据以上分析,初步预测一级市场占60%、二级市场占40%。


2、出游动机和出游目的定位


近期应定位于文化休闲度假游市场;中、远期定位逐步扩大到自然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休闲游及其它客源市场。


根据目前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中对游客出游动机和目的地调查,以休闲度假为出游日的游客最多。因此近期内应继续发展节假日休闲度假旅游稳固已有的客源市场。


中远期随着景区业态的深度开发与发展,其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品牌特色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自然生态体验、户外运动休闲等客源市场将随着项目的建设完成来逐步开发。


3、游客年龄结构定位


近期及中远期都将主要定位于全年龄段人群。


上述目标市场定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的,是一种立体型的市场定位。根据这些市场定位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措施,将上述潜在的目标市场变为现实的目标市场,既定的战略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3.4 项目市场规模预测


3.4.1 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根据项目建设计划情况,将对未来游客发展规模做出预测。对景区未来游客规模预测时,应充分参考以下因素:


1、市场发展的促进因素:


1)大型项目的启动效应和景区的全面开发建设。


2)新的宣传和市场推广带来的景区知名度的提高。


3)旅游线路的联合、大型节日的造势将使游客量在短期内爆发式增长。


2、市场发展的抑制因素:


1)旅游环境容量对客流量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


2)周边其他同质旅游目的地对本区客源的分散。


3.4.2 旅游消费水平预测


旅游消费水平的预测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项目现状。


2、主要客源地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高低。


3、项目开发战略、建设情况以及主要景观的生命周期变化。


4、旅游消费构成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5、社会上旅游消费热点的变化。


6、不同类型旅游者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


根据景区的景点战略部署,项目在新建并投入运营的前两年,由于新建景区知名度低,景区功能尚未完善,游客人数不会很多,而且游客消费水平提高缓慢,旅游收入增加不明显。


3.4.3 游客规模预测


根据旅游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分析,综合考虑市场定位和各规划期的发展要求,对其游客规模年际变化做出预测。预计项目建成后年平均接待游客量可达360万人次。


3.5 项目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3.5.1 营销方式


1、广告方式:单位将选择有实力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产品进行新颖、别致的广告策划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并使之加深印象。


2、项目营销模式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要加大线上营销的力度。做好网站建设、微信、微博、微商、团购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模式,除了提供洮花岛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旅游价格、自然风景、人文特色、村庄特色、民风民俗、住宿餐饮信息之外,还能建议旅游者游览线路、时间安排、食宿安排等,实现从“卖产品”,转变为营销休闲生活方式。


3、单位将会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合作,参加全国性的、地区性的会展,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对旅游产品认可的基础上,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项目旅游产品,使项目能够被社会大众快速认知。


4、项目通过旅游O2O模式,发挥互联网在游前、游中、游后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高效管理。通过与旅游网站合作,将闲置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度假租赁的分级、整合、规模化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的在线展示和预订,同时借助平台影响力,通过APP与游客进行在线互动。完成线上信息展示、营销、互动、决策、预订、支付等乡村旅游游前的线上服务,到线下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体验的闭环过程。


5、在线上微信互动、网上订购、“关注抽奖”、“媒体网络互动、大众广泛参与”,线下“住宿、景观、闲趣、体验、游乐、畅享自然”基础之上,打造多种私人定制化的产品,通过网络可视化技术,提供项目产品的实时动态分享,让线上的消费者变为线下游客,线下游客变为线上消费的常客。


3.5.2 营销措施


1、高标准的建立企业、高标准的管理企业、高标准的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具备国家优秀企业的标准。


2、设置营销专项资金,加强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宣传服务,维护好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销会、宣传册、网络宣传等开发新的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做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项目产品质量,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5、探索与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式,引导客户开展多种形势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开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培养“懂技术、擅营销、融客户”的营销人才。


略……

上一篇 : 培南类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

下一篇 : 水上明珠游乐园项目投资可研报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