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宏观经济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高质量发展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未来

发布时间 2019-07-10 09:46:56 来源:中经纵横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明确方向和必然要求。高质量经济发展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而高水平金融开放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

  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提高国内经济效率和金融效率,也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强化国内外经济金融联系,提高国内企业和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实现中国经济惠及更多国内和国际民众的目标。

  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国际货币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在论坛上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金融开放》。课题组认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而高水平金融开放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为高水平金融开放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强势反弹 未来发展面临四重转变

  课题组认为,2018年,在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上升、增长动能趋缓的不利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表现相对出色,GDP同比增长6.6%,经济运行总体向好,稳中有进。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双向浮动特征明显,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宏观审慎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贸易计价结算、金融计价交易、国际储备等领域,人民币使用止跌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历经一轮波动周期,人民币国际化企稳提速,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自2017年三季度末的1.90开始走出低谷,2018年末,RII为2.95,较2017年初回升了95.8%,实现强势反弹,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官方数据显示,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过去十年,人民币国际化从无到有、从贸易项下向资本金融项下发展,从小币种晋升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2019年是人民币国际化十周年,也是下一轮SDR货币篮子评估的关键一年。站在新起点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将面临转变,在平衡中走向成熟。

  展望未来,课题组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面临四重转变:

  第一,环境转变。十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宏观经济迈入转型调整期,从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结构从双顺差转向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甚至下降;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敏感,各类价格波动加剧,汇率由前期的单边升值转换为双向波动,短期资本流动从前期的持续净流入转换为流出入快速变化。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扩张放缓,保护主义上升,对贸易与投资产生抑制作用;主要货币竞争更加激烈,从十年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高涨到当前各经济体强化各自主权货币地位;随着人民币国际使用与影响力增强,其收到的关注度上升,面临的责任和阻碍也进一步增多。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将影响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规模、结构、路径等。

  第二,动力转变。人民币国际化处于政策推动为主到市场驱动力为主的动能转换阶段。在近三年的发展中,这一动力转变已初露端倪,未来将进一步巩固深化;市场需求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源动力,政策大态势人民币国际化的辅助力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已基本到位,各类渠道已基本打通,市场供求将成为决定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主体部分。在市场驱动为主的模式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必然会呈现市场形态,非直线攀升,而是波动前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必然会紧扣市场需求,在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第三,结构转变。人民币国际使用结构由贸易为主体向资本金融为主体转变。十年来,跨境人民币使用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尽管贸易仍然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项目,但其份额呈现持续下滑态势:资本金融项下,特别是非直接投资的资本金融项目快速攀升,占比超过六成,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主体部分。2019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开放,这一结构将持续并得以巩固,人民币投融资将更加活跃。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人民币投融资成为跨境人民币收支的主体部分,人民币跨境使用及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和波动性也会由此上升。

  第四,政策转变。2009年以来,我国以跨境贸易结算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建立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配套设施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实际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未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将逐步完善,走向成熟:一是注重实效,低调推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博弈中以低调合作的姿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二是协调规划,市场调节。统筹各部门,加强协调规划和顶层设计,保障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连贯性,避免左右摇摆和反复逆转,管理方式由行政干预转向市场化调节为主、行政干预为辅。三是对接国际,明确可期。打造明确、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着力疏通或化解境内外机制冲突,明确细化相关政策,更加注重预期引导和政策沟通,保障市场信心,支持人民币走向国际。

  在进一步改革中实现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明确方向和必然要求。课题组认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而高水平金融开放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富有效率、稳健有序和包容共享等三个方面。高质量经济发展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其中包含两层含义。

  首先,中国经济成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可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行稳致远保驾护航。具体而言,富有效率的经济发展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有助于非居民提高对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购买力的信心,强化配置并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稳健有序的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吸收外部冲击,保证经济整体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巨大经济震荡;不发生破坏性极强的系统性金融危机,保持市场流动性,有助于人民币资产持有者和潜在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有利于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完整地行使贸易计价、金融交易和价值贮藏等国际货币职能。包容共享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寻求国际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将中国与世界融合在一起,提供庞大的中国市场和宝贵的发展机会。

  其次,高质量经济发展赋予人民币国际化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属性,并推动这些新元素更好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人民币国际化是富有效率的,是稳健有序的,是包容共享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以实体经济国际化为基础的“本币优先”原则自然演变的过程。由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本土跨国企业来主导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融资活动,在同等便利条件下优先选择本币计价结算,那么,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将“效率元素”输出到全球范围。人民币国际化使得本国居民免受汇率风险影响,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非居民实现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和对冲风险等多重目标。不仅如此,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可为“一超多元”国际货币格局注入“稳健元素”,有望缓解全球经济失衡和系统性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人民币国际化体现了中国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良好意愿和历史担当,包容性经济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题中之意,人民币国际化是将“包容要素”传递给世界的货币载体。

  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更加适配的金融体系,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第一,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提高国内经济效率和金融效率,也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消除国际资本流动障碍,有利于增加国内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改善治理环境,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提高本土金融机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增强了国内外经济联系和金融联系,通过金融政策外溢性以及资本和机构“走出去”等渠道产生双向、互惠影响。第二,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强化国内外经济金融联系,提高国内企业和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面向全球的金融开放有助于实现多元化投资组合、改善融资结构、促进金融机构有序竞争、完善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只要应对好开放过程中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即可提高投资者、企业、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随着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健性元素也将通过外溢效应输送到其他国家。第三,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实现中国经济惠及更多国内和国际民众的目标。金融开放有利于增加多元金融供给,促进金融科技进步,解决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有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一带一路”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向世界提供公共物品,也是中国倡导包容性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具有鲜明普惠特征的新型全球化。

  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开放策略对本国经济发展及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巨大,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开放,不仅可能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后果。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必须在进一步改革中逐步实现,这同时也是提高金融体系对于高质量经济发展适配程度的必然要求。当前工作重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要以稳健发展的实体经济为根基,要夯实以企业和金融机构为核心的微观基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良好互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要有效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合规意识,积极应对开放过程中的风险挑战。

  第二,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要以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为前提,要进一步改革国内金融市场,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发展金融市场,既强化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增强市场对外部冲击的吸收能力。在金融市场扩大开放进程中,应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作为重中之重。

  第三,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要求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之匹配,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制度支持。要加强以人民币支付结算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注重金融制度、金融标准等软性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要以完善的金融管理作为安全保障,不断强化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管理能力建设,保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产业优势。积极推动负面清单优化、依法管理、安全保障以及其他配套协调等外商投资管理工作。将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上一篇 : 上半年民航投资430亿超预期 较去年加快26.3个百分点

下一篇 : 包商银行存量同业存单置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