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宏观经济 >

黄益平:中国的金融科技,要小心被“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 2019-07-04 09:28:39 来源:中经纵横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说,中国金融监管架构要更新,要“走在前面,拥抱技术”,理由是过于严苛的金融监管可能使得行业落后。

  2019年7月2日,在腾讯新闻·原子智库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主题为“融合·迭新——数字驱动下的金融与消费”的腾讯夏季达沃斯主题夜话上,黄益平发表了这一观点。

  黄益平建议,监管层要拥抱技术,“加密数字货币也要思考”,但“如果一直关着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短期是保住金融稳定了。但是如果一直缺席,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黄益平表示,目前的分业监管框架需要更新,因为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基本上都是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尽管它们有风险,但与金融科技相结合,“能带来很多生产力”。

  此外,黄益平还建议监管层要“花更大力量来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设施,例如通信技术”,并关注大数据的整合和运用,并在“大数据的效率和保护隐私之间取得平衡。

  以下是黄益平演讲的内容。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的数字金融行业,这个行业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催生出来的,应该来说,我们确实做的不错。

  两周前,我到华盛顿跟IMF做了第二次的闭门研讨。拉加德亲自来讲话。为什么他们会作为一个国际组织跟我们做年度闭门研讨?原因在于中国的数字金融做的比较好。18号研讨那一天,拉加德讲话直接提到Facebook这件事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中国很多研究者和从业者来说,也是很大的刺激。

  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过去在一线领域做的不错。假如说像这样的国际性加密货币成功,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觉得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思考的。

  我想简单地跟大家看一下,有两家机构评选2018年世界金融科技一百强,前十名里面有好几个是中国的公司,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我们有一些所谓独角兽金融科技公司,在全世界来说规模都比较大。但是我们最成功的地方,还不在一些大公司,最成功的是我们的金融科技或数字金融,有非常突出的普惠性。

  我们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了一个“北京大学普惠金融指数”,把每一个地区的指数都编出来,从2011年到2018年。左边的图是2011年,右边的图是2018年,简单来说,大家可以看到右边图各个地区之间的颜色相似形越来越高,意义是什么?七八年时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性差异在不断地缩小。

  换句话说,原来相对滞后的地区,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上面正迅猛赶上来,这恰恰是我们想看到的普惠性的方面,数字金融在这方面显示出了独特优势。

  我们也做过很多研究,看看这些数字普惠金融对我们的经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我们有很多的实证研究、统计分析,大致来看对创新、创业、支持收入增长,甚至支持收入的公平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有很多实证的分析。为什么普惠金融做的相对比较好?我一般的看法是三条:

  第一条,在传统的金融领域里面,一致性的金融政策比较严重,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比较多。一定意义上来说,导致了我们对普惠金融潜在客户的服务相对不足,最典型的是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这个群体的服务不足,所以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一起受到的欢呼。

  我最近去美国,同时参加了一个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写的报告,比较中美之间的移动支付体系。他觉得中国的移动支付做的非常好。美国很多老百姓基本上已经享受到了比较充分的支付服务,拿出信用卡一拍就解决问题,还有其他的原因。在中国支付宝、微信支付起来以前,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支付手段的,所以这个是一个很重大的区别。

  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说明今天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做的最好的地方是普惠金融,我们在一定意义找到了可能的方法,支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江小涓老师提到了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这两家银行每年都是放上千万的贷款,完全不见面,这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普惠的方面。

  但是我们在数字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也碰到不少的问题,这是我们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做的另外一个指数,叫金融科技情绪指数。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公众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其实是在起起落落,振荡非常厉害,当然背后也反应了我们面对的风险,所以我们仍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今年3月份,一个哈佛大学历史学家来参加我们的发展高层论坛,我们一起聊天。他跟我说,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非常有意思,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他说你看我在美国生活,基本上都是写支票做支付,我去日本的时候,一般都是用现金做支付。但是我到中国来,当然他没有支付宝,他也没有微信支付。他说我看你们整天都是用手机支付,感觉三个国家在支付这方面似乎是处在不同的朝代。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他接下来说了一句话,他是一个历史学家,不是经济学家,作为历史学家,他说他的观察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最后的决定因素不是军事力量,而是金融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去年4月份我们北大到英国办一个海外校庆活动,学习英国的工业革命史,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一位经济学家发现,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其实是靠金融革命催生的,技术在工业革命发生以前早就已经存在。技术一直没能转换成工业革命,原因在于没有大量廉价的资金帮助转化。蒸汽机的技术永远是一个蒸汽机的技术,只有金融革命才能帮助它变成工业革命。

  经济学界一直有个李约瑟之迷,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我不展开来讲,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金融体系不够发达,所以有没有技术都很难推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易纲行长最近一次讲话讲,未来国际金融的竞争很有可能就是集中在金融科技领域。这个是跟我们前面提到的Facebook提出来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金融科技,我不是说金融科技未来就会决定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结局,但是金融科技会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国际竞争力的力量。金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如果金融科技是用的,未来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怎么样认为它是一种好的金融?我觉得普遍简单来说有四个方面,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是一个百准的说法。

  一是能够支持创新的。因为只有支持创新,这个国家的实力才能变得越来越大。

  二是提高金融效率。金融效率的意思就是效率越来越高,但是动员相对便宜、大规模资金的能力越来越大,这是我们产业革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三是需要维持稳定。你有很高的效率,快速去做这个事情,你搭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效率很高了,普惠性很强,但是如果风险控制不住,最后的结局不一定很愉快的。

  四是最后的国际竞争可能会体现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竞争,有可能是谁未来会主导这个支付体系?谁会主导未来的储备货币?这个储备货币有可能是美元,也可能就是一种新的加密货币,我不知道。但是这是我们未来要关注的。

  也许在我们的监管政策需要做一些新的考虑,第一个就是刚才说到的普惠金融做的很好,风险也很多,怎么样来平衡?国外国内都有一些经验,我觉得这个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平衡、创新和稳定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我们未来监管的一个主要要考虑的事情。

  另外还有几个方面我觉得要值得思考的一些事情,第一还是要拥抱新技术,我们移动支付为什么能够普及成为今天这样的一个主流工具?我觉得就是因为智能手机和4G普及以后,就变得成为了可能。

  未来5G会给我们的金融科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个人还没有想清楚,有一点我是清楚的,我相信它会再一次从根本上改变我们金融的业态。我就应该走在前面去拥抱它,甚至包括数字加密货币这件事情。如果我们一直关着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短期是保住金融稳定,但是我们五年一直缺席,未来开放有没有可能Facebook做成、JP摩根做成,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的监管框架也可能需要再进一步思考。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分业监管的框架。但是我们这些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基本上都是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它会有风险,但合在一起,其实也带来很多新的生产力。

  刚才说到的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为什么短期内不见面就发上千万的贷款?原因在于已经有支付、已经有其他平台积累了很多数据,所以相互之间的生产力的提高是一个乘数的效应,完全把它给分开来可能会有其他的问题。但是风险还是要监控的,并不是把它完全放在一起就可以了。

  监管部门或政府应该花更大力量支持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很可能就是通信技术,我们只有把通信技术铺遍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才有条件。但同时,也可能是大数据的整合和运用,因为没有大数据,你是做不了的。同时我们要考虑保护隐私的问题,需要在大数据的效率和保护隐私之间取得平衡,我觉得这非常重要,

  我今天提出来的问题是,我们似乎感觉到,我们中国的金融科技暂时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我们的领先主要是在普惠,而不是其他领域。世界各国很多公司的很多操作,有可能是在快速赶上来,甚至在很多领域一步就迈到我们前面去。我们曾经很骄傲地说弯道超车了,但是我们有可能正在被别人弯道超车,我们怎么样保持我们持续领先的地位,这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谢谢大家!

上一篇 : 楼市“退烧”,调控更密集?上半年全国各地共发布251项楼市相关政策

下一篇 : 江小涓谈体育经济:武磊在西班牙进球,中国观众就破了一个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