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宏观经济 >
迟福林:正确看待当前经济发展新特点新态势
发布时间 2019-05-24 17:35:24 来源:中经纵横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环境重大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把握经济发展大趋势,抓住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要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内需与外需、开放和改革的关系,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由此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既要看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看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从短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面临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但从中长期来看,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并为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提供重要空间。
一方面,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5%,随着经济体量不断增大,GDP增速放缓的态势明显。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
另一方面,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升级呈现不少新特点。一是我国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未来1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有望从当前的52.2%提升到65%左右;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望从当前的45%左右提升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望从43.37%提升到65%左右。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的变革和升级,内需潜力叠加可达20万亿美元以上,将支撑未来5年至10年6%左右的经济增长。二是经济转型中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形成中长期发展的良好预期。初步测算,如果我国最终消费率达到60%左右,届时消费规模将达到45万亿至5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新增市场空间将达1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如果服务业占比达到65%,将带来数十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空间;随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将直接带动近百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三是经济转型升级不仅决定增长速度,而且决定发展质量。未来5年至10年,内需潜力的释放将带来巨大的叠加效应,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新的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例如新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提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化解短期矛盾,还是实现中长期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一是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打破各种垄断,尤其要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各种垄断,有效释放市场活力,使民营经济在市场需求引导下实现有效投资,把潜在的增长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竞争力。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形成公开市场、公平竞争的大环境。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市场化改革,建设城乡统一用地市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三是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着力解决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着力破除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垄断格局和利益藩篱,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既要看消费增速放缓现状,又要看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的增长潜力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尽管当前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其一,消费增速逐渐放缓。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而且人均消费增速亦有所下降。分析起来,其中既有物质性消费增速放缓的因素,更有服务性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矛盾的制约。总的来看,服务业领域仍存在着某些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的突出问题,由此造成服务性消费产品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这一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其二,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些年来,我国最终消费额大幅增长,年均增长10%左右,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76.2%,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物质性消费下降,服务性消费全面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预计未来5年至10年,如果我国最终消费率由目前的53%左右提高到60%左右,届时消费规模将达到10万亿至1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消费潜力释放将为中长期可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进一步看,我国消费潜力释放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利好。2013年至2016年,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我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4%。估计2016年至2021年我国消费增长量将高达1.8万亿美元,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服务型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推动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重点所在,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啃下的“硬骨头”。当前,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等服务业领域仍存在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建议在服务业领域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市场准入,取消某些不合理的经营范围限制,使社会资本逐步成为服务业市场的主体力量。要加快公共服务业市场开放,适应近14亿人公共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环节,引入竞争性供给主体,形成多元供给主体、多元主体竞争的新格局。
既要看货物贸易增速下降特点,又要看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态势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40年。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既要考虑短期货物贸易增速下降的特点,更要考虑到新形势下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新态势。
当前,我国货物贸易增速不断下降,而服务贸易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服务贸易不仅增速明显快于货物贸易,而且占比不断提高。2012年至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提升,服务贸易已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从全球看,全球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远高于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依赖度明显上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及服务贸易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服务贸易已成为多边、双边贸易投资协定的焦点,成为新的全球经济竞争重点。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经济转型趋势。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比全球平均水平低了9个百分点左右。为此,要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格局,推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争取到2020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超过20%,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0%左右,初步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贸易新格局。
一是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大幅提升服务贸易开放度。要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服务贸易开放的重要突破;在缩减负面清单数量的同时,要进一步细化负面清单配套管理措施,提升可操作性与透明度。二是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应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为重要目标。未来要通过服务贸易合作,优化提升区域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引领和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释放全球经济增长的“聚变效应”。要积极探索实行服务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从不同区域的独特优势出发,重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以教育、健康、医疗、旅游、文化、金融、会展为重点的服务业项下的自由贸易试点。三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比如,要以服务贸易为主导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当前服务业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交汇融合的新形势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的突出特色,形成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的扩大开放新格局,将在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和服务业市场开放中发挥重要先导作用。为此,应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符合国际标准、具有海南特色的服务贸易新体系,实现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大突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上一篇 : 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港发行央票 专家: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
下一篇 : “华为的底气”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