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宏观经济 >

舒立观察:再谈以对待WTO的态度对TPP

发布时间 2015-10-12 15:00:00 来源:中经纵横

继续倡导多边贸易体系,妥当引导区域贸易谈判,锐意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国利益
 
  历经漫长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即将破土。近日,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等12个国家就此达成基本协议。这个由美国主导、中国缺席的协议有“21世纪贸易协定”之称,首批成员即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消息传来,国内舆论哗然:指其为“经济北 约”者蜂起,预言中国将被孤立和边缘化的哀叹亦不绝于耳。我们对这些看法难以苟同,更主张以积极的心态对待TPP,将之视为现实的存在与挑战,更视为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机遇。
 
  2011年夏威夷APEC峰会之时,TPP颇有呼之欲出之势,我们曾在本社评栏目发文《以对WTO的态度对TPP》。历史的发展终究曲折,从彼时至TPP达成协议又过了整整四年,中国自身的深水区改革以及面对的外部世界,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不过,我们仍坚持此前的主张。
 
  应当承认,与现有多边贸易协定相比,TPP的特点在于其规则的“全覆盖”与“高标准”。它不仅致力于降低甚至取消商品关税,还聚焦成员国市场监管体系和竞争政策。TPP设置的贸易标准较高,特别是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国企市场待遇等方面,均比现有普通投资贸易协定要求严格,即使是日本都存在达标问题。以此看来,中国现状确实难以与之相适。
 
  不过,恰如当年的WTO,TPP提出的诸多标准,均和中国已经确定的改革目标有高度一致性。中国当然只能按照自身国情确定改革日程,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但“以开放促改革”,也是中国改革36年的重要经验,在改革过大关、过险关时,有没有这个“促”,结局大不一样。更何况,TPP着眼于建立自由贸易和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架构安排。如果能本着公平原则制定规则,这将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在其包容性原则中,也考虑了成员国的一定过渡期限以及对不同经济体的保障。
 
  很显然,中国更积极地对待TPP,开放而非排斥,求同而非逆行,才是内外兼赢的正确安排。如果说,在过往TPP谈判未决之时,中国政府尚能盘算静观,如今,在TPP出世指日可待之时,中国必须做出选择。继续倡导多边贸易体系,妥当引导区域贸易谈判,锐意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国利益,保证经济全球化平稳、持续发展。
 
  中国是否应该加入TPP谈判,成为当前国内热议的话题。有论者曾经并仍在寄望于TPP成员国内部摩擦不断,止步不前。但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亚太经济体主动加入其中。也有论者认为,中国已与其多个成员国达成双边贸易投资协定,可抵消TPP的冲击。其实,对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而言,区域贸易协定的范围越广,中国能够获得的收益越大。“合纵对连横”必然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还有论者认为,美国牵头制定TPP的目的本来就是遏制和孤立中国,任凭中国付出多大努力,美国也不会放行。这一“阴谋论”的看法并不属实。因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参与TPP谈判的成员国一直期待中国的参与,承认这一新的区域自由贸易体系离开中国则代表性不足。中国完全有机会更多更深度地参加TPP谈判。
 
  面对TPP,中国“入世”的经验足资借鉴。中国对WTO也曾经历认识上的反复,从早期视之为“富人俱乐部”避而远之,到上世纪90年代转为申请加入坚定不移,关键时刻最高领导层断然决策。回观过去15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几乎没有人否认,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世界经常也受益于中国的开放与发展。这正与中国当年成功加入WTO直接相关,这是“开放促改革”最经典的范例。
 
  当然,有别于运行多年、机制成熟的WTO,行将起步的TPP还会有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可以在积极准备加入谈判的同时,密切观察其进展与变动,评估对自身的利弊影响;而审时度势,考虑加入谈判,事实上也有助于中国在新的区域架构建设中增加权重,发挥更大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中国具有多种选项,可依照形势变换战略重点,如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速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或者大力推动“中日韩—东盟”自贸区(10+3)建设,倡导并推动包容亚太各国、比TPP范围更广的FTAAP(亚太自由贸易区)等。这些选项并非对TPP的替代,正可成为兼容之举。
 
  用更宽广的视野还可看到,其实当前各国之间双边和区域性的自由贸易谈判盛行,主因在于WTO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举步不前,多哈回合谈判一拖再拖,未能走出僵局。故此,中国既应积极考虑参与包括TPP在内的各种贸易自由化谈判,也应加大对WTO的承诺与投入,力求激活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这会是更高层次的多赢,也可在更深层上收“开放促改革”之效。
 
  10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这是令人欣慰的表态。从当年的WTO到今天的TPP,中国再次面对历史的挑战和机遇。一切都令人期待。

上一篇 : 国金:央行扩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不等于7万亿刺激

下一篇 : 中国前9月实际使用外资5847.4亿 同比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