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安徽固镇县七里村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

发布时间 2018-12-21 09:23:27 来源:中经纵横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王儒)来到固镇县城关镇七里村,让人感觉像是进了一个公园,干净的路面,两边整齐的绿化,在村头和临近主干道的造景形态各异,红、绿、黄相映成辉,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荡着粼粼微波。

  2017年5月陈道银任城关镇七里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坚持吃住在村,开展入户走访,针对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寻项目、找资金,想尽办法使贫困户从根本上实现脱贫。他结合七里村实际情况,在工作上以党建为引领,制定并建立“党建+”帮扶模式,同时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县、乡镇提出的工作要求,在市、县、镇扶贫办的指导下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七里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年30万元,村环境从脏乱差到美化亮化的华丽转变,并创立和发展了蔬菜、养殖和加工等特色产业,实现村特色产业的从无到有。

  聚焦精准扶贫,谋划发展方向

  扶谁的贫,谁来扶贫,如何帮扶?刚到七里村时,陈道银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帮出实效,扶出效果,真正让群众受益于国家扶贫开发的成果。为了解贫困户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好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陈道银与村两委一般人深入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生活、收入、居住条件等情况,并认真听取贫困户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部分帮扶户、低保户、种养业大户等开展座谈,全面了解和掌握村扶贫工作总体情况,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七里村村情民意,做到“三清楚”既驻村村情清楚、贫困户家庭情况清楚、脱贫意愿清楚。2017年全村共脱贫10户计32人。按照一户一档分类帮扶原则,实现产业、教育、危房改造、社会兜底保障及措施,使本村10户贫困户全面顺利通过省第三方监测评估,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总额257.6万元。

  培育特色产业,创新渠道助增收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基础上,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陈道银思考的问题。通过多方联系,扶贫队长陈道银2018年引进了中草药种植项目,在七里村流转220亩土地,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进行“藏红花”种植,同时争取60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该项目基础建设。今年秋季将流转本村陆庄组的600亩土地进行种植中药材。计划在三年内将流转土地达到千亩以上,在七里村打造蚌埠市中药材种植基地。由村规划、市国土局扶持、群众自主经营,利用群众房前屋后空闲土地栽植经果树木,按照“谁的地谁负责谁受益”原则,群众自主经营,一个自然庄一种果树的原则,我主动和村两委积极谋划,从群众的需要入手,促成帮扶单位认领项目资金50多万元,用于七里村6个自然庄“一庄一品”经果林项目建设。通过“一庄一品”经果林项目建设既美化环境又能为群众增加收入,一次性投入,长久收益,也是精准扶贫的好项目。同时,作为固镇县城的北大门,人流量多,也可发展成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可谓一劳永逸。利用扶贫资金81万元在七里村建成新建占地100多亩“欢乐农场生态园”,其中990平米温室大棚一个、39个蔬菜大棚、35200平方米,租用给当地一大户经营,目前在欢乐农村务工人员达20多人,其中带动贫困户13人。针对扶贫项目陆续建成,我们将采取“龙头企业+园区+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订单+农户”,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农户进行产业发展,让农民最大程度参与、最大限度增值收益,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使贫困户真正实现了“跟着看、学着干、稳着赚”。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

  陈道银表示:“七里村有着特殊的地理优势,适合发展特色经济,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我们将把七里村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出效益。”

  真心帮扶 温暖人心

  2017年中秋、重阳节;2018年春节、端午节期间,扶贫队长陈道银和帮扶单位沟通协调,市国土局帮扶干部来到七里村走访慰问帮扶对象以及何承良等23名老党员和孤寡老人,共送来了5.2万元的购物券和节日的祝福。并在部分老人家拨通了在外务工子女的电话与之对话,聊亲情话帮扶。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使帮扶单位和帮扶对象面对面拉家常问生活谈想法谋脱贫致富路,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在了解到贫困户王小松(残疾人)会补鞋手艺,现在使用的是老旧补鞋机时,陈道银及时和市局联系,通过协调,国土局张来凤局长及时为王小松送来价值2000元的补鞋机一套。2018年7月初,由于连续阴雨天气,七里村一贫困户李玉菊家中种植的3亩西瓜严重滞销,帮扶单位通过扶贫队长陈道银了解到此事后,积极与该贫困户联系,租用当地一辆大型货车把该贫困户滞销的3000多斤西瓜按照市场价全部收购供给该局食堂,为该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扶贫户们由衷地说道:“帮扶单位的帮助,那才叫实实在在的帮,切实做到了精准帮扶”,通过群众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整合资源投入 建设美丽乡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市国土局投入60万元资金对大河路两旁以及王俭圩2000平方米进行了绿化。通过扶贫办协调相关扶贫资金修建王老家组430米水泥路、陆洪组1500米水泥路,其中排水管网420米68.9万元,墙体涂白9000平方米。为进一步对村庄的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打通农村断头路和连网路,今年七里村将结合“一事一议”的项目,对七里村3000米的道路进行硬化,需要资金约90万元,其中3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由帮扶单位市国土局出资,其他60万元由地方财政拨款。目前正在力争市局支持30万元资金完善王老家430米和陆洪1500米水泥路的绿化和亮化配套设施,使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加强村级党建 提高服务意识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要脱贫,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作为土生土长的村干部最了解当地情况,如何拴住村干部的“身”,激发扶贫开发的“心”,与驻村工作队并肩投入扶贫攻坚战斗中,这是陈道银到村后要做的首件事。从谈心交心开始,与每名村干部恳谈,交流思想、交流认识,树立为群众寻脱贫致富的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成立联合党组织,由市国土局机关党委和固镇县七里村党支部成立联合党委,指导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营造氛围,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开发政策宣传。通过广播、微信群、干部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扶贫开发政策,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群策群力,扎实抓好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加快制定贫困户脱贫发展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因户因人施法,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建立跟踪帮扶机制,贫困户不但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适时采取“回头看”,确保脱贫不再返贫;三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着力提高村干部素质。陈道银先后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党章等,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大力强化他们宗旨观念和责任,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齐抓共进,扎实抓好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双推进”。始终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实现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

  抓好政策落实 增强人民获得感

  强化教育扶贫政策,做好济困助学工作。协助教育部门,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雨露计划”等工作。对帮扶对象完善台账,分类管理,精准帮扶,控辍保学,做到不落一人。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更加有效地落实“351”、“180”健康扶贫政策;协调、完善好慢性病送药上门服务;重点帮助做好大病救助。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失地农民的劳动力解放出来,由于没文化、没技术,贫困劳力、弱劳力就业成了大问题。在引进中草药种植基地(藏红花)、欢乐生态园、经果林以及扶贫车间等项目,我将和项目的负责人进行协调,优先安排贫困劳力和弱劳力就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

  创新教育管理方式 解决思想贫困问题

  在扶贫工作中,必须把扶贫同扶志、扶智和致富先治心结合起来,扶志和扶智不够,会影响如期实现脱贫目标。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愿主动干的问题,陈道银决定加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恩教育和廉耻教育,并结合实际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评选等活动,鼓励和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具体事项,切实消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让贫困群众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现在的七里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村基础设施得到提升、公共服务得到完善、集体经济得到壮大,产业发展链得到逐步发展,村庄环境治理得到有效整治,贫困户住进新房、就医有保障、孩子有学上,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2017年9月七里村在省级美丽乡村考核验收中获得全省第二、皖北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七里村已经从一个贫困村蝶变为美丽乡村。

上一篇 : 生态环境部:已出台60余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

下一篇 : 2018年全国报纸印刷质量检测审议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