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健康益处逐渐涌现 全谷物食品引领“新主食”风潮

发布时间 2018-12-17 15:49:08 来源:中经纵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 粥饼面饭,作为能为人体提供大部分养料的一类食物,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国人的餐桌上。它们的另一个称呼——“主食”体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然而,近年来在国人饮食观念中对“食物精细化”的过度要求导致了米面加工精度过高,这不但造成了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的大量浪费,也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在慢性病频发的今天,全谷物食品的健康益处逐渐涌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面粉求“精”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同样地,大米也未能脱离“精益求精”的生产加工理念。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一种典型的碾米工艺要经过2道砻谷、4道碾米、2道色选、2道抛光。从1986到现在,大米平均出米率为64%左右,小麦粉平均出粉率约为75%左右。

  “约占谷物籽粒重量的17%的麸皮与胚芽,80%的膳食纤维,绝大多数的生理活性物质在碾米制粉的初级加工过程中被损失掉,成了饲料。”在12月14日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与北京科委、中关村天合、北京市食品学会联合承办的2018产业技术大讲堂-粮食技术成果推介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加工首席研究员谭斌博士介绍,我国目前的小麦加工利用路径损失极大,这意味着80%以上的膳食纤维,40%到80%的微量营养元素和活性物质都会受到损失。

  然而从市场表现上看,消费者显然更加偏好高精度米面。优质一级大米、特制一等粉和特制二等粉消费占了绝大部分,而全麦粉和糙米的消费占比非常少,只占0.6%到1%之间。加工精度越高的米面产品越受追捧,呈现出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这样高精度的米面是否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其实,高精度的白米白面是典型的高能量密度与低营养密度的产品,很多精制小麦粉的微量营养素不到20%。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其中包括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每年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00万(200万与高血压有关)。

  对此谭斌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除了不可改变的年龄和遗传因素外,在可以改变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不健康膳食,也就是说不健康的膳食是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现有的人体微生态的研究也表明,膳食纤维与人体微生态情绪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肠道的微生态,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消费者为什么喜欢吃白米、白面呢?据我分析,我们现在的白米白面有好看、好吃、好存、好做四个特点。”谭斌认为,相反的,全谷物因为富含膳食纤维,有胚芽,产品多是口感差,不好看,制作不方便,也不容易储存。对消费者来说,不了解全谷物的健康益处对全谷物食品的消费和推广形成了一定阻碍。

  事实上,我国的全谷物推广落后于北美和欧洲约三十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开始研究粮食里面除了淀粉和蛋白质以外的活性物质的含量以及一些功能。根据这些研究表明,全谷物食品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危险,因此许多国家已经相应建议人们更多地以全谷物食品替代精细谷物食品。然而,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的全谷物摄入量仍然远低于有利于公众健康的推荐水平。来自三十五个国家的两百多个专家,联合发起了维也纳全谷物宣言,希望推动人类增加全谷物的摄入,谋求健康和幸福的生活,这也已经成为国际的趋势。

  健康谷物食品发展不仅仅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更是一项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做好谷物食品产业前置工作,可以起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

  谭斌表示,新时代新主食,应该是建立在以安全为基础的基础上,在美味和营养健康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从技术上解决全谷物食品“不好吃、不好存、不好看”的问题。以全产业链的思路推进健康谷物食品的发展,从产地、品种、种植方式、加工过程、烹制过程、干燥与贮藏等等环节构建出我国粮食营养健康多元化主食产品的新生态。

  “从主食品到方便食品到个性化的食品,是一个万亿级的蓝海。我们国家整体的食品产业是11万亿左右,粮食是我们最终的,最大的一个板块,国家食品产业营养健康转型升级,我认为全谷物食品的发展势不可挡。”谭斌这样说。

  据悉,会议现场,中国疾控中心王竹博士共同做了大会主题演讲,中关村天合的朱希铎主任、中粮营养健康院董志忠博士、民商智惠的罗聪总经理、信达资本的张宇宁总监和中农资本执行董事滕晓荣女士等讨论嘉宾与主讲嘉宾共同畅谈了全谷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上一篇 : 处置“僵尸企业”要戒拖延症

下一篇 : 安徽合肥:商品房网签备案最快1日办结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