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创新开放“十三五”食品工业发展步入新常态
发布时间 2015-12-02 11:08:30 来源:中经纵横
前三季度:食品行业效益好转
刘治介绍,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食品工业生产和食品价格低位平稳运行,工业增加值增速5.1%,投资增速继续回落,行业效益情况有所好转。
一是工业生产增速缓中趋稳。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低于全国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据测算,前三季度,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2%,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为9.5%,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59个百分点。
二是食品工业产销衔接稳定,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的产销率分别是97.8%、97.4%、96.5%和102.9%。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5%。粮、油、肉、乳等日常生活主要食品供需平衡。食品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2个百分点。
三是行业经济效益好转。今年1~8月,39119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484.5亿元,同比增长4.8%,高出全国工业3.5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906.4亿元,同比增长9.0%;上缴税金总额6302亿元,同比增长4.5%。从56个小类行业来看,46个行业利润总额增长,10个行业下降。利润增长较快的行业有:其他酒(58.1%),碳酸饮料(39.6%),其他调味品、发酵制品(32.1%),茶饮料和其他饮料(28.2%)等。利润降幅较大的是制糖业和酒精制造业,利润降幅在20%以上。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今年1~8月,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386.79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6个百分点,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5%。分行业来看,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速最快,达到13.9%;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速7.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增速2.3%,烟草制品业的投资仍为负增长,增速为-16.8%。
五是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稳定。前三季度,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在前10位的地区是: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广东、湖南、福建、辽宁和安徽,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900.36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的65.8%。从东、中、西、东北几大区域看,中部地区收入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利润增长最快;东北三省的收入、利润、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仍是负增长。
六是食品出口货值下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216.5亿元,同比降低2.0%。四大类食品工业行业中,出口增速两降两升: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2191.0亿元,同比减少2.5%;食品制造业819.7亿元,增长0.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76.9亿元,下降8.8%;烟草制品业28.9亿元,增长10.0%。
“总的来说,2015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与国家宏观走势大体相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稳向好。”刘治表示,结合今年前三季度数据初步预测: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速在6.5%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1.6万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总额约8000亿元,同比增长5.5%;上缴税金约9700亿元,同比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额约2万亿元,同比增长7.3%。
“十二五”:支柱产业地位提升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论坛现场,刘治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他表示,“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增速放缓,效益稳定增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发展较快等特点,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超过百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4家,比2010年的27家实现了倍增,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百亿元食品工业企业超过50家”的发展目标。截至2014年,规模以上大中型食品企业占食品工业企业数的15.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54.0%;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62.9%;上缴税金占全行业的83.2%。“这表示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刘治总结道。此外,“十二五”期间,全国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低碳发展。
“十三五”:调整结构转变方式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食品工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趋势如何?刘治表示,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里提到两个目标: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刘治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食品行业由生存型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由过去的吃饱、吃好向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满足食品消费多样性转变。至于‘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10年为6.3万亿元,2015年为11.6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递增13%,这一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刘治同时表示,进入“十三五”之后,食品工业将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他预计,食品工业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6万亿元。“‘新常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要调结构、转方式。‘十三五’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阵痛期,宏观经济形势形成倒逼态势,重点是调结构、转方式,所以我们要有渡难关的思想准备。”刘治说。
创新是发展的基点。刘治提醒,食品行业首先应适应国家重大经济战略,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会,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其次应拓展新业态,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转化为新业态、新产品;此外,“工业4.0”与“互联网 ”的全球化历史机遇,也有助于食品工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与社会价值实现模式。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开放发展。刘治解释,推进双向开放,意即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进、出口协调平衡,市场深度融合,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新优势。
上一篇 : 全球OLED市场投资机会与前景预测
下一篇 : 未来互联网将完全与物联网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