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
看先行“走出去”纺织服装企业的海外布局战术
发布时间 2015-11-06 09:07:27 来源:中经纵横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行业领先企业纷纷发声,引领时代风潮的同时,分享了极其宝贵的“出海”经验,本期且看鲁泰纺织、东渡纺织、上海纺织、如意集团的四位重量级企业掌门人,如何讲述各自布局海外的战略战术。
“海外投资是优化国内外产业链布局的战略举措,公司在保持国内生产能力不变或略有增长的基础上增加海外生产基地,并不是既有产能的转移。”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A、B股上市公司,拥有从棉花育种、种植,到纺纱、漂染、织布、整理、制衣以及双线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高档色织面料供应商和全球顶级品牌衬衫生产商。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国+配套国家”的供应链,成为我国应对国内外挑战、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鼓励企业进行跨国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个性化、小批量、快交期、高质量成为当前纺织企业订单的新特点,传统产品需求量未大幅缩减,新产品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为纺织企业的产能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课题。
这种情况下,走出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必然选择。为更好的利用国际市场,鲁泰实施全面国际化战略,不断完善国际营销渠道和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服务能力。
2013年,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米兰办事处正式开业,公司通过与意大利设计师、设计机构合作,有效锻炼了设计队伍,让公司的研发设计走在了时尚、创新、创意的前列。2014年,鲁泰纺织(美国)公司在美国纽约州成立,主要从事市场调研、新产品推广及客户关系维护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国际营销渠道。
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提高,对公司服装加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充分运用东南亚区位优势,提高竞争力,公司将生产基地拓展至海外。
2014年,公司总投资200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设鲁泰(柬埔寨)有限公司,其一期年产能300万件衬衣项目已完工,进展顺利。同年,公司在缅甸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鲁泰(缅甸)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年产能300万件衬衣的加工业务,预计今年年底前可达产。
今年3月,公司总投资15000万美元在越南设立“鲁泰(越南)有限公司”,建设6万锭纺纱及年产3000万米色织面料生产线项目,目前正在有序进行。
海外投资是优化国内外产业链布局的战略举措,公司在保持国内生产能力不变或略有增长的基础上增加海外生产基地,并不是既有产能的转移。公司国内纺织产业要做优存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向高档、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棉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同时,公司在国外要做强增量,提升海外生产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更均衡的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通过‘走出去’布局,东渡已在境外设立(独资、合作)生产工厂12家,形成了苏中好于苏南,苏北好于苏中,境外好于境内的态势,且境外收入占据了半壁江山。”
实际上,东渡的“走出去”是一种被动选择。东渡前身是国有企业,1999年完成转制,转制后意识到,依靠给别人做加工定单、没有自己客户和市场的发展模式会制约企业前进。于是东渡开始考虑寻找市场和客户,准备“走出去”。
东渡“走出去”较早。1999年的一次机遇,东渡将贸易业务放到了新加坡,而后,东渡通过这家贸易公司平台,将现有业务不断扩大。2002年,东渡又将自己的财务结算中心放到了新加坡,使融资成本降到了不到2%,且流动资金比一般企业至少降低了5个百分点。
2005年,东渡自己的设计中心落户新加坡。今天,东渡近70%的产品是自己设计的,设计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提升了东渡的话语权,最重要的是让东渡产品利润率达到了12%,今年可能更高。
其实东渡“走出去”也出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东渡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近年该地区劳动资源、成本、环境等要素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困扰,外部也面临贸易摩擦。因此,东渡决定在国际化布局上施行“过江跨海”战略,“过江”即向苏中及苏北拓展,“跨海”是在海外建立贸易、投资、财务结算中心,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化解贸易危机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东渡“走出去”的第一站是马来西亚,由于政治因素,后又到了柬埔寨和越南。为规避一定的政治风险,东渡采用剥离中国企业背景的合作在这些国家建厂,目前,只有柬埔寨的一个工厂以东渡名义建设。
通过“走出去”布局,东渡已在境外设立(独资、合作)生产工厂12家,形成了苏中好于苏南,苏北好于苏中,境外好于境内的态势,且境外收入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走出去”过程中,东渡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充分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民俗、民风,且始终围绕“纺”字开展相应工作,实现本土化管理。
企业按照自身情况,在适合的时机,应该创造条件勇敢走出去。特别是在TPP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走出去机会更多。
“上海纺织推进国际化的具体措施是‘1+5’布局。即‘一条通路,五个海外基地’。通路即纺织产业‘走出去’,五个基地则是攻占国际市场的五个阵地。”
客观地看,上海纺织“走出去”是被“逼”的。上海纺织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本身其实具有250万纱锭规模和生产能力,而目前只有20万纱锭纺织项目。在同行挑战及周边国家竞争越来越强之下,上海纺织意识到若想持续发展,就要有自己的纺织工业,这一产业走出上海未尝不可。
主观来看,上海纺织如果只把自己的产品卖给上海2600万人是生存不下去的,如果卖给中国13亿人口会深陷同行竞争的窘境。而如果把产品卖给全球70亿人口,结果显然不一样。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和发展双边、多边贸易区,包括“一带一路”建设,这给上海纺织带来很多机会。上海纺织自身发展也需要新的国际空间,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
上海纺织推进国际化的具体措施是“1+5”布局。即“一条通路,五个海外基地”。通路即纺织产业“走出去”,五个基地则是攻占国际市场的五个阵地。
一是海外原料基地。近期上海纺织联合国内有关企业,规划投资100亿美元,布局100万公顷土地,启动了“苏丹新型纺织产业园”项目。
二是海外制造基地,上海纺织已着手在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布局,用轻资产的方式建设纺织厂。
三是海外销售基地,上海纺织已在美国、欧洲建立了10余家海外公司。
四是创新设计集成基地,通过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收购和签约等合作方式,在中国和欧洲建立高端服装服饰设计基地,同丹麦哥本哈根皮草的合作已起步。
五是海外供应配送基地。准备利用在东南亚和非洲的贸易合作关系及场所,发展港口城市的货运、物流中心和交易市场。
上海纺织在去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总方案,确定了国际化战略。我们认真思考了集团定位、国际化布局、国别选择、可以集成的力量、内外联动方法及走出去路径等因素,提出了“外贸+外经+收购+合作”方式,形成了“走出去”的总体思路。未来五年,我们将形成用非洲资源、欧美设计、拉美制造、中国集成、全球销售的全球化布局,完成集团从纺织品贸易商向纺织品供应链集成商的转型,努力探索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出去’过程中,一是加快资源型企业收购,增强原料掌控能力;二是并购品牌运营企业,实现企业转型发展;三是围绕‘一带一路’,实施优势产业布局。”
“走出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近年,如意积极布局海外,通过在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收购,整合全球资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垂直产业链模式。如今,如意在国外已拥有13个品牌服装制造企业,不仅开创了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主板上市公司的先河,还在“中巴经济走廊”上积极发力。
如意使收购的外国企业都成为了中国定点的生产企业,成为“意大利制造”、“德国制造”,加上如意掌握的独一无二的创新技术,真正实现了由“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
如意还十分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与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如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成立“如意迪肯纺织材料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O合作,成立“羊毛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等。
除了布局海外,如意还围绕“一带一路”实施产业布局。近日,如意在收购原新疆天盛(实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疆如意时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并确立了“中国新疆如意数字化智能纺纱项目”,成为企业技术纺织、科技纺织的又一示范基地。此外,如意与中国恒天合作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纺纱基地将新增100万锭现代化纱锭规模。
“走出去”过程中,一是加快资源型企业收购,增强原料掌控能力;二是并购品牌运营企业,实现企业转型发展;三是围绕“一带一路”,实施优势产业布局。
中国纺企“走出去”还要有策略,要精准自身定位,找准目标客户。如意的定位是高端化、智能化,我们所有的设备都是世界顶级的,此外我们还制定了“互联网+”计划。另外,企业在资本运营、品牌生产基地、物流和集群方面也都要有所研究。
上一篇 : 轻工企业:各显其能 抢抓商机
下一篇 : “生物技术+”:专家热议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