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财经点评 >

警惕“去工业化”倾向

发布时间 2019-06-26 09:57:54 来源:中经纵横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到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掀起 “再工业化”浪潮,各国政府再度将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提上日程,旨在克服“产业空心化”带来的危害。


  与此相反,在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却悄然出现了 “去工业化”倾向,这些地方有的主政官员主张抛弃制造业,转而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竞相建设 “区域金融中心”,大力推进 “全域旅游”,从而导致制造业“脱实向虚”趋势愈演愈烈。


  目前在一些地区出现 “去工业化”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为了减轻日渐增大的环保压力。众所周知,当前国内伴随着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的出台,地方工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约束不断增强,对地方官员的环保问责机制已经建立并完善。正是为了规避上述风险,许多地方政府便主动放弃了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制造业。


  其次,发展金融、旅游等服务业投入少、污染低,并能够快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地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例如,上海市近年来GDP增速大致与全国同步,但财政收入增长大约是全国的四倍左右,正是其大力发展金融等服务业带来的收益。


  正是受到上述因素影响,目前,金融、旅游等服务业成为各个地方政府争相发展的 “香饽饽”,从而导致不少地区 “去工业化”思潮的泛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被日益边缘化,经济发展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去工业化”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应该看到,东部沿海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完成工业化,其发展金融、旅游等服务业符合经济及产业发展规律,无可厚非。但目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很多城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甚至工业化前期阶段,片面的强调“去工业化”,使得地方上正常的工业化进程被人为中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正所谓 “无工不富”,盲目地 “去工业化”将导致这些地区的民生福祉改善和城市建设失去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及现代工业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此外,盲目推进 “去工业化”,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出实体经济,进入到房地产、股票等虚拟经济领域,经济发展的泡沫化、虚拟化程度持续加深, “产业空心化”风险不断加剧,为以后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重大隐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按照既定目标,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见,留给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完成工业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为了抓住 “十三五”中后期这个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最后 “窗口期”,各地首先要扭转 “去工业化”倾向,将发展制造业、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第一要务,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工业园区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为抓手,加快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加速打造完善的现代经济体系。


  其次,应加强对制造业 “脱实向虚”的集中治理,鼓励各地采取措施降低制造业成本,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金融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制造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盈利水平,提振民间投资意愿。


  最后,各地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应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时代加速实现本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作者:张厚明 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财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转自:中国工业报

上一篇 : 新时代呼唤“大国工匠”

下一篇 : 美国发起贸易战不是“正当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