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点评 >
迈向标准引领新阶段 共建共享推进品牌经济
发布时间 2019-05-20 10:00:59 来源:中经纵横
说起钟表,大家都会想到瑞士,却不知道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钟表大国。中国钟表产量超过世界钟表市场的80%,但是销售收入却不到10%,80与10对比成为产业大而不强的生动写照。
差距何在?因素有很多,但是品牌的相对弱势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正所谓没有品牌,哪来溢价?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无论如何强调品牌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企业、行业和区域,都有必要从战略的视角去审视和解答品牌建设的课题。
迈向标准引领新阶段
企业是产业的细胞,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也是培育品牌的主力军。无论是产业经济还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都需要企业品牌的坚强支撑。做好企业品牌,既要坚持企业主体,又要加强产业指导,形成品牌强支撑产业强、产业强带动品牌强的良性局面。
产业发展到哪个领域,品牌创建就要深入到哪个领域,品牌布局不容忽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巡视员毕开春表示,要协调推进,统筹规划工业品牌布局,加快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中高端品牌和核心关键产品品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交织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需要加快在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打造技术领先的企业品牌,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构筑先发优势;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材料等工业基础,培育一批品质上乘、性能稳定的产品品牌。
在工信部指导下,机械、轻工等九个行业陆续发布了 “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在总结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完善了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方法。行业协会表示,将通过标准宣讲、标准培训、阶梯式培训、专业化服务、观摩交流、在线指导与自测评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标准宣贯,帮助企业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品牌培育的能力和绩效。
行业标准提供的品牌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方法,是企业品牌成长壮大的阶梯。行业协会的专家表示,在标准宣贯的同时,九个行业协会将会同质量品牌支撑机构,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推进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要加强相关的专业研究、技术支持、经验宣传和推动采信等工作,为企业持续培育品牌提供专业化支撑。
据了解,多个质量品牌基础较好的地区和产业集群,今年还将举办多期 “工业品牌之旅”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宣贯品牌培育行业标准,交流分享品牌培育建设的理念、经验、信息和资源,助推品牌发展壮大。
共建共享推进品牌经济
根据原产国效应理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会受到原产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强势的国家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品牌打入国际市场,而企业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卓越表现又有助于促进国家品牌形象的提升。这其实表明国家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是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
毕开春表示,要推进区域品牌和产业链品牌共建共享。区域品牌是公共资产,在创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骨干企业要以供应链带动产业链质量升级,引领中小企业提升质量培育品牌。
共建共享推进品牌培育,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品牌建设主体不应该是企业吗?政府在品牌建设中该是怎样的角色?如何实现政府、社会、市场的协同?
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员徐铭看来,政府在品牌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品牌建设中,政府是主体;在产业/区域品牌打造中,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在企业/产品品牌打造中,政府应积极创造环境。政府要引导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企业、产业、城市品牌要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品牌聚合要素、要素孕育创新、创新推动产业、产业提升城市、城市反哺品牌的良性循环,推进强调规模和数量的产品经济向强调品质和价值的品牌经济转型。
其实,区域品牌已经显示出打造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优势。江西省广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揭智勇介绍,广昌县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以莲文化为魂,以区域品牌为纽带,策划广昌白莲10大品牌工程和40个品牌项目,以工业为核心,连接农业和服务业,联动白莲种植、白莲系列产品加工、莲文化商贸旅游等全产业链。据了解,区域品牌建设拉动了品牌溢价能力,2017年以来,随着广昌白莲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莲子价格提高了20%以上,还带动了旅游、民宿等产业发展,不仅巩固了白莲产业主导地位,而且有效促进了当地扶贫。
产业链品牌更加需要各相关方形成合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将发挥专业和平台优势,加强公共服务,推进轻工集群品牌建设。中车唐山公司发挥产业链骨干企业作用,推进周边供应商帮扶和培育,强化本地供应商管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有效带动供应商提升质量品牌管理水平,打造更高质量的轨道交通装备高端精益产业链。
业内专家表示,品牌竞争是企业、区域、产业链、发展环境等各方面综合竞争力的表现。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迫切需要更多、更强的工业品牌不断崛起。在企业全力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的同时,全社会要形成培育工业品牌的合力,进而在全球市场上壮大中国品牌。(记者 李锋白)
转自:中国工业报
上一篇 : 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
下一篇 : 奢侈品消费“大国”民族品牌不应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