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纵横

中经纵横

当前位置>财经点评 >

制造业税降3个点,到底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 2019-03-07 17:29:06 来源:中经纵横

  “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当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实施更大规模减税时,人民大会堂内接连响起两次掌声。事实上,一早在新闻发布厅,提前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记者们,已经为这个巨大的降幅而震动乃至激动过一次。


  因为这背后的意涵再明确不过:大减税甘霖落地,这是一次向实体经济的实质性让利,更多企业将能轻装上阵。2018年因增值税税率下调1个点,10个月内就减税1794亿元;而这次的减税红利无疑将成倍增加。根据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减税加社保减负,可以“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负担2万亿元”,力度超越了不少人预期,尤其是对制造业等行业而言,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及时雨。


  减税最直接的效果是提高企业利润率。这次减税力度最大的制造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利润率本来就薄,这几年许多企业最大的难题是:成本高企,向哪里要利润?连人大代表雷军也曾直言:“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而在各项成本中,除了融资成本、用人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税负成本也是其中之一。也正因此,降成本构成了三去一降一补的核心内涵之一;去年以来,如何通过给企业实质性减税降成本,更是全国上下的重点关切。从去年增值税税率降低1个点,到今年初确定新推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再到今天释放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的重大减税举措,减税大招频出,表明改革承诺正在稳步兑现,改革重点切切实实地放到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上。


  减税的衍生效果是稳就业。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转型阵痛凸显,就业形势压力不小。正因此,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就业优先”,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而这一次“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正是因为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是我国就业的重要容器。在中国民企500强中,制造业是主体;中国的民营经济,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通过减税,稳住企业阵脚,不仅能提升企业活力,更是保就业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说,减税,不仅能提供减负的“金线”,协助守住就业的“底线”,还有一条“延长线”:那就是调结构。这如何理解?有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说“增值税降1个点相当于给企业‘增加了8%左右的科技研发费用投入空间’。”换句话说,税负轻了,创新就包袱就少了,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更多可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减税不仅是眼前账上的红利,更有长远的发展红利。


  当然,有人一定会问“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负担2万亿元,财政吃得消吗?”确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也意味着一次收入与支出的再平衡,一次政府与市场间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具体来说,既要向实体经济让利,确保实质性减税,又要保证民生开支不打折扣,主要的担当还在政府,主要的出路就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但基于历史,可以相信:紧日子不是苦日子,减税从长远看绝不等于减收,为企业减负最终都能变成“放水养鱼”,推动国民经济更加繁荣发展,实现多方共赢。这也是人民大会堂内掌声深处的认同。(何鼎鼎)


  转自:人民网


上一篇 : 政府工作报告派发“民生礼包”

下一篇 : 政策稳字当头 凸显底线思维和逆周期调控思维